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自戀男女》理性與感性


《自戀男女》巧妙的透過「哲學」來探討男女之間的情愛,如果並非有所研究,或是喜歡激辯的觀眾來說,會對劇中兩人在愛情的辯論上以及其他對談會非常容易產生放空,但一旦搞懂了,就會覺得這種兩方觀點的看法非常有趣。




自戀男女》巧妙的透過「哲學」來探討男女之間的情愛,教書的哲學教授克雷蒙,永遠充滿活力的美髮師珍妮佛,兩人不論在生活背景、價值觀、對愛情的重視程度完全截然不同,一個對於愛情始終抱持著無所謂的態度,一個儘管曾被愛情傷害卻仍然相信著愛情,當浪漫愛情遇上理論愛情,感性碰上理性,最後會碰出甚麼樣的火花呢?







就我個人而言,克雷蒙在愛情裡面屬於「旁觀者」,看似主動追愛、喜歡男女關係的他,其實自始自終都站在愛情邊緣往裡看,從不讓自己身陷其中,這也是他在旁人眼裡(無論是前女友或者是珍妮佛)克雷蒙永遠像是在經營一段無關痛癢的愛情關係。而珍妮佛真是恰恰相反,她屬於「當局者」,或許最初並非是她主動,可一旦相信了對方,就願意死心蹋地的愛著,正是因為愛的用力,所以她才在發現克雷蒙的「無所謂」時,更加難過與生氣。







其實《自戀男女》無法稱上一部能讓人用心觀賞的電影,畢竟牽扯上哲學這種太過廣泛的理論,在加上把它套近在愛情裡,如果並非有所研究,或是喜歡激辯的觀眾來說,會對劇中兩人在愛情的辯論上以及其他對談會非常容易產生放空,但一旦搞懂了,就會覺得這種兩方觀點的看法非常有趣,可以將自己套入在任何一方身上,再來對於情愛產生辯述。




可缺點是,由於本片並非歌舞片,所以對於劇中三段女主角唱歌的畫面過多感到困惑,如果只是帶過也就可以,但三段如果沒記錯,三者歌幾乎都讓她們唱完整首,或許是可以用歌曲表達珍妮佛當下的心境(像最後一首擺明就是要送給克雷蒙與好友),但唱完整首?實在沒必要。







另一個問題就是,片長稍嫌過長,如果能夠稍微再刪減一些片段,讓劇情濃縮緊湊,那麼也許觀眾在看待這種「平常不會接觸的領域」時,才能更加聚精會神的將自己融入其中。







對於最後,珍妮佛選擇離開了克雷蒙,甚至不告而別,這個結局是可以料想的到的,兩個可以說從根本就截然不同的人,就算再如何配合、委屈自己,總有一天還是會選擇分開,與其到時候痛苦,不如趁早放手,也許珍妮佛就是明白了這點,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吧。




「沒有巧合,只有命中注定。」兩人會相遇,或者分離,都是命中注定的結果,就算再怎麼精心設計,還是只能欣然接受。









因為有人詢問,所以就附上珍妮佛最後演唱的歌曲,Gloria Gaynor -《I Will Survive》。



作者:老子(OldMan) 【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本期焦點-【v.508】 201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