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艾文漢森》You Will Be Found
電影版的《親愛的艾文漢森》評價似乎沒有原來音樂劇版本的好,還入圍專門嘲諷差劣電影的金酸莓獎四項大獎。無法說這部電影完全沒有缺點,可也不至於到評價慘烈的地步,至少我對於班普拉特與艾美亞當斯入圍金酸莓是不認同的。
改編自同名百老匯音樂劇 榮獲2017年東尼獎六項大獎|《奇蹟男孩》導演史蒂芬切波斯基新作|班普拉特X茱莉安摩爾X凱特琳德弗X艾美亞當斯主演-《親愛的艾文漢森》。
---------以下有雷慎入---------
劇情簡介:
患有社交焦慮症的艾文總是獨來獨往,在心理醫師建議下,他開始給自己寫信,練習說出壓抑在內心的話。
此時同學康納意外自殺,康納家人誤以為兩人交情深厚,想透過艾文了解康納最後的人生...
記得當時《歌喉讚》上映時就很喜歡班普拉特這位演員,憨傻憨傻的模樣加上一頭捲毛很有趣,儘管他不是主角群,但他依然很有存在感,是我很有印象的配角之一。不過在兩集《歌喉讚》之後就很少看到他再出現在大銀幕上,應該說之後的幾部作品好像只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台灣上映過,查了一下他其實作品不少,可真的讓他知名度大開的,還是在舞台劇、音樂劇部分。從芝加哥版的《The Book of Mormon》開始,一路演到《Dear Evan Hansen》,兩部作品都讓班普拉特收穫極高讚譽,尤其是在《Dear Evan Hansen》中擔任主角Evan Hansen的表現真摯動人,許多評論均認為他是推動這部劇的關鍵核心,更有《紐約時報》將他評為當季百老匯戲劇中最頂尖的演出,而他憑著《Dear Evan Hansen》收穫不少戲劇獎項或提名,包括每位演員一生僅能獲得一次、由戲劇聯盟獎頒發的卓越表演獎,以及戲劇界最高榮譽東尼獎的最佳音樂劇男主角的殊榮,此外,他以主唱身分參與錄製的百老匯版原聲帶專輯,亦在隔年度的葛萊美獎上奪下最佳音樂劇專輯,《Dear Evan Hansen》成功讓他證明了自己的演技與演唱功力絕不只觀眾所看到的《歌喉讚》裡那短短幾分鐘。
而大受好評的《Dear Evan Hansen》也在之後被宣布將被改編成電影版《親愛的艾文漢森》,且由班普拉特繼續飾演男主角艾文漢森,但不曉得是否從舞台搬上大銀幕「水土不服」,電影版的《親愛的艾文漢森》評價似乎沒有原來音樂劇版本的好,不光是劇情受到批評,連班普拉特都被不少人直指是選角錯誤,大多評論認為他老成的長相並不適合演高中,這就和演技好不好無關。總之,電影最後不僅票房與口碑雙雙慘敗,《親愛的艾文漢森》還入圍專門嘲諷差劣電影的金酸莓獎四項大獎,包括最爛導演、最爛男主角與艾美亞當斯的最爛女配角,還有班普拉特與讓他整天唱不停好像很正常的任何角色則入圍最爛銀幕搭檔。從好評如潮到變慘不忍睹,讓人很好奇到底電影版發生什麼事?但想想《CATS貓》都挺過來了,《親愛的艾文漢森》再怎樣應該也不會有多難以下嚥才是。
實際上在CATCHPLAY+上看完《親愛的艾文漢森》之後,我還滿喜歡的,當然無法說這部電影完全沒有缺點,可也不至於到評價慘烈的地步,至少我對於班普拉特與艾美亞當斯入圍金酸莓是不認同的。以音樂類型電影來說,班普拉特把艾文漢森這個角色詮釋得很飽滿,不論是最剛開始即將開學與踏入學校時的焦慮不安、面對各方壓力與注視下的膽小怯懦、分享自己編撰出來與康納間的情誼故事時的神采飛揚、或是最後像墨菲一家坦承說謊時的自責歉疚,甚至是每一次的他與特定的誰、例如柔伊、愛蕾娜、母親等的獨處時的對話,都能真切感受到他賦予角色當下的情緒與情感反應。而電影中的每首歌曲不光乘載了這些情緒與情感,更唱出了角色們心裡的真實感受與想法,很剛好的搭在劇情之上、對白之下,我並不會覺得突兀或是怪怪的,反而我會覺得這樣的編排更可以把觀眾帶進角色更深的心裡去,就我自己而言,《親愛的艾文漢森》的歌曲都有幫情感增加厚度、有替電影加到分的。
「總是站在外頭朝裡面看,我是否永遠會是這個樣子?」
「我似乎一直都無聲無息,是否能發出任何聲響?」
還記得《陽光普照》裡,所有人都在關心或者頭疼到處惹事的阿和,卻沒有人注意到平常待人和善、溫柔體貼的阿豪,其實內心早已生了病,直到他跳樓自殺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他的父母、補習班喜歡他的女孩,甚至是阿和才終於開始試著去了解阿豪、想知道為什麼他要自殺。過去有不少電影都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當作題材,而《親愛的艾文漢森》同樣也是,不論是原版音樂劇或是電影版,裡頭都有一個和阿豪一樣,跨不過去自己心裡那關於是選擇輕生的角色、康納,我們可以將《親愛的艾文漢森》視為《陽光普照》阿豪支線的延伸,想想或許在阿豪離開之後,周圍的人們會是如何看待康納、看待他離開這件事的。
