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書店裡的影像詩》導演侯季然紀錄台灣書店的靜謐時光與力量


2023年開始籌備拍攝第三季,導演透過全新視角紀錄書店在過去十年間的變遷與新生,探索書業從「知識集散地」到「心靈棲息地」的角色轉變。本季紀錄範圍不僅涵蓋台灣本島的多家書店,還首次記錄蘭嶼的「在海一方」與小琉球的「小島停琉」,這些島嶼上唯一的書店承載著在地文化的深刻印記。

夢田影像時隔八年再推出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三季》日前於《2024台北金馬影展》舉行全球華語首映,導演侯季然以詩意手法記錄台灣各地獨立書店的面貌與經營者的故事,細膩描繪書香文化與生活哲學交織的畫面,帶給觀眾一場充滿詩意的文化饗宴。

金馬影展上搶先放映16家書店,獲得熱烈迴響,除了片中書店主理人外,更吸引各界知名人士出席響應,包括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陳坤厚導演、資深影評人藍祖蔚、金獎導演易智言、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作家吳晟、歌手黃玠及吳志寧等人。監製蘇麗媚表示:「拍攝這些書店的過程,是一場與時代對話的旅程。我們希望透過紀錄片,不僅記錄書店的當下,更探索書店如何在時代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價值。」

夢田影像自2013年邀請侯季然導演合作《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系列,以書店為文化探索的起點,紀錄台灣書店的生命故事。2014年第一季與2016年第二季共記錄了80家書店,從都市到鄉村,展現書店不僅是閱讀場域,更是心靈棲息地的文化角色。時隔八年的沈澱,2023年開始籌備拍攝第三季,導演透過全新視角紀錄書店在過去十年間的變遷與新生,探索書業從「知識集散地」到「心靈棲息地」的角色轉變。本季紀錄範圍不僅涵蓋台灣本島的多家書店,還首次記錄蘭嶼的「在海一方」與小琉球的「小島停琉」,這些島嶼上唯一的書店承載著在地文化的深刻印記。

與常見紀錄片的敘事手法不同,《書店裡的影像詩》系列以「詩」為核心,呈現書店特質的同時探索影像語言的純粹性與創造力。第三季承襲每季拍攝40間書店做紀錄的方式,目前仍在持續拍攝中,侯季然導演強調,每家書店的拍攝方式皆為量身定制,捕捉書店靈魂中最動人的部分,觀眾不僅能在3至6分鐘內看到每間書店內外的美好瞬間,還能跟隨鏡頭探索書店經營者的日常生活與內心世界。「這一系列的呈現,很大部份是我主觀的觀察,記錄下書店的原生樣貌以及拍攝當下的化學反應。我希望能呈現這40家書店的不同可能性。」

第三季也特別關注書店在地與全球文化的對話。從歷史悠久的「松林書局」、「佛化人生」,在旗津的「tha̍k冊」深入挖掘地方文史,到北投「山峸二手書店」以跨界合作呈現創新可能性。「苑裡掀冊店」的創辦人更以書店為基礎參與地方政治,成為鎮長,實現了書店與社會議題的深度連結。此外,具有議題倡議性的「左轉有書」,以及創新書店如只在夜晚營業的「秋書室」、專賣詩集的「詩生活」,呈現當代書店的多樣發展。侯季然導演表示:「書店不只是販售書籍的空間,更是生活與文化的延伸。」透過影像捕捉書店的日常,展現其融入社區與自然的生命力。

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陳坤厚導演在首映後分享:「這部影片讓我看到獨立書店與夢想結合的美好。即便年歲漸長,這些書店啟發了我去探索更多豐富的生活樣態。讓我重新審視書店的價值,也讓我對於台灣文化的堅韌感到由衷敬佩。」資深影評人藍祖蔚讚嘆道:「導演捕捉的不只是書店的存在,而是它們如何成為一個夢想的載體,讓書店成為改變生活方式的力量。」金獎導演易智言表示:「近年來『文青感』漸漸退流行,甚至有時候變成負面的批評,但《書店裡的影像詩》顛覆了這個觀點。」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提到:「書店就是個讓人理解世界的地方,看著片中書店店主的說話神情,還有他們或精心、或率性打造的特色空間與經營哲學,也像撿起了散落在台灣各地、承載理想與趣味的珍珠,璀燦而溫暖。」

夢田影像在2024台北金馬影展首映後宣布,將持續推動《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三季》參與國際影展以及2025年的院線放映計畫,監製蘇麗媚表示:「拍攝書店是一場十年的探索旅程,以紀錄片作為文化對話的橋樑,希望讓台灣書店的故事走向國際,讓世界看見這片土地上默默發光的珍珠,展現屬於台灣書店文化的多樣性與自由的價值。」台灣的書店文化不僅是一道風景,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文化記憶的象徵。《書店裡的影像詩》系列以書店為光,照亮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讓閱讀的力量繼續在世代之間傳遞。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