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幻幻之交》長大了,還需要想像的朋友嗎?


《幻幻之交》適合已經在紅塵中打滾了一些時間,知道社會化會磨掉我們一些什麼的觀眾。玩具總動員的重點在玩具們,讓他們找到新的意義,但在《幻幻之交》中,重點反而在這些小朋友,幻幻的出現反而更像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

一言以蔽之:看到最後還蠻溫暖的。

幻幻之交》整體的質感偏向是閤家觀賞的那種家庭電影,所以即使是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也不會很賤,如果是想看他那調調,還是等死侍與金剛狼吧。不過雖然說是閤家觀賞型,小朋友可能就是看看可愛的幻幻,電影真正想要傳達的訊息,仍然需要一些年紀,適合已經長大的觀眾,已經脫離需要自己想像朋友來陪伴自己的時期,但又能夠理解為什麼小朋友會需要有這樣的朋友存在。

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但在我的生活圈裡,我似乎沒聽過小朋友有「想像的朋友」(片中譯為幻幻,Imaginary Friends簡稱IFs),我反而是在美國的電影中常常看到,所以我不太確定這是文化的差異還是只是我個人的周遭沒有而已。我們比較常有的是把玩偶當作朋友,可能也會自己分身幫玩偶配音來和自己對話互動,這個只是實體版本的,幻幻就是直接用想像出來,沒有實體。所以就算是你成長過程也沒有幻幻,換個方式想它也可以理解的。


在《幻幻之交》中的這些幻幻,在把他們想像出來的小朋友長大後,忘了他們,他們就會失去歸屬,我同行的朋友說這心情的感覺其實挺像玩具總動員中的玩具,他們會依賴著主人,但在主人長大後也會被丟棄或收起來。

不過玩具總動員的重點在玩具們,讓他們找到新的意義,但在《幻幻之交》中,重點反而在這些小朋友(或曾是小朋友的成人)自己本身對於幻幻的需求。在小時候,總是有某些原因創造出了自己的幻幻,也許是孤單需要同伴,也許是想要什麼樣的感覺但身邊的人無法提供,不論是什麼原因,幻幻都代表著創造者本身的恐懼、渴望、擔心、或其他想法。所以幻幻的出現反而更像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自己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跳脫自己,裝成是另一個角色來鼓勵自己或幫助自己,

當然在小時候不會想那麼多,但長大之後呢?因為怕被旁人投以異樣的眼光所以不再用這樣的方式了,可是,真的長大之後就不再需要幻幻了嗎?孤單、膽怯、不被理解、渴望等等都還是存在,只是我們不想再用「幼稚」的方式來處理,有時,若沒有找到更好的管道,就是壓抑下來了。


幻幻之交》想探討這樣的主題,不過在電影的前半,是介紹小女孩的家庭狀況,然後讓她遇到一群退休的幻幻,花很多時間認識幻幻和他們的世界。在這部分,都還偏向給小朋友看開心的感覺,成人觀眾可能會覺得有一點無聊,有一點年齡層偏低。若有這樣的感受,耐心撐一下,這是個必要的過程,到了後半,開始有所連結之後,就會有更多上面提到的成長和人生議題出現。然後到了最後,還有個梗(這就不能說破),這個梗又帶出更情緒的橋段,還挺催淚的。

一些轉折的地方,以及每個角色連結的故事,沒有太深,甚至有點簡單,這是我覺得《幻幻之交》比較偏小朋友的原因之一。但即便簡單,它還是觸發了我的淚腺。我想,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會有遇到一些自己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的感受,創造幻幻不見得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還是比為了社會眼光而壓抑來得好?我們小時候可能都用過某種想像力的方式來幫自己找出口,但到大了之後可能都失去了這樣的能力,那並不表示我們的人生就一切順心了。也許有時候,試著把兒時的方法再召喚出來,也等於是重新開啟與自己的對話,承認問題的存在,不見得能夠解決,但承認和接受總是踏出了第一步。

幻幻之交》適合已經在紅塵中打滾了一些時間,知道社會化會磨掉我們一些什麼的觀眾,且可以接受比較家庭式表現方式的電影,那麼看到最後,可能也會有鼻酸的感動。

作者:火行者 【火行者電影部落格】

本期焦點-【v.968】 2024/05/17

其他新鮮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