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天才的禮物 Gifted

延伸閱讀

駕馭數學

「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他無法被歸類。」--喬丹艾倫伯格博士

導演與製片們在拍攝《天才的禮物》前,與許多數學家與神童暢談,因為要把片中的數學與瑪莉的天賦拍得有說服力,對他們而言很重要。無論瑪莉是在家自學,或是在麻省理工學院做測驗,製片們要確保拍出來的東西,得符合與她有相同情況的天才兒童能力所及。

朗德也與心理學家與資優兒童們的父母做訪談,並與偉柏一同前往洛杉磯為資優兒童設立的私立學校,與學校教職員會面,深入瞭解資優兒童與他們的家人面對的不同問題。他們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數學教授與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Terrence Tao)碰面,他是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式(Navier Stokes)的專家,也被公認是唯一最接近破解的人。一名陶哲軒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同事,建議她可去找喬丹艾倫伯格。

當凱倫朗德讀了喬丹艾倫伯格的書《數學教你不犯錯》(How Not to Be Wrong: The Power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她知道他就是他們想找來幫忙研究《天才的禮物》的智慧腦袋。當艾倫伯格兩歲時,他藉著看《芝麻街》自己學會閱讀。他的母親一直沒發現這件事,直到有一天她在首都環線上開車,還是幼童的他,竟然告訴她該在哪裡轉彎,「標示寫著貝塞斯達(Bethesda)要往右轉」。

讀二年級時,他幫忙青少年保母寫她的家庭作業;讀高中三年級時,他在學術水準測驗考試(SAT)拿滿分。他是古根漢獎學金得主,畢業於哈佛,擁有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創意寫作碩士學位,接著因為他很想念數學,又回到哈佛取得博士學位。他在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目前在威斯康辛大學擔任數學教授。

「我們討論到瑪莉在電影中的故事,以及她如何對照我自己的際遇,」艾倫伯格說道,「我在一個數學的家庭中長大,我的雙親都是統計學家,我從小就對數學很感興趣。從我記憶最遠可及,大概是在兩歲或是三歲時,我曾坐在廚房的桌子下做乘法運算。能以這種敘事的架構,得知他人的觀點很有趣。」

艾倫伯格很認同片中他形容像「推與拉」的情結,「許多小孩與家長都會感同身受,因為從一方面來看,如果一個小孩對某件事物有熱情、技巧、能力與愛好,你會想讓它成長綻放不是嗎?但是同時,你得記得孩童就是孩童,他們不是父母的禮物,畢竟他們是人」。

這就是法蘭克在片中天人交戰的部分,以及伊芙琳艾德勒無法從她女兒身上取得的平衡。透過不同世代,艾德勒家族的歷史重複上演。「我認為有時人們會把數學天賦看成地底下的石油,其中有無限的潛能,而我們必須提煉它。」艾倫伯格注意到這一點,「你不能以對待自然資源的方式對待人,所以永遠會是挑戰。」但是他也補充道:「我認為任何人都會說你無法做高階數學,除非你熱愛做這件事。事實上,我會說那一點比你真正的智商或是你有多擅長更重要。」

「有些人或許會說天才兒童必須與他們的同類在一起,他們需要與一般大眾區隔,我認為那是非常危險的思考方式。這些孩子…內心與靈魂在本質上與其他孩童沒那麼不同。他們只是能做大部分小孩無法做的某件事情。法蘭克與伊芙琳代表這個問題的兩種思考方式,最後他們必須找到折衷之道,」艾倫伯格說道,「如果你要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你大部分時間身邊都是這些心思不在數學上的人。」

艾倫伯格與其他同領域的專家,都很高興能夠幫助製片解決瑪莉在幾場黑板計算的情節碰到的複雜方程式,儘管答案不一定像銀幕上出來的這麼快,「電影情節發生的比現實世界中還要快一點。演算數學的時間非常緩慢,這是非常需要推敲深思的領域。」

艾倫伯格帶著《天才的禮物》團隊講解多達5頁的數學公式,「這裡是她解釋的部分。這裡是她使用三分法。如果要訂正,要從這裡一直到結論。因為我會讀那種語言,我可以看出其中的興味。對於不熟悉的人而言,看起來會像是沒有分化的一團符碼。」他表示,聽到麥肯娜葛瑞絲說出他們剛討論過的台詞,讓他印象深刻,「對於我而言,看到在紙上沒有生命的字句,突然像活了過來一樣,是件很讓人驚奇的事情。那就是演戲。」

除了扮演技術顧問的角色,艾倫伯格也很享受在《天才的禮物》中客串數學教授的部分,「我們討論了一會兒後,馬克偉柏與凱倫朗德說:『你何不親自來演出電影?』他們需要一名數學教授,我就是一名數學教授,所以對我而言還算容易,因為我就是站在那裡討論數學,如同我平時不在片場的多數時間所做的事情。」

他享受待在片場的經驗,原因也很符合邏輯,「當你是一名數學家,你總是在尋找新穎的事物。你總是試著瞭解嶄新的事物。所以對我而言,我看了多少電影?大概有幾千部。但是在拍攝時置身其中、看到電影如何逐漸成型,相當令人興奮。你在解決數學題目時所做的事,就是要把程式拆解開來、再看看是否行得通。這實在讓人深感興奮,頗有書呆子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