康納不是主角,只是他的離開打開了旁人理解如他這樣子心理生病的人們的可能與機會,也才能察覺到那些平常被拒絕聆聽的不舒服聲音,說不定都是他們的奮力呼救;主角艾文同樣也是,他意識到自己必須得學會的,除了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也要懂得怎麼發出求救訊號,明白去尋求協助並不可恥,因為這都是自己想要變好的證明。康納的離開看似不過又是一件隔天就會被世界忘記的小事,然而確實的在他的周圍掀起了不小漣漪,而這個漣漪終究有天會引發效應,把影響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不論是積極參加學校活動、看似樂觀陽光,其實同樣曾受心病折磨的女孩愛蕾娜,為了不讓康納的離開是沒有意義而做的努力;或者是從康納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看見自己有可能會步上的未來,於是藉著悼念康納的機會,在台上替自己說出心裡話,讓更多人明白他們這樣的人面臨著的是什麼、好讓憾事不再發生的艾文,成功的透過網路散播出善的力量等等。
「你是否曾覺得無依無靠?覺得被遺忘再沒人知道的地方?你是否曾覺得自己就快要消失?就算你墜落了也不會有人聽見?」
《親愛的艾文漢森》讓我喜歡的是,電影不走過去常見的套路發展,而是選擇讓故事裡的每個人,都在謊言與虛構之中找到了真誠與真實。艾文與康納的關係始於一場陰錯陽差,他和康納的父母還有柔伊亦因這陰錯陽差的誤會有了密切交集,儘管他們都因這陰錯陽差之下的謊言受到傷害,可卻也都因此獲得救贖。當說謊的初衷來自善意,就難真的讓人有辦法去恨,觀眾能夠從艾文的謊言裡感受到他想拯救自己、以及對正常生活的渴望,他從最初不想讓康納父母失望的說謊,到後來逐漸變成為了自己而說謊,都是沒有任何惡意的謊言,因為理解他所以不忍心苛責,我想康納父母亦是如此,因此在後來謊言拆穿後即使感到震驚與憤怒,卻無法真正去責怪艾文,不僅是因為擔心艾文做傻事,更是因為他們也確實從艾文身上再獲得了一次重新去愛兒子的機會。
「我為何要扮演哀悼的妹妹?謊稱自己想念你,好像沒有你的光芒,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我不會為你唱輓歌,今晚不會。」
「我們給你全世界,你卻棄之不顧。破壞你所經之路的一切事務,一切都是徒然,無話可說,所以我不會為你唱輓歌。」
《親愛的艾文漢森》最想傳遞給觀眾知道的,是理解與認識的重要性。那些被擅自認定不正常的言行舉止,其背後或許都有不為人知的苦衷,可能是像艾文與康納、愛蕾娜這樣因為生病,也有可能是別種原因導致,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遇見之後選擇避而遠之、選擇不去理解他們、認識他們,連假裝試過都不願意,就連家人都可能如此。在康納死後,電影以一首《Requiem》唱出墨菲一家人的心情,除了母親之外,康納的父親與妹妹對於他的死是鬆口氣的,甚至有點感到如釋重負的,可是身旁的人卻隨意替他們貼上「很難過」的標籤,擅自認定自己一定會很難過所以要同情自己、想安慰自己,但是為什麼?「我為何要感到內心沉重?我為何要為你悲痛欲絕?」,康納絕不是好兒子與好哥哥,即使他們知道康納生病了,還是只把他視為麻煩製造機,直到相信了艾文編撰的謊言,才終於開始想去認識康納,也才總算看到了康納為了變好而做的努力。
所謂「誤會來自不了解」,當墨菲一家看見艾文寄給他們的影片後,再回頭重聽一次那首《Requiem》,格外的諷刺卻也格外的心酸,如果當初願意好好理解、好好認識兒子、哥哥,是不是就能成為他堅強的後盾?是不是就不會有憾事發生?《親愛的艾文漢森》好多個如果成了後悔,於是能夠做的,就是藉著電影的故事,來讓這些如果減少發生的機會。
《親愛的艾文漢森》比較可惜的是,節奏掌握上沒有處理得很好,情感部分也稍微不夠細膩,像是柔伊對艾文的情感就這樣沒來由的萌芽,感覺上像是被硬塞進去劇情裡面,突兀的破壞掉本來就已經有的情感。而主角艾文整個人略顯單薄,社交焦慮症的刻畫不夠明顯,若少掉康納這個牽動劇情的重要配角,觀眾恐怕不會知道艾文的情形與處境,也就不會對他投入更多的感情。但從整體看的話,我還是喜歡《親愛的艾文漢森》的,尤其是它帶點變化的劇本,以相似卻有些不同的故事,把想說的說給觀眾聽,歌曲貼合情境與劇情同時也都好聽,看完電影我還是不曉得《親愛的艾文漢森》為何如此受到金酸莓獎青睞,至少我仍然覺得艾美亞當斯不該獲得提名的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