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2024坎城影展特別報導(二):得獎結果分析(上)——整體表現漸入佳境,評審影評所見略同


金棕櫚獎的結果不算太意外,由西恩貝克的《Anora》拿下。前段宛如《麻雀變鳳凰》,中間卻急轉直下成為一場尋人鬧劇,最後更上演婆媳過招與階級對決。而典禮前呼聲最高的金棕櫚得主,其實是伊朗導演穆罕默德拉素羅夫的《一念菩提》。

本屆坎城影展的競賽片開局有些低迷,可能因為期待太高,表現卻不如預期,《銀幕》雜誌上的分數都徘徊在兩分左右。柯波拉的新片《Megalopolis》恐怕便是此種心態下的受害者,首映後評價兩極。這位高齡八十五的導演仍展現了巨大的野心,將影片設定為一部以想像中的現代美國為背景的羅馬史詩寓言,亞當崔佛飾演一位天才建築師,在大都會裡的權力與金錢遊戲中載浮載沉,儘管劇情有些失控,但華麗的特效與場景,以及清晰可見的大師手筆,讓本片依然有相當可觀之處。

而坎城寵兒安德莉亞阿諾德的《Bird》算是維持過往水準,依然鮮活捕捉了英國社會底層少男少女的生活樣貌,屬於青春的哀愁與燦爛,這回添入魔幻篇章,飾演父親的貝瑞柯根和謎樣男子的法蘭茲羅戈斯基表演也十分精彩,但在主題和手法上似乎膠著停滯,未能突破,因此也未獲影評們青睞。

直到賈克歐狄亞的《Emilia Perez》和柯洛里法吉特的《The Substance》這兩部娛樂性十足的作品登場,才讓影展稍微熱絡起來。幸好局面開低走高,在影展的後半段,迎來了幾部評價極佳的作品,在《銀幕》雜誌上終於突破了三分,包括西恩貝克的《Anora》、米格爾戈麥斯的《Grand Tour》、帕亞爾卡帕迪亞的《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All We Imagine as Light),而這幾部片最終也獲得了評審團的青睞,少見地和影評們所見略同,得獎名單皆大歡喜,不過依然被不少人認為是近年來競賽片品質最參差不齊的一屆。


金棕櫚獎的結果不算太意外——由西恩貝克的《Anora》拿下。他曾帶著《夜晚還年輕》來台參加金馬影展,當年以三支iPhone 5S手機、素人演員,拍出跨性別性工作者出獄後尋找出軌男友的一夜;後來的《歡迎光臨奇幻城堡》、《火紅大箭男》持續聚焦於社會底層的小人物。這回則是以麥琪麥迪森(Mikey Madison)飾演的紐約脫衣舞孃為主角,在色情夜店上班的她,服務了一名年輕的俄羅斯客戶,沒想到他竟對她迷戀不已,還是俄羅斯寡頭的兒子!前段宛如《麻雀變鳳凰》,甜美夢幻越飛越高,中間卻急轉直下成為一場尋人鬧劇,最後更上演婆媳過招與階級對決。觀察西恩貝克的創作軌跡,便不難明白本片是集大成之作,總是以幽默詼諧基調呈現社會角落的現實故事,這回不論是在群戲的場面調度,或是張力飽滿的對話、明快流暢的剪接(仍由他自己擔任),都更見純熟。從浪漫愛情到現實衝擊,一齣現代灰姑娘的變奏版,讓西恩貝克成為夢想成真的仙杜瑞拉,在頒獎典禮上從喬治盧卡斯的手上接下了金棕櫚獎。

而典禮前呼聲最高的金棕櫚得主,其實是伊朗導演穆罕默德拉素羅夫的《一念菩提》(The Seed of the Sacred Fig),最終則是獲得評審增設的特別獎,以及影評人費比西獎。不久前剛從伊朗逃出、流亡歐洲的拉素羅夫,在首映時帶著被政府下令禁止參加影展的男女主角的照片出席,得到了本屆影展最熱烈的掌聲。他冒著生命危險拍出了一部徹底挑動政府敏感神經的電影,故事發生在2022年伊朗頭巾革命之際,透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和兩個女兒,展現出不同世代的價值觀與衝突對立,當父親的槍莫名從屋裡消失,一場意想不到的巨大風暴向他們席捲而來。導演藉由父親獨裁又暴力的行徑,直接影射伊朗政府,犀利的批判難怪讓其忌憚,導演為自由與人權發聲的勇敢無懼更是令人動容。


評審團大獎由印度導演帕亞爾卡帕迪亞的《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勇奪,這是她的首部劇情長片(前作為紀錄片《我們一無所知的夜晚》,曾獲得坎城影展最佳紀錄片金眼睛獎),透過三個在醫院工作、分屬不同世代的女性,描繪出當代印度女性的樣貌。一個丈夫過世、財團為了蓋大樓要將她趕出居所,一個善良孤獨、收到久未聯絡的丈夫遠從德國寄來的電子鍋,一個青春叛逆、與穆斯林男子談起不見容於社會的戀愛。導演以詩意筆觸捕捉大城市裡生活的氣味,書寫女性在印度社會中面臨的壓迫與困境,展現出溫柔而堅定的韌性與力量。一場遊走在現實與幻想的戲,更有著幾分阿比查邦的魔幻氣息。此片是印度睽違三十多年首度入選坎城正式競賽,更一舉拿獎,導演在頒獎典禮上直呼:不可思議、跟作夢一樣!

作者:Emma Chen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970】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