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電影理解與溝通!電影大師李滄東的小秘密
導演李滄東的每一個創作故事裡總帶著與人溝通、交流的想法,他從未放棄身為藝術家的責任,去讓人理解不能理解的,而對他來說最能廣泛接觸觀眾的媒介就是電影,這也是他決定從小說家轉換到電影導演的原因。

韓國導演李滄東作品雖少卻部部驚艷國際,他的新作《燃燒烈愛》拿下法國坎城影展場刊影評最高分紀錄,至今仍是紀錄保持者。去年台灣重映導演李滄東早期作品《綠洲》,而他的經典之作《薄荷糖》也將在今年5月14日首次以4K數位修復版本登上大銀幕。
■電影受侯導啟發──《風櫃來的人》

■拍電影前是小說家

■熱愛電影身體力行: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長

■綠色三部曲

■想望時間倒轉的《薄荷糖》
導演李滄東曾在40多歲時看著鏡子的自己,發覺自己變成了20歲時害怕的樣子,促使他以倒敘的手法創作《薄荷糖》。李滄東也曾提及,當時社會氛圍對未來充滿憧憬,也讓他萌生以《薄荷糖》的故事帶領觀眾以全然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體會時間。
作者:Angela
本期焦點-【v.0809】 2021/05/06
其他新鮮事兒

《一級任務》找不到重點、過程又不精彩的平庸之作 (5/6)

為了獲得自由你必須先把自己賣掉:《販膚走卒》 (5/4)

《勇抱大地》:失去意義的人生要如何走下去? (5/6)

《迴憶》:親密陌生人 (5/7)

《失控的審判》請饒恕我們的生命和死亡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