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日之戰》--- 歷史教訓記憶猶新,看以色列鐵娘子如何逆轉勝迎來世界和平
歷史猶如一面明鏡,即使是肇始於1948年起的以巴衝突,前前後後發生了五次的以阿戰爭。但發生在1973年,也就是本片聚焦所在的《贖罪日之戰》,卻證明了只要有心,和平,還是會出現曙光,不管期間付出了多慘痛的代價。
<一分鐘短評>
「我的直覺告訴我,戰爭即將引爆,但我卻刻意地漠視,以致於造成許多年輕孩子的喪命,我將懷抱著這深切的遺憾與悔恨直到離世。」--- 以色列史上唯一女總理果爾 ‧ 達梅爾(Golda Meir, 1898 ~ 1978)
全片戲劇與真實畫面交錯,引領觀眾回到1973年10月發生的贖罪日戰爭,聚焦在以色列史上唯一女總理果爾‧ 達梅爾(Golda Meir)身上,看她如何面對內有自身腫瘤癌症的病痛折磨,外有敘利亞與埃及南北夾擊的內憂外患中,從有限的情報資源中獨排眾議運籌帷幄,引領以色列在短短19天逆轉勝,展現了勇於承擔、果斷與堅毅的領袖特質。
歲末冬至,又到了迎新送舊的時節,在許下個人的祝褔後,大家更希望世界和平的到來,期盼自2022年2月24日開打,已經延宕的一年多,迄今仍見不到和平曙光的俄烏戰爭,以及今年10月7日引爆的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戰爭,同樣也依舊戰事不斷,但盼世界和平早日降臨,俄烏戰爭與以巴戰爭能儘早落幕,無辜卻因戰爭飽受生離死別的百性,能脫離苦海重歸平靜的生活。
預定明天(2023年12月22日)在台上映史詩電影《贖罪日之戰》(Golda),改編自撼動人心真實戰事,由曾以短片《膚色》(Skin)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桂冠的以色列導演蓋‧ 納提夫(Guy Nattiv)執導,奧斯卡影后海倫 ‧ 米蘭(Helen Mirren)領銜主演。
雙金聯手,重現發生在1973年10月6日到10月26日的贖罪日戰爭,也就是第四次以阿戰爭的真實歷史事件,全片穿梭在戲劇演出與真實歷史戰爭影像與音檔之間,娓娓道來當時敘利亞與埃及,選在以色列重要節日之一的贖罪日(Yom Kippur)發動戰爭,眼看上百萬人民命懸一線,以色列史上唯一女總理果爾‧ 達梅爾(Golda Meir,1898年5月3日—1978年12月8日)面臨南北夾攻下,美國卡特政府初期態度不明朗,以及自身罹癌的內憂外患下,如何從有限的情報資訊中,在短短的19天之間,獨排眾議做出了史上最具爭議性決策,成功地換來了以色列與中東國家之間的和平,卻也造成了許多年輕的生命在戰爭中殞落的真實歷史。
2023年12月22日在台上映電影《贖罪日之戰》(Golda)預告
歷史猶如一面明鏡,即使是肇始於1948年起的以巴衝突,從1948到1993之間,前前後後發生了五次的以阿戰爭,造成了許多無辜人民流離失所,但發生在1973年,也就是本片聚焦所在的《贖罪日之戰》,卻證明了只要有心,和平,還是會出現曙光,不管期間付出了多慘痛的代價。
在看電影《贖罪日之戰》(Golda)之前,先來介紹發生在真實歷史中的贖罪日戰爭,以及本片主角以色列史上唯一女總理的果爾‧ 達梅爾(Golda Meir,1898年5月3日—1978年12月8日)的人生縮影。
1973年10月6日,正值猶太教的贖罪日當天,埃及和敘利亞等阿拉伯聯軍,對以色列發起突襲攻勢,分別攻擊六年前六日戰爭中,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而巴勒斯坦也派出部隊支援阿拉伯聯軍,是為第四次以阿戰爭,又稱贖罪日戰爭。
作為代理人戰爭,蘇聯支持阿拉伯國家,美國支持以色列,儘管阿拉伯聯軍,在戰爭初期成功打擊準備不足的以色列軍隊,但隨著美軍向以色列提供衛星偵察結果,主導制定戰略,並緊急調遣美國空軍F-4鬼怪式多用途戰機,在塗改軍徽後,由美國飛行員從美國本土起飛,經多次加油飛至以色列,作為以色列空軍直接參戰,埃及和敘利亞最終仍被以色列擊退。戰後的幾年局勢變得較為平靜,1978年以色列和埃及終得簽署和平協議。
