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大地 La Planete blanche
劇情簡介
《白色大地》(La Planete blanche)是有史以來第一部以「北極大地」為主角的影片,隨著四季的變化紀錄在北極生活的各種神秘動物面貌及生活方式,除了大家熟悉的北極熊、海豹、狐狸等,還有許多我們從來沒見過的奇妙動物。
五度獲得凱薩獎提名的布魯諾寇萊為本片擔任配樂,《小宇宙》《喜馬拉雅》與《鵬程千萬里》等紀錄片的音樂都出自他手中,其他作品如《放牛班的春天》也為台灣所觀眾熟知。布魯諾寇萊在《白色大地》配樂中,融入伊努族(愛斯基摩人)傳統音樂,除了使用族人的打擊樂器,並請魁北克歌手擔任人聲配唱,由上百人管弦樂團描繪出北極風光,並為每一種動物譜下專屬主題音樂。
本片拍攝耗時四年,花費近六百萬歐元,影片結尾對人類如當頭棒喝,提醒人類造成的環境生態破壞影響深遠。片中有許多珍貴的畫面,如北極熊冬眠及生育小熊的鏡頭,值得觀眾用眼睛欣賞用心體會。
在這個地球上,如果要說哪個地方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巨大的變化,那麼,那個地方肯定就是北極了。因為地球溫室效應的現象,在這幾年間多次跟隨赴極地研究溫室效應的科學家出入極地的製作人,在親眼目睹巨大的冰川於眼前崩毀、冰層消融的衝擊後,深感「北極壯麗風光與生物多樣性有多麼迫切的需要影像的紀錄與保存」。
過去電視紀錄片對於北極的描寫,多半都從環保議題的觀點切入,但是本片的導演及製作團隊卻更希望能「直接透過影像的捕捉讓更多更多世界上的人們了解北極的美,進而產生關心。了解在世界遙遠的那個角落,有多少的生命為了生存而奮鬥,牠們的美麗、牠們的堅持,但生命就是無數生與死無盡的交織。過去這些不為人所知的北極的種種,唯有螢幕才能真正畢現他們的風華。」
電影在最開始拍攝時的製作概念就是要忠實記錄並呈現北極四季的風貌。「北極的環境與我們所生存的世界的環境有著天壤般的差別,在那邊,不僅狩獵、可供生命繁衍與撫育的時間都極為有限。在這樣艱困的自然條件下,動物們為了生存,只能竭力與自然搏鬥;如果不能完整呈現北極一年四季中不同季節的不同風貌,便無法成功地傳達這樣的訊息。」因此,即使是在多數的動物都在長眠的冬季,製作團隊依然帶著攝影機,深入北極的各個角落。
「在攝氏零下50℃、且完全沒有陽光的黑暗中進行攝影工作,是要有賭上性命的覺悟的。」攝影師回憶在極地的拍攝經驗時說,「當時速100公里的暴風雪朝你、朝著攝影機的鏡頭迎面吹來的時候,你終於知道什麼叫做冰漠了。你不僅要顧好自己、還必須想盡各種辦法保護攝影機。在黑暗中,讓攝影機在暴露在空氣最小的情況下進行拍攝,真的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因此,在寒冬中的拍攝便不得不使用較不耗費電池的超16釐米底片及紅外線攝影機。
在浩瀚廣大的北極,要拍攝在眼前出現的動物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但製作團隊仍然非常希望能夠捕捉到大規模的馴鹿移動,但是類似這樣大規模的動物移動,除了坦尚尼亞的牛羚群以外,都是極為罕見的。製作團隊從2002年開始,就不斷嚐試拍攝,但始終都失敗了。但就在2005年的時候,事情出現了轉機,在加拿大北方的魁北克,竟然突然出現了多達50萬頭的!這對工作人員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因為「馴鹿並不是每年都會在同樣的地點聚集,同時也受到氣候的影響,能在這裡遇見馴鹿的大規模集體移動,簡直是奇蹟。拍攝過程中遭遇失敗的焦慮,拍攝行程安排的挫折,環境的艱苦困難等等所有辛苦,都一口氣被吹散了。」
《白色大地》(La Planete blanche)是有史以來第一部以「北極大地」為主角的影片,隨著四季的變化紀錄在北極生活的各種神秘動物面貌及生活方式,除了大家熟悉的北極熊、海豹、狐狸等,還有許多我們從來沒見過的奇妙動物。
五度獲得凱薩獎提名的布魯諾寇萊為本片擔任配樂,《小宇宙》《喜馬拉雅》與《鵬程千萬里》等紀錄片的音樂都出自他手中,其他作品如《放牛班的春天》也為台灣所觀眾熟知。布魯諾寇萊在《白色大地》配樂中,融入伊努族(愛斯基摩人)傳統音樂,除了使用族人的打擊樂器,並請魁北克歌手擔任人聲配唱,由上百人管弦樂團描繪出北極風光,並為每一種動物譜下專屬主題音樂。
本片拍攝耗時四年,花費近六百萬歐元,影片結尾對人類如當頭棒喝,提醒人類造成的環境生態破壞影響深遠。片中有許多珍貴的畫面,如北極熊冬眠及生育小熊的鏡頭,值得觀眾用眼睛欣賞用心體會。
