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音速青春》不完美的救星


萊恩葛斯林把這個邊緣角色演得非常之好,奧斯卡提名是應該的。他的眼中經常流露出一種迷惘,連自己都搞不定的人,真的有辦法去改變他人嗎?我非常欣賞他對這個角色所做的詮釋,因為他已經把自己的靈魂都投入了這個角色。

《音速青春》是一部蠻另類的春風化雨教學電影,同樣有著滿腔熱血滿腹熱忱的老師,《音速青春》中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飾演的這位老師,根本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所以這部電影不光是老師如何改變學生,還有教學相長,老師也被學生所改變。

然而,《音速青春》中的相互影響,並不帶有強烈的師生關係,也就是說不會像《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片末那般,在課堂上直接表現出被感化的學生對老師的尊敬。《音速青春》中兩個需要被治癒的人,萊恩葛斯林和他的學生夏瑞卡艾普斯〔Shareeka Epps〕有一種微妙的友情存在,兩個人並沒有什麼交流,至少電影本身拍起來是很平淡的,只是兩個寂寞的心靈,互相找到了一個避風港,對夏瑞卡艾普斯來說,這樣的依靠、寄托,就足以稱之為友情。也許,正因他們都是不完美的罪人,才行成了這奇特的羈絆與牽扯。



萊恩葛斯林是歷史老師,他希望能改變學生,只要能改變一個人,都是值得的。因此他上課的方式也很不按牌理出牌,在歷史課上,用改變(changes)來切入主題,甚至和學生比腕力。《音速青春》從他的教學,來表達他的想法、他的人生態度。他談兩種反方向的力量如何碰撞而造成改變,他也談改變的循環,是 spiral 而非 circle,因為每一輪,就會有一些新的改變。諷刺的是,一個在課堂上不斷談著改變的老師,私下的生活卻充斥著他完全去改變的無力。



《音速青春》的焦點,是放在這兩個人的私生活上,尤其是萊恩葛斯林。加上萊恩葛斯林實在不像正常的老師(他上課嚼口香糖,他造型不修邊幅,他不照本宣科,且能輕易打入這群布魯克林小鬼)。因為這些特質, 讓《音速青春》看起來真的不像「學生–老師」的電影,而是看一個人如何墮落又如何復健的療傷過程。



萊恩葛斯林把這個邊緣角色演得非常之好,奧斯卡提名是應該的。他的眼中經常流露出一種迷惘,連自己都搞不定的人,真的有辦法去改變他人嗎?我非常欣賞他對這個角色所做的詮釋,因為他已經把自己的靈魂都投入了這個角色。



《音速青春》的角色描寫是很成功的,兩個主要角色的背景和角色本身的性格息息相關環環相扣,兩個人都沒有很激烈的表現,卻能說服觀眾他們內心的扭曲、以及需要慰藉卻又無法向外伸出手的矛盾。在《音速青春》中,他們,確實都有著該墮落的理由,也確實都獲得了可以振作的能力。



《音速青春》的氣氛帶點沉悶和壓抑,用了不少的手提攝影機和特寫鏡頭,有些時候會讓觀眾難以辨別出到底是沒錢買攝影機(成本七十萬美金,拍片時間不到一個月),還是刻意要用這樣的手法來營造感覺。



技巧上不談,我喜歡《音速青春》這種沒有絕對善惡的真實感,萊恩葛斯林是個藉毒品來逃避的癮君子,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可能是個你根本瞧不起的人,但同時,他也是少數願意把歷史的意義與道理,用很有趣方式傳達給學生的好老師。



在需要救贖的時候,說不定唯一在乎你的人、唯一注意到你的人,不是聖人,而是個同樣傷痕累累的天涯淪落人。這部電影的英雄,是個有時也需要你攙扶的凡人,但越是看到他脆弱的一面,越讓你對他的存在感到認同,這,才是真實世界的無名英雄。



很不幸,《音速青春》也如同電影中的理論,是由正反兩方向的力量構成。演技真的很好的同時,故事並非那麼完美,為了達成角色的塑造,劇情犧牲了一些合理性,或者該說簡化了一些合理性。你不用去為教育的體制煩腦,只要把目光放在兩個人的身上就好。




P.S. 英文片名「Half Nelson」是一種摔角姿勢的名字,當你的對手完成到「Full Nelson」擒拿,你就再也無計可施了,因此在「Half Nelson」時,你就必需要快速精準地反應,才有脫困的可能。火行者對摔角的研究也只到看過《犯規王》〔Faul King〕的程度,這個專有名詞背後的涵意,探究下去應該很有意思。說不定和 dialectical theory 也可以搭上關係?有心人再去研究吧。



P.S. 本片在台灣還沒有排出檔期,譯名未定,在 Truemovie 叫《我的毒蟲老師》,在開眼則是《音速青春》。


作者:firewalker 【火行者的電影部落格】

本期焦點-【v.106】 200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