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是一部好看的前傳,但難過的是為什麼我已經看過《憤怒道》了呢?
《芙莉歐莎》毫無「硬湊」的影子,彷彿這部電影確實推出在《憤怒道》之前一般,所有的解釋都說得通,跟後續的故事也都接得上…然而,問題也因此出現了!
《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個人評分:★★★★(★1分、☆0.5分,滿分5分)
終於在百忙之中抽空看了《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以下簡稱《芙莉歐莎》),為了表現出我的心心念念,我還特別看了「IMAX」版本,希望一睹《瘋狂麥斯:憤怒道》(以下簡稱《憤怒道》)前傳的風采,同時彌補當時觀看時沒選到「IMAX」的遺憾…
《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電影預告
《芙莉歐莎》單看是一部好電影,但《憤怒道》才是神作
其實,當我看完《芙莉歐莎》的片刻,心情實在好不起來…具體來講,也說不出原因,就是不太開心,一直安安靜靜得在回程的捷運上,才慢慢理解這種「複雜情緒」的來由。結論說在前:《芙莉歐莎》是一部好電影,但《憤怒道》的地位太高!
觀影前,不小心看到許多人的評論:《芙莉歐莎》補足了《憤怒道》沒說清楚的故事,步調較慢,但仍有精彩的動作鏡頭、飛車追逐…。我再認同不過了!沒錯!《芙莉歐莎》就是一部稱職的「前傳作品」,它把來龍去脈交代地清清楚楚,就連當時選角一出,有人指責導演「喬治米勒」為何選擇安雅·泰勒-喬伊取代本來飾演「芙莉歐莎」的莎莉賽隆,《芙莉歐莎》中也大致上看得出原因,畢竟人不可能天生驍勇好戰,相對柔軟一點的安雅·泰勒-喬伊確實較適合前傳的設定…
另一方面,所謂的「稱職」,觀眾可以看出,《芙莉歐莎》毫無「硬湊」的影子,彷彿這部電影確實推出在《憤怒道》之前一般,所有的解釋都說得通,跟後續的故事也都接得上…然而,問題也因此出現了!
身為《憤怒道》的影迷(但我沒看過更早之前任何梅爾吉勃遜主演的前作),我發現我在觀看時早就知道《芙莉歐莎》最後「怎麼了」,而這種「早知道如何」的感覺,一直縈繞在心裡揮散不去,甚至在片尾播放《憤怒道》的幾幕畫面時,我好希望自己能繼續坐在位置上把已經看過的下一段故事看完…大概就是這種「惆悵感」,讓我覺得《芙莉歐莎》再怎麼看都有點遺憾,就像導演安排的旁白所說:
歷史只會不斷地重演、戰爭仍會一直發生。
也許是我入戲太深,又或者是我不夠客觀到能夠獨立把《芙莉歐莎》看完,當我發現這部前傳只是說明《芙莉歐莎》漫漫回家路遙遙無期時,實在也就開心不起來。
如果單看《芙莉歐莎》,它真的也是近期最佳
「近期最佳」這話說得有些空虛,因為最近我實在太忙,也沒真正用心的去看太多電影,但《芙莉歐莎》表現的可圈可點是無法否認的。在一些畫面處理上,它給人一種「成人童話」的風格,無論是年輕的芙莉歐莎逃離追兵時沙漠背景加上飛起的烏鴉,還是在不死老喬的堡壘前,戰爭男孩用「天鉤」將機車幫吊起破壞,都深具強烈的美術風格與異樣的美感,若硬要把芭樂比香蕉,若同時把兩部沙漠場景的末世科幻片:《芙莉歐莎》跟《沙丘:第二部》比較,《沙丘》贏在氣勢及空間維度更寬更廣,《芙莉歐莎》則有優秀的動作場景,血脈噴張、難以預期下一步的飛車場面,仍能讓觀眾如臨現場,在IMAX巨型螢幕的加持下,更是不消多說的震撼。
當你看《芙莉歐莎》,就不可能不說《憤怒道》
然而,我完全可以想像會去看《芙莉歐莎》的人,肯定早就被《憤怒道》給燒到,就算在觀看本片之前沒接觸過上一步,若今天身邊有朋友一起去,八成也會被拉到椅子上強迫坐下把《憤怒道》看完才能進戲院…
因此,我相信觀看過《芙莉歐莎》的人,都不自覺把兩部電影拿來並排比較,而這麽一比,《芙莉歐莎》的一切都好像遜色了些,動作場面好看?《憤怒道》不僅全片幾乎毫無冷場的動作戲,卻能做到不讓觀眾感到疲乏?太強了吧!場面很美嗎?《憤怒道》的開頭前1/3就讓芙莉歐莎與被當成血袋的麥斯衝進沙塵暴之中,沙暴的場景之遼闊,絕對不輸給《沙丘:第二部》巨型沙蟲的規模…
唯一《憤怒道》贏不過《芙莉歐莎》的地方呢?大概就是完整的劇情了吧!但想想,《憤怒道》會如此之神,不就是開門見山硬闖進來的一場冒險劇情,在毫無說明芙莉歐莎、麥斯兩個角色背景的情況下,直接上路撞出一場冒險?既然講到劇情,那我們就來談談《芙莉歐莎》的選角及劇情吧!