在這個地球上,如果要說哪個地方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巨大的變化,那麼,那個地方肯定就是北極了。因為地球溫室效應的現象,在這幾年間多次跟隨赴極地研究溫室效應的科學家出入極地的製作人,在親眼目睹巨大的冰川於眼前崩毀、冰層消融的衝擊後,深感「北極壯麗風光與生物多樣性有多麼迫切的需要影像的紀錄與保存」。
過去電視紀錄片對於北極的描寫,多半都從環保議題的觀點切入,但是本片的導演及製作團隊卻更希望能「直接透過影像的捕捉讓更多更多世界上的人們了解北極的美,進而產生關心。了解在世界遙遠的那個角落,有多少的生命為了生存而奮鬥,牠們的美麗、牠們的堅持,但生命就是無數生與死無盡的交織。過去這些不為人所知的北極的種種,唯有螢幕才能真正畢現他們的風華。」
電影在最開始拍攝時的製作概念就是要忠實記錄並呈現北極四季的風貌。「北極的環境與我們所生存的世界的環境有著天壤般的差別,在那邊,不僅狩獵、可供生命繁衍與撫育的時間都極為有限。在這樣艱困的自然條件下,動物們為了生存,只能竭力與自然搏鬥;如果不能完整呈現北極一年四季中不同季節的不同風貌,便無法成功地傳達這樣的訊息。」因此,即使是在多數的動物都在長眠的冬季,製作團隊依然帶著攝影機,深入北極的各個角落。
「在攝氏零下50℃、且完全沒有陽光的黑暗中進行攝影工作,是要有賭上性命的覺悟的。」攝影師回憶在極地的拍攝經驗時說,「當時速100公里的暴風雪朝你、朝著攝影機的鏡頭迎面吹來的時候,你終於知道什麼叫做冰漠了。你不僅要顧好自己、還必須想盡各種辦法保護攝影機。在黑暗中,讓攝影機在暴露在空氣最小的情況下進行拍攝,真的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因此,在寒冬中的拍攝便不得不使用較不耗費電池的超16釐米底片及紅外線攝影機。
在浩瀚廣大的北極,要拍攝在眼前出現的動物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但製作團隊仍然非常希望能夠捕捉到大規模的馴鹿移動,但是類似這樣大規模的動物移動,除了坦尚尼亞的牛羚群以外,都是極為罕見的。製作團隊從2002年開始,就不斷嚐試拍攝,但始終都失敗了。但就在2005年的時候,事情出現了轉機,在加拿大北方的魁北克,竟然突然出現了多達50萬頭的!這對工作人員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因為「馴鹿並不是每年都會在同樣的地點聚集,同時也受到氣候的影響,能在這裡遇見馴鹿的大規模集體移動,簡直是奇蹟。拍攝過程中遭遇失敗的焦慮,拍攝行程安排的挫折,環境的艱苦困難等等所有辛苦,都一口氣被吹散了。」
- 相關影評/專題文章
- ◎ 動物紀錄片又來了《白色大地》 【藍祖蔚】 2006-12-15
《白色大地》是一部北極生活圈的生命奇觀紀錄片,辛苦的攝影師經常必需「在攝氏零下50℃、且完全沒有陽光的黑暗中工作」,刺骨寒風不算啥,時速100公里的暴風雪更像是例行公事,在這塊不時有北極光飄蕩的冰洋大地上,有熊族、鯨族、鹿族和鳥族出沒,布魯諾創造的音樂主題就以北極熊為主,搭配描寫北極風情以及北冰洋的副題,共同建構出氣候時而溫柔,瞬間就又轉為狂野的千變萬化,以及白色大地上生命艱難,才要在陽光和雪封的
- 相關新聞
- ◎ 《真愛滿行囊》週末宜蘭搶先首映2007-04-18
每年都搶先為宜蘭觀眾選映好片的「宜蘭國際綠色影展」,今年將邁入第四屆又再度邀來囊獲不少國外影展肯定的法國影片《真愛滿行囊》,搶先在宜蘭全台首映…
- ◎ 沒有歌詞的天籟美聲共譜《白色大地》2007-01-03
北極生態紀錄片《白色大地》即將在1月5日上映,為該電影作曲的金獎配樂大師布魯諾寇萊日前才來台做旋風式的訪問。雖然原聲帶OST尚未上架,很多觀眾已經從網路上的試聽片段體驗到壯麗的音樂氣勢...
- ◎ 北極熊將於2040年前絕跡?!2006-12-28
即將在1月5日上映的北極動物紀錄片《白色大地》,結合了法國、加拿大、美國與英國BBC等的頂尖製作團隊與科學家,利用各式精密的儀器,耗資近千萬歐元,以五年的時間長期追蹤紀錄了北極熊在極地裡求生奮鬥...
- 導演: Jean Lemire
- Thierry Piantanida
- 編劇: Stephane Milliere
- Thierry Piantanida
- 演員: Jean-Louis Etienne
- more
更新時間:2024/11/22 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