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我的麻吉4個鬼》:經典「鬼喜劇」熱潮,再度捲土重來
雖然是翻拍韓國電影,但在改編方面深具巧思。這是一部絕對不能爆雷的電影,觀眾最好不要看過韓國原版,甚至最好不要知道太多相關資訊,更能體驗劇情帶來的驚喜。整體來說,這不只是一個開心鬼式的奇幻喜劇,更是一個關於愛與陪伴的溫馨故事。
馬來魔影評:《我的麻吉4個鬼》(Hello Ghost)。評分:92分
◎【一言以蔽之】:前面笑死,後面哭爆,劇情神反轉,是相當成功的改編作品
台灣電影《我的麻吉4個鬼》改編自2010年的韓國電影《開心鬼上身》,但其實類似的概念,早在幾十年前就在香港發展過,如今透過改編、移植、再創造的方式,融入台灣特有的文化背景,讓好久沒看到的「鬼喜劇」在台灣重新翻紅,所以在討論這部電影之前,可以先來說說亞洲地區「鬼喜劇」的歷史。
1985年,林正英主演的《殭屍先生》(台灣片名:暫時停止呼吸)證明恐怖元素和喜劇元素可以融合在一起,1987年,劉鎮偉執導的《猛鬼差館》帶起香港鬼喜劇熱潮,片名提到的「差館」是廣東話裡面「警察局」的意思,台灣沒有這個詞,所以當年台灣片名改成《魁星踢斗》,那是片中的一種驅鬼法術,這部片之所以常常被資深影迷提起,其中一個原因是編劇竟然是王家衛,你很難想像王家衛竟然寫得出喜劇吧!此後觀眾愛上那種「恐怖又好笑」的感覺,所以鬼喜劇在香港流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包括吳君如,甚至周星馳都演過類似的作品。
除了「恐怖又好笑」之外,其實鬼喜劇還有另外一個派別,就是可愛逗趣的奇幻路線,這樣的鬼喜劇不但不恐怖,而且常常可以製造出溫馨時刻,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黃百鳴在1984年主演的《開心鬼》,而近期的韓國大量移植香港電影當中的創意元素,2010年由車太鉉主演的韓國電影《開心鬼上身》就是把香港那套溫馨鬼喜劇的概念移植過去,當年台灣片商為這部電影冠上「開心鬼」之名,顯然也是理解這個文化脈絡,而如今台灣電影《我的麻吉4個鬼》又是把這部《開心鬼上身》拿來翻拍,可以看出相同的文本類型再度被重新詮釋。
之前創下好口碑的台灣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已經帶起一波本土鬼喜劇熱潮,如今《我的麻吉4個鬼》延續這股潮流,把原版電影當中的韓國文化加以修改,變成一部符合台灣觀眾胃口的電影,導演謝沛如在廣受好評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影集版》之後,再度拍出一部成功的韓國影劇改編作品,其中「紅豆餅」、「電子雞」、「算命師」之類的劇情元素,甚至是疫情時代過後,許多工廠倒閉,底層人民無奈的心聲,都可以呈現出台灣社會氛圍與生活感觸,所以雖然是翻拍韓國電影,但在改編方面深具巧思,並不是只有從頭到尾抄一遍。
本片女主角邵雨薇,有著清新柔美的外表,以及充滿療癒性的氣質,難怪可以成為想要輕生的男主角活下去的動力,但她這次扮演的救難隊員,跟韓國原版當中女主角的護士職業並不相同,而且韓國原版女主角的性格比較溫柔,而邵雨薇重新詮釋的女主角性格比較堅毅,可以看出她無意模仿原作,而是可以演出自己的路線。男主角曾敬驊在靈異電影《返校》與電視劇《不良執念清除師》之後,已經成為銀幕上的「見鬼專門戶」,這次在片中竟然一次卡到四個鬼,這四個鬼涵蓋男女老幼,而且只有男主角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所以相處過程引起連串笑料,但最後劇情急轉直下,強烈的情感渲染力,會讓你不落淚也難。
這是一部絕對不能爆雷的電影,觀眾最好不要看過韓國原版,甚至最好不要知道太多相關資訊,更能體驗劇情帶來的驚喜。整體來說,這不只是一個開心鬼式的奇幻喜劇,更是一個關於愛與陪伴的溫馨故事,也打破「相信有鬼等於迷信」的狹隘觀念,讓「相信有鬼」這件事情轉化成另一種正面意義,就是相信那些曾經陪伴過我們的人,其實從來不曾真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