《芙莉歐莎》是芙莉歐莎的個人秀,在這部電影裡還沒有「麥斯」
安雅·泰勒-喬伊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演員之一,在《分裂》時青澀的模樣就讓人為她有些「奇異」的美感給吸引,在《迷離夜蘇活》時,她的魅惑力大幅提升,那對可以空靈、可以邪氣的雙眼,令人動容又讓人心疼,她所詮釋的芙莉歐莎,絕對不是早已變成女戰神的莎莉賽隆,而是從心靈破碎到自我縫補的孤獨歷程,這個時期的芙莉歐莎不需要有霸氣,卻要有一身不怕摧殘的骨氣,先不論兩位演員是否長得相像,安雅·泰勒-喬伊的選角絕對有原因。
「芙莉歐莎」年輕版與成熟版的差異
即便可以理解為什麼讓不同人詮釋芙莉歐莎,電影的鋪陳卻很難讓演員發揮「轉變」,安雅·泰勒-喬伊演得出堅強與苦痛,但這部前傳電影卻很難讓《芙莉歐莎》更立體,從被擄走開始,我們看見不同時期的她,卻沒有看見這位悲劇英雄在「不死老喬」的車隊裡具體做了什麼,讓她能晉升指揮官,甚至,這位「從後宮變成軍人」的過程,也都應該是「最讓人感興趣」卻最沒被表現出來的重點劇情…
當角色曲線無法「完整蛻變」,那觀眾可能就會更能接受一開始就設定成強人的「芙莉歐莎」,這也是為什麼莎莉賽隆的成熟版更具有說服力。另一方面,前半段的鋪陳讓女演員無法發揮,後半段「逐漸轉變」的過程卻又好像太快了些,而幾乎如儀式感一般的「平頭造型」,又更像是像要一步跨進莎莉賽隆的續集電影裡,我反而認為,在斷手且長髮的樣貌裡多待一會,觀眾應該更入戲一些,不會急著把兩個版本的角色立刻牽起連結(又未必是好的連結)。
主要反派「狄門特斯」與「不死老喬」
也許要打造一個成功的悲劇英雄,就用一個成功的反派來塑造。《芙莉歐莎》裡的主要對手,其實不是《憤怒道》裡坐擁堡壘及資源的不死老喬,反而是幾乎也算是一票小混混之首的「狄門特斯」(克里斯漢斯沃飾演),在反派的威脅感上,「狄門特斯」雖然又殘忍又瘋狂,卻沒有老喬的「威脅感」,甚至好幾次,我覺得若芙莉歐莎不執意要復仇的話,她大可一走了之,直接回到被擄走前住的綠洲。而「狄門特斯」與女主角的恩怨也是典型的報復電影,最終的決鬥雖然有點類似《私刑教育3》中丹佐華盛頓「嘲諷似」的消磨對手致死,震撼力卻不能相比,這中間我不知道缺少了什麼?
可能是寓言故事一般的拍攝方式,讓反派之死成了另一篇故事的序曲,又或者,是太快想要踏入「成熟版的芙莉歐莎」的造型跟演繹,讓觀眾無法單看這部前傳電影,而不是去與《憤怒道》不斷地連想跟比較...又是《憤怒道》!這部電影此時此刻成了一堵高牆,而這面牆之所以如此高大,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這系列電影「真正的名字」,卻好像配角一樣存在的那個主角:瘋狂麥斯的「麥斯」。
沒有了「麥斯」,穿針引線的角色誰來扛?
湯姆哈迪在《憤怒道》裡飾演廢話不多的「麥斯」,幾乎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見「不死老喬」與「芙莉歐莎」的恩恩怨怨,這個第三人稱視角安排的巧妙,讓觀眾有可以帶入共鳴的角色。《芙莉歐莎》則是非常主觀視角的電影,沒有客觀存在的角色,使得旁觀角度要用「旁白」、「分章節」的方式進行,自然而然,帶入感就會變少...在觀看本片時,也不難看出導演想要用雷同的角色來呼應未來《憤怒道》承先啟後的效果...
這麼說吧!《芙莉歐莎》裡的傑克禁衛官有點像是下部電影的「成熟版芙莉歐莎」,但這段相知相惜的過程不夠強烈。而這部電影裡「廢話不多」的「芙莉歐莎」,甚至重疊了之後的「麥斯」,這兩個角色都在電影初期「受到創傷」而拒絕開口,但再看到角色的性格,又會發現:幫助芙莉歐莎回家的「傑克禁衛官」在用途上又更像「麥斯」,而充滿憤怒的「芙莉歐莎」又是接著在《憤怒道》中登場的「芙莉歐莎」。
簡言之,這部電影試著把「芙莉歐莎」的復仇故事在一部電影裡講完,但卻把角色的曲線用兩部電影來完整,但這條曲線的上半程,也就是《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裡的劇情,卻少了一個「麥斯」讓她的故事能用旁觀者(也就是觀眾)的角度來看的更清楚。
結語:《憤怒道》成了《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的心魔,好可惜兩部電影我們都已看過
時間回到我坐在美麗華影城的IMAX廳,默默地不開心...其實也不是真的不開心,只是覺得「怎麼就這樣結束了呢?」,我等了好久的芙莉歐莎傳奇,好想要多看一點,然後看著片尾的《憤怒道》畫面,好希望片尾字幕跑完,就會接著播放下一部電影...
仔細回想,這部《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推出的時間點很妙,有點吃虧,卻又很「負責任」。吃虧在《憤怒道》的高牆,「負責」則是因為導演沒有打算先推一個前傳吊觀眾胃口,再出一個《憤怒道》來吸引更多眼球...誠如本篇文章所說,《芙莉歐莎》交代劇情一點都不馬虎、也不像硬湊,一切都可當做一部獨立的電影來看。只是《憤怒道》實在太好看了!它毫無懸念,想要回家的芙莉歐莎攻下了堡壘、一心想要進英靈殿的戰爭男孩為了種母們犧牲、而身為過客的「麥斯」,在跟新朋友打下江山以後,依舊當個過客...這是多美的收尾?
《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是一個傳奇的開端,是「芙莉歐莎」決心開上憤怒道的原因,它有開始卻沒有完結,不免留下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