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中山73x公視新創電影
中山73x公視新創電影
中山73六月份焦點單元「中山73x公視新創電影」,規劃「現實之島」、「奇幻之島」兩單元,放映公視新創電影的16部電視電影,讓觀眾感受臺灣新銳導演的無限巧思。
  • 片長:100分
  • 上映日期:2019/06/01


劇情簡介
什麼是「電視電影」?在討論公視「新創電影」這個年輕品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理解「電視電影」這個特殊名詞。倘若將「電視電影」翻成英語,應該是TV movie或Single Drama,不過我覺得用「made-for-TV movie」最能傳神形容「電視電影」的特色——亦即專為電視頻道播放而攝製的電影。

「電視電影」這個名詞對於許多臺灣觀眾來說,或許相形陌生。事實上,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臺視劇場」、「華視劇展」到本世紀初的公視「人生劇展」,這類開拍前提是為了角逐金鐘獎的單元劇或迷你劇(過去也常被稱為「金鐘劇」),就是「電視電影」。

1990年代初期,臺灣的「電視電影」曾經出現如蔡明亮的《海角天涯》、《麗香的感情線》及《給我一個家》那般經典之作;隨著公視在世紀轉換之交正式開播,「人生劇展」十多年來推出很多有別於商業電影的優質劇情長片,例如瞿友寧的《誰在橋上寫字》、王小棣的《九歲那年》、徐漢強的《請登入線實》、林志儒的《月光》、范揚仲的《權力過程》、施立的《回家的女人》等等。

在科技日新月異、本土影視創作環境丕變的情況下,近年公視顯然感覺到了「人生劇展」(電視電影)和「學生劇展」(短片)兩個老字號單元有著某些難以擺脫掉的包袱,於是在2017年宣告成立「公視新創電影」,以品牌經營的概念打造PTS Originals,邀請曾英庭莊絢維兩位年輕導演以「青年貧窮」為題自由創作,分別完成《最後的詩句》和《濁流》兩部電視電影,並在光點華山戲院以影展的形式進行限量放映,成功打響這個品牌的第一炮。

相隔半年,「公視新創電影」又有新招,先是與光點華山戲院合作「恐怖來自於深沉的愛」影展,然後安排六部短片在高雄電影節進行世界首映。有別於「人生劇展」慣見以家庭為背景的生死、成長議題,「恐怖來自於深沉的愛」影展主打臺片少見的類型劇路線,其中曾任王育麟的電影《龍飛鳳舞》助導、後來拍過八點檔連戲劇的簡學彬所執導的《乒乓》,透過一樁偏鄉中學生涉毒事件去思索城鄉資源分配不均以及敏感的社會階級議題;至於跟著葉天倫拍片的洪子鵬所執導的《林投記》,則是由臺灣觀眾熟知的林投姐典故出發,去思索不同時代不同年齡層女性所必須面臨的婚姻自主和性別意識難題。

至於六部短片,則是由公視廣發英雄帖,邀請各路英雄好漢來遞案子,短片不是學生的專利,也不是啟動長片計畫的跳板而已,即便已是知名導演,在業界已有一定資歷,公視也期許他們能夠拋開商業機制,好好利用短片創作大玩特玩一場。

長片也好,短片也罷,自此「公視新創電影」全面啟動,穩當地確認了自己的路線——從扣緊時事回應社會,到鼓勵類型創作,拍人家不敢拍的,做人家沒做過的,不只關注長片,更要培育短片,不只在公視頻道放映,同時也策劃了戲院首映,積極參與各類影展,甚至進攻串流平臺。

這批被冠以PTS Originals之名的新創電影,在臺灣電影被好萊塢爆米花大片打得招架不住,就連諸多名導巨匠及國產賀歲片都相繼票房失靈的情況下橫空出世,恰好和近年臺片市場上如《目擊者》、《紅衣小女孩》、《大佛普拉斯》等新銳作品連成一道軸線,所謂最壞的年代,往往也是最好的年代,它們開啟了更多的可能,提供了更多的流動。

公視的電視電影二十年來培養出諸多創作新力,最招牌的例子便是《血觀音》導演楊雅喆。臺灣院線電影資源有限,而電視電影及短片,顯然是除了紀錄片之外,真正能展現臺灣本土戲劇創作能量的絕對領域。它們提供了另外一個管道,讓更多有趣的故事被看見,讓更多在大銀幕苦無發揮的優秀演員被看見。創作者不用顧慮尺度問題,也無須介意因未啟用大眾偶像而導致票房失利,更沒有必要憂心題材冷硬或者太熱切地回應社會而無法取悅觀眾,他們只要專注於創作,找到合適的演員,把一切包袱拋開,然後一起將這個故事說得精彩、動人。

常有人問我,臺灣電影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在哪裡,我的答案總是三個字,現實感。太多臺灣電影缺乏現實感,不敢碰觸現實,無能回應現實。現實不只是現在,也是誠懇面對過去,以最有想像力的方式打造未來,而那正是公視新創電影(PTS Originals)此刻正在努力的方向。

全面啟動的公視新創電影──文/鄭秉泓(影評人)

  • 官方網站
  • 台北票房: 0-
  • 美國票房: 0-
  • 影片年份:2019
  • 出  品  國:Taiwan
  • 出  品:
  • 發  行  商:臺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
  • 語  言:台灣
  • 色  彩:color
  • 音  效:

更新時間:2024/04/24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