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本土勢力抬頭
一年一度的威尼斯影展即將劃下巨點,相較於去年《刺殺傑西》、《震撼效應》與《贖罪》等英語系電影佔領了大半入圍名單,今年只剩一部《布萊德彼特之即刻毀滅》做為開幕片,整體數量與去年相比少了一半,義法俄德四國鼎立,人文歐洲大行其道。
亞洲電影與美國電影近年橫掃歐洲,以威尼斯為代表的歐洲老牌國際電影節,便自1999年起陸續將大獎金獎頒給亞洲、英國與美國電影,作為國際電影節發源地的西歐卻一直落在威尼斯之外。瀏覽今年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名單,我們不難發現歐洲電影開始回籠,在質與量上都令人刮目相看,主題多繞在愛情與家庭間打轉。
主場在任何比賽裡都是優勢,但是在避嫌與多元的原則下,本土電影往往卻是矮人一截,但隨著《我和我的小鬼們》為法國拿下睽違二十年的坎城金棕櫚獎,今年威尼斯影展入圍名單義、法、俄、德四國數量比重明顯增加,許多人猜想義大利電影獲獎機率也將大增。
多線結構劇情近年吃香,成為影展常勝軍,義大利電影《完美的一天》與吉勒莫亞瑞格執導的《燃燒的平原》不約而同選上了同樣題材,分別講述幾位主人翁不同的境遇。《完美的一天》改編自著名女作家梅拉尼亞.瑪祖克(Melania Gaia Mazzucco)同名小說,講述幾個年輕人之間的故事,由《男慾天堂》義大利導演佛森歐茲派特執導。
相對於《完美的一天》悲劇色彩濃厚,另一部本土電影《喧囂的根源》則以幽默喜劇迎戰,講述患有不孕症的丈夫發現妻子懷孕,而引發一連串風波,導演Pappi Corsicato一向慢工出細活,產量極低,對於大部份觀眾恐怕陌生到極點。
曾為帕索里尼撰寫《索多瑪120天》的葡比艾瓦堤(Pupi Avati),堪稱本屆影展年紀最大的一位,他的《喬凡娜的父親》主打父女情深的溫馨之作,講述一名父親對精神分裂的女兒,不遺不棄的關愛,充滿父愛的色彩。
Marco Bechis執導的《看鳥人》(BirdWatchers),掛名義大利出品,但是整部片都是在巴西拍攝而成的,講的是巴西當地土著居民與印第安人之間的恩怨,巫術、原始部落等印第安文化在片中展現,印第安青年與土著少女的戀情則以羅密歐與茱莉葉世仇悲劇模式上演,與其他部義大利電影比起來,更顯得獨特另類。
義大利電影似乎佔盡地利,但獎座畢竟只有一個,目前看來,《喧囂的根源》雖然有濃厚的義大利電影色彩,但卻不是威尼斯影展評審往常關愛的類型,《喬凡娜的父親》父愛溫親到位,與眾多敵手相比顯得不夠獨特亮眼,走多線結構的《完美一天》表現平平新意有限,反而是遠赴巴西拍攝的《看鳥人》勝算較大。
威尼斯與好萊塢的關係一向噯味,遊走在主流外與創意十足的好萊塢電影,無不期待入選威尼斯做為肯定,但今年因為罷工影響,許多影片延至年底才完成,錯過了今年報名放映的期限,使得一向星光閃耀的紅毯只剩做為開幕片的《布萊德彼特之即刻毀滅》、娜塔莉波曼、安海瑟威與莎莉塞隆撐場面。整體數量而言也比去年少了一半,只剩嘉芙蓮碧露的《拆彈大隊》(The Hurt Locker)、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的《摔角手》(The Wrestler)》、首部宣佈入選競賽片的《燃燒的平原》,以及《拉斯維加斯:真人真事》。《燃燒的平原》由《火線交錯》編劇吉勒莫亞瑞格(Guillermo Arriaga)執導,多線結構劇情創意與整體表現不夠突出,在各國強片的夾殺下,掄元機率極弱。
近年多倫多影展的崛起,多少也影響了展期相當接近的威尼斯,為避免錯失得獎機會,有的電影甚至選擇兩邊跑,像是余力為執導的《蕩寇》(Plastic City)便同時入圍威尼斯與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