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毀滅倒數》關於逃亡,也關於告別
這部電影可以切分成三個區塊。前段是腎上腺素狂飆的殭屍秀追逐戲,中段進入情感與死亡的探問,最後則是小男孩開始學會選擇與承擔的成長歷程。看完會想問自己,在這樣死亡是多麼容易的世界裡,你想怎麼活?又能怎麼好好地告別?

沒有看過《28天毀滅倒數》或《28周毀滅倒數》也沒關係,直接看《28年毀滅倒數》一點都不會有障礙。只要知道這系列的世界觀設定是病毒傳播,感染後會狂躁嗜血,像殭屍那樣即可。而英國早已淪陷,處於封鎖狀態,留下的人只能自求多福。
這次的舞台在英國的一座小島,一群倖存下來的人靠著自訂的秩序活下來。島上有個邁向成年的傳統儀式,孩子可以由大人帶著,趁退潮走到陸地上打獵探險。前半段的節奏、氛圍非常特別,有一種壓抑又規律的中古集體感,背景偶爾穿插古早收音機播放的靴子軍歌,讓人覺得詭異緊張。
我看這部電影看得很開心,最吸引我的是進化型感染者「阿爾法」的設定。他們比一般感染者還要巨大、兇猛、有速度,像是打了類固醇!甚至有點聰明,還會守株待兔。阿爾法一出現,那種壓迫、絕望感真的超強!
主角是一個參加成年禮的男孩,跟著爸爸走上陸地,結果在途中遇上阿爾法,差點沒命。兩人好不容易逃回島上,男孩在慶功宴上聽見爸爸吹噓,還撞見爸爸和其他女人親密的互動。想到媽媽長年生病臥床,聽說陸地上還可能有一位醫生存在,於是男孩氣憤之下決定帶著媽媽再度冒險踏上陸地尋求治療...。
我覺得這部電影可以切分成三個區塊。前段是腎上腺素狂飆的殭屍秀追逐戲,中段進入情感與死亡的探問,最後則是小男孩開始學會選擇與承擔的成長歷程。它從外在的危機慢慢轉向內在的成熟,而這個節奏安排也讓整部電影看起來不只是刺激,還更有層次。
雖然中間有些細節會讓人忍不住想吐槽(有的轉折真的太快),但不影響我整體的觀影體驗。作為《毀滅倒數》系列的新篇章,它不只讓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也藏了一點情感重量在後座力裡。看完會想問自己,在這樣死亡是多麼容易的世界裡,你想怎麼活?又能怎麼好好地告別?
[以下劇情討論,建議觀影後再閱讀]
當死亡變得太常見,常到幾乎變成日常,那我們要怎麼學會尊重生命?
男孩在末日世界裡帶著生病的媽媽冒險,想找到那位傳說中還存在的醫生。結果最後才發現,媽媽得的是癌症。這不是什麼可能有解的病毒,也不是拚命跑就能解決的危機。這一段和媽媽告別的戲很快,沒有過多煽情,但讓人很清楚地感覺到,在一個又一個的失落中成長,男孩開始懂得面對、懂得放下,不再只是求生。
媽媽的病雖然沒有解方,但讓整部電影的主題更清晰。能被這樣安穩地陪伴、慢慢地走完最後一段,比很多人被撕裂還要好太多。讓死亡不只是結束,更像是一種完成。人到底要怎麼好好活著,又要怎麼記得那些走了的人。(不過很快就決定安樂死了,我還沒回過神...)
關於面對死亡的情節,我特別喜歡醫生的角色。醫生反覆提醒男孩:「勿忘死,勿忘愛」人終將一死,他將那些死去的人骨骸清理乾淨,整齊排列,四肢的骨頭做成柱子,頭骨堆疊成塔,放在一塊與外界隔離的區域,像是一座簡陋卻莊嚴的神殿。這是醫生用來紀念逝去人們的方式。
不過話說回來,男孩做的事其實滿衝動的。帶著神智不太穩定的媽媽來到陸地感染區,運氣成分真的很高。主角光環加持、路上遇到瑞典大兵的協助、醫生也還活著。
瑞典大兵那段意外有趣。他跟男孩的互動可以看出這28年的資訊、省美落差。雖然只是一小段,但氣氛有被調節出來,算是這部片少見的玩樂時光。(大兵的結局只能說有點倒霉)
男孩最後決定留在陸地。雖然小島看起來安全,但它也有種說不出的壓抑感。相對之下,陸地雖然危險混亂,卻是唯一能「尋找可能」的地方。
片尾也埋了不少後續的線索。電影開頭在看天線寶寶的小男孩 Jimmy,長大後成了殭屍殺手,身上掛著倒掛的十字架,明顯成為「反基督」陣營的一員。他的轉變與童年經歷有直接關聯:家園淪陷、父親作為神職人員的崩潰,讓他的信仰完全崩解。
看得出來下一集會走向更混亂、更宗教化的發展,我其實滿期待的。從殭屍題材延伸出生存之外的事,講秩序、生死、選擇、信仰。希望三部曲能收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那應該會挺讚的!
本期焦點-【v.1026】 2025/07/03
其他新鮮事兒

《民主,練習中》理想很大但現實那麼傷 (7/3)

《F1電影》歷練的價值 (7/3)

《窒友梅根 2.0》這真的是科幻動作喜劇 (7/3)

《侏羅紀世界:重生》繼續放很多人給恐龍追 (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