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回顧80、90年代台灣職人工作實況 TIDF再現經典電視紀錄片「百工圖」


「百工圖」總製作人王小棣指出,本系列電視紀錄片是她自美留學歸國之後,思考「什麼是國家」而策畫拍攝,希望藉此與觀眾溝通、認識從事基層工作的人民。至今這批影片再度面世,讓她驚嘆「想不到這麼多年過去,還有機會看到百工圖」。

繼去年重現1970至80年代電視紀錄片「芬芳寶島」系列,今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持續挖掘,策畫「時光台灣:1986—1991『百工圖』系列精選」單元,展映由廣電基金出資製作,徵調三家國營電視台聯播的「百工圖」系列電視紀錄片,精選王小棣、高重黎、黃明川、曾壯祥、井迎瑞、杲中孚、游堅煜等執導的15部作品,以展覽形式在5月6日至15日影展期間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一樓免費放映。

「百工圖」總製作人王小棣指出,本系列電視紀錄片是她自美留學歸國之後,思考「什麼是國家」而策畫拍攝,希望藉此與觀眾溝通、認識從事基層工作的人民。至今這批影片再度面世,讓她驚嘆「想不到這麼多年過去,還有機會看到百工圖」。

相較於更早期的台灣電視紀錄片如「芬芳寶島」、「映像之旅」聚焦民俗文化與地方風情,共播出7季85集的「百工圖」內容介紹社會上各行各業,以採訪和實地拍攝讓勞動者們能夠在鏡頭前侃侃而談,堪稱台灣最早的「職人」紀實節目,深刻影響當時的觀眾對於「紀錄片」的想像,極具時代意義。也由於電視節目多集數的需求,「百工圖」成為許多影視工作者初試啼聲的園地,包括導演黃明川、吳乙峰、郭笑芸、曾壯祥、游堅煜,以實驗動畫著稱的杲中孚、藝術家高重黎、影像教育家井迎瑞等人,都藉著拍攝紀錄片進入社會的各個角落,從實踐中獲得創作養分。如黃明川因為拍了《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1989),影響其之後創作關於原住民主題的《西部來的人》(1991)。

呈現女性勞動樣貌,兼顧工作與家庭辛勞

「百工圖」選題首重職業,但性別意識也暗藏其中,如吳乙峰的《尖端與我》(1986)實地走訪拍攝高雄加工出口區的女性作業員,由勞動者娓娓道出生活展望及職場甘苦,帶出1980年代末科技產業迅速發展之際,台灣女性於生產線及家庭內的勞動樣貌。祖偉華《白衣天使》(1986)深入探訪女護理師的甘與苦,如何在維持醫護專業、悉心照顧病人之餘,又同時兼顧身心健康、生活與家庭。游堅煜的《模特兒》(1991)拍攝服裝模特兒與設計師、經紀公司負責人,以及女性雜誌主編等時尚產業中的不同角色,從多種角度切入,各自分享對於模特兒這項職業的想法與觀察。

肩負社會教育任務,傳達職業平等理念

「百工圖」廣電基金出資,製播期間經歷公共電視的籌備時期,被視為公視節目的一支,具有社會教育意義,同時傳達出職業不分貴賤的平等理念。黃明川的《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深入宜蘭奧花村,跟隨採石工的一日作息上山記錄,工人、業主輪番解說各種採礦的處理方式,以及工作與產業中遇到的困境。吳乙峰《黑不黑沒關係——汽車修護員》(1986)聚焦俗稱「黑手」的汽車、機械修護人員,透過訪談了解其工作情況以及日常生活。王小棣《抬頭看我》(1986)探訪電影看板繪師的工作現場,並藉由訪談多位國寶級畫師及其家人,一探家族式經營的行業特色,更反映電影市場起伏轉變。楊璧瑩的《馬路英雄——計程車駕駛》(1988)由人們對於計程車造成交通秩序混亂、哄抬加價等負面印象著手,邀請成天奔波馬路的司機們親身受訪。

「百工圖」在當時揭開了許多行業的神秘面紗,更捕捉解嚴前後的台灣社會的勞動狀況與時代轉變。游堅煜執導的《Disco DJ》(1991)介紹1980年代末期開始興起的Disco DJ,挖掘其養成與學習方式之餘,更反映出舞禁解除前後的社會狀況。高重黎的《漫畫人》(1991)透過漫畫家蔡志忠、蕭言中、阿推、麥人杰、鄭問、老瓊、敖幼祥等人現身說法,帶領觀眾了解其從事創作的契機與動力,並一窺當時漫畫界的市場環境,導演楊德昌、作家張大春皆於節目中現身分享。郭笑芸的《罐頭夢——結婚攝影師》(1988)對比1950、1960年代單張式的全家福結婚照與近代企業化整體設計的婚紗照,隨著傳統照相館變成專業結婚攝影公司,商品罐頭化與藝術價值之間的矛盾也被凸顯出來。此外如井迎瑞的《廣播人》(1988)訪談隱身於電台中的播音員;杲中孚《動物管理員》(1989)貼身觀察整日與動物為伍、照料其生活的動物管理員。都讓民眾進一步了解原先並不熟悉的職業日常,促進各個產業和勞動者之間的彼此認識。

「百工圖」旨在介紹職業甘苦,更藉此平衡民眾對於這些行業的刻板印象,進而引發反思。王小棣《為誰辛苦為誰忙》(1988)將鏡頭對準維護社會治安的「人民保母」,採訪警察面對百姓寄予的厚望、千鈞一髮的艱鉅任務,以及制度面招致的現實衝擊,其內心的想法,更延請專家探討警政制度缺失,讓觀眾貼近卸下筆挺制服的血肉之軀。楊冠玉執導的《綠衣使者》(1988)則跟拍扮演著郵政工作最前線角色的郵差,呈現其跋山涉水、無畏颳風下雨送達信件的敬業態度,以及遇到民眾客訴的心情。曾壯祥《記者》(1988)訪問專職社會線的報社記者、雜誌社的負責人及主編,挖掘「無冕王」的工作甘苦,更請來非記者人士分享對記者的觀感。

第1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5月6日至5月15日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台北京站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盛大舉行,蒐羅國內外188部精采紀錄片,拓寬觀眾對紀錄片的想像。影展單場票券與套票現正熱賣中,套票每套480元可兌換8張電影票券,以上皆可至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購票劃位。更多最新消息請密切關注TIDF官方網站、Facebook 及 Instagram。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