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烏托邦的美好表面之下是什麼?
《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把這些被社會化包裝起來很難看到的黑暗面赤裸裸展現出來,所謂的烏托邦,只是沒有讓大家看到權衡掉什麼、犧牲掉什麼而已。那樣的環境,可能就是還原到弱肉強食的生物本能了。
一言以蔽之:很多人性的描寫而不是看災難。
《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雖然有上IMAX,預告看起來也很壯觀,可是我並不建議把它當作看特效的災難片來看,片中是有幾個橋段看起來很威、很緊張,也就這樣,大部分其他時間的重點是在這個廢墟城市中的人們如何重新形成一種生存模式的過程。
這類電影其實並不罕見,它們探討人性的方式,是把人丟到另一種環境中。比如生存遊戲、比如都是喪屍的列車、比如荒島上,我們現在看到的人都不會太糟,是在現在的條件下,比如有法律的懲罰、比如有社會形象要顧、比如有工作賺錢的方式等等,可是這並不表示人真的就是這樣的,當條件改變了呢?換個環境就是在挑戰這些,當沒有了規範,當自己的生死會受到影響,人會呈現出來的又是什麼樣的面向?
其實在COVID-19疫情剛開始時,還不確定能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些人類行為的改變。而《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更極端到把整個世界秩序毀掉,人類要自己重新組織起來,一個人本來就很難生存,所以會有組織的形成(並不表示大家很團結,而是為了自己生存的必要),小團體會出現,排外的狀況更會出現,資源非常有限的時候,誰會願意分享?能自己多拿的東西,誰會願意讓給別人?我們現今很多狀態都是在比較有「安全感」的情境才有的,不是說人不好,而是優先順序,都不能生存還談什麼道德或面子?
所以《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看起來並不會很舒服,觀眾可能會很不喜歡片中角色做的事情,可是也很清楚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觀眾要看的是把這些被社會化包裝起來很難看到的黑暗面赤裸裸展現出來,不會舒服呢?
當然,片中也有少數較高尚的角色,會想把一切共享,會相信其他人也能分享,但說真的,我覺得這樣的美好想法是真的天真了。並不是說天真不好,自己要天真也ok,可是若牽扯到別人呢?比如自己的家人呢?家人都沒東西吃的時候會把東西共享給陌生人?或者如果要傷害一個陌生人才能讓家人活下去,做不做?
資源不夠大家一起活下去的時候,就沒有文明不文明的問題了。坦白說,片中太過道德高尚的角色,並沒有帶給我一些正能量,因為在現實就是行不通的美好原則真的不能解決問題。很不幸,解決問題就會有權衡和犧牲,所謂的烏托邦,只是沒有讓大家看到權衡掉什麼、犧牲掉什麼而已。並不是支持大家為了私利而傷害別人,而是那樣的環境,可能就是還原到弱肉強食的生物本能了。
電影中還用了幾位主要的角色來說些不同的層面,每個人呈現出的人性也會有些不同,有些地方的步調會慢一點,略悶,不過也有不少衝突。別忘了這些人都是一般住戶,所以衝突不是看精采的,反而很寫實(比如人多的硬推擠),和電影挺搭。
我不太想在這裡談電影中談到哪些人性,因為很多都連結到片中的故事,有些可以算是雷,都不是大雷,可是我覺得這些還是觀眾自己一片白紙去體會比較有趣。要知道的是《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雖然有很多的大小事在發展,真正要看的卻是背後的想法、擔心、抉擇,確定你是想看這些的,而不是要看城市崩毀場面的,才會比較享受這部電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