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賈伯斯 Jobs

延伸閱讀

《賈伯斯》製作籌備期

一位完全沒有電影製作經驗的商人,決定投資找人拍攝賈伯斯的傳記電影,是這部影片的起始點……。

編劇兼導演的喬舒亞麥可史坦得知沒有電影經驗的一名達拉斯企業家與一名出版商有意製作史蒂夫賈伯斯的電影時,便立刻產生興趣。史坦從一名友人那裡得知企業主馬克休姆委託他公司的員工麥特懷特利根據賈伯斯的生平撰寫劇本,並且在物色導演。

「有個完全是電影圈外的人很想做點冒險的事,他沒待過這種環境,業界也沒有做過這種事,」史坦回憶說,「以我這個電影人來說,這件事非常有意思,我也覺得這非常符合史蒂夫賈伯斯的精神。」

比這部電影不尋常的起源更厲害的是片子的主題,在史坦看來,這個主題似乎是為劇情長片量身訂做。「史蒂夫賈伯斯出身中低階級家庭,他與史蒂夫沃茲尼克在車庫創業,最後完全改變世人日常生活的運作方式,這個故事發人深省,」導演說,「這在在道出革新精神與一心想達成別人認為不可能之事。」

休姆在看完史坦的第二部電影《關鍵投票》後,兩人數度以電話及電郵溝通,休姆請史坦搭機到達拉斯,告訴他自己正著手的大計畫。

製作人休姆告訴史坦,在2011年8月,賈伯斯從蘋果執行長一職退休並引發全球關注後,他便一直想要拍攝此片。他辭職的消息在網路上引起震驚,甚至進入休姆自己的工作地點,訝異的員工紛紛聚在走廊討論這則新聞。

同時間,休姆正值成立電影製作公司的初期階段,但他還沒找到主題吸引人的計畫案。賈伯斯辭去職務那天的一切經過,從他員工的表情到全球媒體瘋狂報導,在在說服了休姆這應該作為他第一部電影的主題。

休姆在好萊塢沒有人脈,於是找上他旗下創意行銷團隊中別具才華的懷特利,並問他是否有意撰寫劇本。休姆決心要精準描述賈伯斯創辦蘋果的生平與事蹟,於是找來一群人員仔細研究了成堆的公開紀錄、訪談與報導。同時間,懷特利個人則訪談了無數蘋果的員工以及在其他公司與賈伯斯合作過的人。

有了這些精細的研究做為後盾,懷特利著手進行這個獨特的美國成功故事。2011年10月,他正寫得如火如荼時,賈伯斯過世的消息令全世界哀悼。到了2011年底,懷特利的鉅細靡遺的《賈伯斯》劇本已經超過250頁,約莫是標準劇情片劇本的兩倍。在接下來幾個月,懷特利將故事修飾成大約兩小時的電影,聚焦於賈伯斯生涯的重大時刻,以及幫助他成為美國史上最具影響力企業家的那些人與事。

「史蒂夫賈伯斯非常了解大局,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懷特利說,「大部分的人只會看到想到眼前與當下,賈伯斯卻能看到10到15年後的趨勢。我不懂他怎麼能布局未來,但這絕對是他天才的偉大根基之一。」

懷特利選擇將焦點擺在賈伯斯20出頭到40幾歲的人生時期,當時他突破極大的障礙創辦蘋果,接著失去公司的掌控權,最後又回到蘋果,帶領公司走向歷史高峰。

對史坦來說,這個劇本幾乎是莎士比亞等級,記錄了這位有抱負的領導人早期的成就、退敗、之後的放逐,最後得到救贖。「這是多數人所不知道的時期,」導演史坦於2012年初積極簽下這部電影,他說,「很多人不知道在第一部iMac問世之前,賈伯斯經歷了哪些事。多年來,他純粹靠著一股決心,幫助他達成這份成就。這當然還要加上史蒂夫沃茲尼克等人的鬼才。」

電影團隊碰到的一大挑戰是要精準描繪這個生性神秘的男人,史坦說,「很少人真正了解這個人。他是傳奇、非常一心一意,脾氣卻反覆無常。所以讓故事進行下去卻不去推測他的動機是很大的挑戰。」

史坦還知道雖然賈伯斯是創先的商業偶像與魅力十足的公眾人物,但這部電影最後想要引起觀眾共鳴,他就必須在銀幕上栩栩如生。「不管角色是誰,演員都必須在電影裡將他演活。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避免去訴說一個神話般男人的故事,只去說一個成就大業並啟發人心的男人的事蹟。這個人跌破大家眼鏡,推出從未存在的產品。它現在已經成為世人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無法想像沒有它的生活,這就是史蒂夫賈伯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