開眼電影 ﹥第三朵玫瑰 Youth Without Youth

延伸閱讀

關於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

柯波拉是當代最受尊敬的電影大師之一,同時也是影壇暴起暴落的大夢想家,生命中交錯勝利與挫敗,雖然淡出影壇十年,但曾散發光芒仍耀眼奪目。

柯波拉是當代最受尊敬的電影大師之一,同時也是影壇暴起暴落的大夢想家,生命中交錯勝利與挫敗,雖然淡出影壇十年,但曾散發光芒仍耀眼奪目。人生轉了一個大圈之後,柯波拉又重拾年少時對於電影的熱情:他想拍一部對自己有意義的電影,反映現實生活與對精神世界的渴望,致力於使用更豐富的電影語彙。

柯波拉曾經獲得金球獎、奧斯卡與坎城無數獎項的殊榮,也曾經歷慘敗與令人心碎的悲傷。1983年,因為營運困難,他被迫放棄與喬治盧卡斯合資成立的製作公司Zoetrope Studios,也迫於現實壓力放棄支離破碎的電影夢,轉而從商經營紅酒事業來養活自己與家人。


第三朵玫瑰是柯波拉重執導筒的最新挑戰,他再次選擇了一條與好萊塢不同的道路,運用有限的資源,卻投注了最大的熱情,本片是電影教父對拍片初衷永不妥協的驕傲成果。

柯波拉─好萊塢體制裡流淌的義大利狂想血液
1939年四月出生於底特律的柯波拉,是義大利南部音樂世家的後裔,從小被當成音樂家來培養,吹奏低音喇叭和低音大提琴,九歲時他的音樂之路因為背脊炎發作而中斷,臥病在床的一年中,他開始對漫畫與木偶劇產生興趣,並嘗試拍攝八厘米的電影短片。1959年從戲劇學院畢業後,即進入UCLA攻讀電影。

他從學生時期的作品就獲獎無數,1960年代後期開始拍電影的職業生涯,與羅傑‧科爾曼(Roger Corman)一起製作獨立電影,同時撰寫劇本,他為《巴頓將軍》寫的劇本,贏得了奧斯卡獎。

柯波拉導演生涯最驚天動地的成功,是1970年代的《教父》和《教父2》,他同時擔任編劇及導演,這兩部影片都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後者更成為首部獲獎的續集電影。1974年繼《教父》成功後,他的另外一部電影《The Conversation》獲得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以及奧斯卡的最佳攝影和最佳原創劇本兩個獎項。

緊接著,他著手拍攝改編自康拉德(Joseph Conrad)小說《黑暗之心》的《現代啟示錄》。影片背景為越戰,拍攝期間遇到包括氣候各種問題延宕許久,幾乎所有拍電影能碰到的挫折都集中發生了,電影最終上映時,同時受到影評人兩極的評價,而且差點使科波拉剛與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合資成立的Zoetrope Studios工作室破產。科波拉帶著商業考量回來執導《教父3》,它是教父傳奇延續傳統的第三部曲,與首部睽違20年,在1990年上映。

80年代是柯波拉事業的個很重要的轉捩點,他成立Zoetrope Studios,希望能獲得更多拍攝電影的獨立性,雖然這個工作室製作了幾部膾炙人口的電影,但卻因經營不善,柯波拉最後債務纏身落寞的返回加州。

80年代後期柯波拉又重新獲得讚譽,首先是葡萄酒事業蓬勃發展,接著《教父3》上映並贏得七座奧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導演,讓他重回鎂光燈焦點。1992年,《吸血鬼》也獲得了奧斯卡獎;《家有傑克》與他心目中的天才演員羅賓威廉斯合作;《造雨人》用新生代演員麥特戴蒙當主角,也交出了票房亮眼的成績單。


然後經過幾年的沉寂,科波拉開始雄心勃勃構思一個夢想中的原創劇本《Megalopolis》,這是一個樂觀、理想的故事,關於紐約市中心一個烏托邦的建立。需要巨星的參與和資金的投入,然而911事件的發生完全粉碎了他的夢想,讓這個企畫胎死腹中。

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介紹柯波拉閱讀《第三朵玫瑰》原著小說,才讓它從新燃起創作的熱情,一個年邁的教授遭遇雷擊而重獲青春,讀到這個橋段時他的靈魂那喊著:「我要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然後他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