發生在1973年的贖罪日之戰,雖然以色列最終撐過劣勢,在19天內反敗為勝;不過也因為在戰爭過程中錯估情勢,導致他們失去近3000名士兵,讓許多地區受到重創,這對當時人口僅有300萬人的以色列,可謂慘痛的失敗經歷。
這就是本片的歷史背景,但以色列導演蓋‧ 納提夫(Guy Nattiv)執導的電影《贖罪日之戰》(Golda),並未將畫面放在無情的戰爭上,反而是轉往聚焦在當時有以色列鐵娘子美譽之稱,以色列史上唯一女總理的果爾‧ 達梅爾(Golda Meir,1898年5月3日—1978年12月8日)身上,看她如何在短短19天之間,從有限的情報資訊中運籌帷幄,作出最有利於以色列國家人民的判斷與決定,就成了全片最驚心動魄高潮疊起的觀賞焦點。
高塔·梅爾(通稱梅爾夫人,或譯為梅爾夫人及梅雅夫人等,香港時事節目譯作「梅雅遜夫人」;希伯來語:גּוֹלְדָּה מֵאִיר,羅馬化:Golda Meir;1898年5月3日—1978年12月8日),原名高塔·馬波維奇(Golda Mabovitch)、高塔·梅爾森(Golda Meyerson),是以色列猶太裔女性政治家、外交家及社會活動家。
出生於俄羅斯帝國(今屬烏克蘭)基輔,早年曾移民美國生活,成年後投入猶太復國運動並參與以色列國的籌建,是以色列的創國元老之一及第四任總理(1969-1974),其先後為以色列地工人黨和以色列工黨成員。
為了拍攝這部深具歷史意義以及追求和平理念的電影《贖罪日之戰》(Golda),導演與幕後團隊,以及女主角海倫 ‧ 米蘭(Helen Mirren)在開拍前都做了不少功課。《贖罪日之戰》(Golda)的劇組訪問長期跟梅爾夫人共事的人們,包括當年擔任總理發言人的梅德茲尼(Meron Medzini),以及貼身保鑣亞當 ‧ 斯尼爾(Adam Snir),以求在片中主要角色歷史人物刻劃上,能盡量更貼近真實。
編劇尼可拉斯 ‧馬丁(Nicholas Martin)接受媒體訪談時也提及:「我們嘗試真實捕捉,捕捉梅爾夫人的堅韌、疲勞與能力,我們盡可能閱讀所有能看到的資料,和所有可能的人們進行交談。」
電影採用倒敘的手法,一開場就是在贖罪日戰後,由獨立的司法仲裁小組質詢梅爾夫人的畫面,觀眾第一印象就是煙癮甚大的以色列史上唯一女總理果爾‧ 達梅爾(Golda Meir)一入座就點起菸,而這樣抽菸不斷的畫面,幾乎是從頭到尾貫穿全片,透過法官的質詢與梅爾夫人的回應對談中,引領觀眾跟著走進了歷史的長河,回到1973年10月6日贖罪日戰爭爆發前後,果爾‧ 達梅爾(Golda Meir)如何在隱瞞自身罹患腫瘤癌症的病況,強忍自身的苦痛,指揮若定領導群群各懷鬼胎的男性高官,展現專屬於她個人的睿智、勇氣與毅力,以及周旋在國際政治中的手腕。
而奧斯卡影后海倫 ‧ 米蘭(Helen Mirren)為了忠實還原以色列史上唯一女總理果爾‧ 達梅爾(Golda Meir)的樣貌,拍攝期間每天4點起床,耗費至少2.5小時進行妝髮,拍攝完畢又要花1到2小時卸妝,更拿尼古丁染黃手指,以呈現梅爾夫人菸癮極重的細節。
她的全心投入電影《贖罪日之戰》的演出威震八方氣場十足,將梅爾夫人細膩與果斷的魅力,同時展現得淋漓盡致,從維妙維肖的扮相,到精準的詮釋以色列史上唯一女總理果爾達 ‧ 梅爾,也獲得了梅爾夫人親孫的肯定,盛讚她神還原的精湛演出,彷彿讓親孫看到奶奶重生,認定她是詮釋梅爾夫人的不二人選。
明天就是冬至時刻,吃了湯圓就帶著家人一起進戲院,觀看這部2023年12月22日在台上映的史詩電影《贖罪日之戰》(Golda),更盼世界和平早日降臨。
<電影本事>
1973年,以色列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戰爭,不僅北部受到敘利亞部隊攻擊,南部還有埃及來勢洶洶包夾,以及來自美國面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導致戰況十分艱困。
當時有著「以色列鐵娘子」封號的總理梅爾夫人(由海倫 ‧ 米蘭Helen Mirren飾演),在以色列這場瀕臨亡國的十九天戰役當中,她不僅因為癌症飽受身體折磨,內心還要承受巨大壓力,更得扛下攸關全國人民生命的極高風險,做出她畢生最重要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