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恆久的鄉愁:專訪《風中家族》導演王童


王童導演表示:「電影裡的詩味,達到太多,觀眾會跑掉,如何勾出一點點滋味,卻不顯矯情,是門學問……」




自80年代以來,憑《策馬入林》、《稻草人 1987》、《假如我是真的》、《無言的山丘》等多部傑作打穩美學風格的資深導演王童,這次睽違多年,千呼萬喚推出耗資一億六千萬的鄉愁鉅作《風中家族》。




這個牽絆心頭的故事,他醞釀了六七年,劇情的設定,就傳統眷村的題材來說,非常特別,它以類似「三個奶爸一個娃」的人物擺設,鋪展出一幅大時代的奮鬥史,其中,有苦難、有救贖、更有割捨不去的情感。「人與人之間,遇難時,總會迸發瞬間性的惻隱之心,這種突來的善意,往往也種下機緣,繫起一段恆久的、不解的緣分。」







飾演本片靈魂人物盛鵬的楊祐寧,王童導演對他讚許連連:「我滿喜歡他的,他很穩定、很認真,文戲武戲都吃得下來,一場菜市場的打架戲,身手俐落,舉重若輕,真的很不錯。」







王童導演亦對飾演小奉先的鄒軒琦讚不絕口,第一天拍爆炸場面。他小小年紀,說摔就摔、說哭就哭,戲份雖不多,卻將角色各個階段的心理轉折做得相當細膩飽滿,尤其一場小奉先幫爸爸洗澡擦背的戲,格外能抓到那股父子之間的微妙互動。「拍片我不會一直磨戲,演員磨過頭會僵掉,給演員深刻體會到一場戲,導演想說什麼,那更有效率。」







過往作品素以考究的美術陳設聞名的王導,在《風中家族》中,照例領導美術團隊,詳實抓取時代背景的特色、風貌,堪稱鉅細靡遺,相當可觀。導演說,籌備期跟美術團隊討論很久,給他們上課,給他們看資料,多數場景在白河製片廠搭設,特效用得少:「我不喜歡用特效,大部分用在逃難場景上面,像那艘巨輪就一定要藉由特效來達成。」




知名翻譯家傅雷的翻譯著作《貝多芬傳》,也成了片中的關鍵道具,為了安插一本適合的定情書,王童導演特地去請教了台大的柯慶明教授。片中女主角邱香的父親是學音樂的,以這部知名翻譯家傅雷所翻譯的讀本,來聯繫男女主角之間的摯情,他認為再適合不過。




比起昔往諸如《無言的山丘》等大規模揮灑的泥土氣息,《風中家族》王導自認本片增加了很多細慢的運鏡,讓觀眾從中看到一些時代洪流下身不由己的惋惜氣味。







最近,導演反覆品賞詩人??的詩作,頗有感觸。詩也讓他深入思考如何拿捏電影裡,詩詞的意境。「電影裡的詩味,達到太多,觀眾會跑掉,如何勾出一點點滋味,卻不顯矯情,是門學問。」像一場盛鵬和阿玉的曖昧戲,那種同住一屋簷下,從相互關照產生的,欲言又止的愛慕,他表示自己將之處理得韻味有點像詩,並謙稱:「這種細微的體膚接觸,我自認以為不太會拍,淡淡的運鏡,以前也很少出現我的電影裡,此次,在細度與廣度上,都達到一定的成績。」




他也說,當年《無言的山丘》上映版本三個半小時,當時觀眾不覺得悶,但是現今的觀眾不一樣了,《風中家族》不得不割捨許多篇幅,從粗剪到定剪,捨去了整整一個小時,其中鄭有傑扮演村莊醫生替小奉先醫病的戲,剪接師廖慶松感覺這一段太偏,整段剪掉,讓導演大呼可惜。







所幸,有捨就有得,《風中家族》整個拍攝過程,讓王童導演感到非常很滿意:「每一場戲、每個鏡頭,都在我的規劃裡,氣韻也完整體現了我對故事的想像,堪稱是我生涯中最滿意的作品。」



作者:保溫冰

本期焦點-【v.508】 201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