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手語尬詩 Deaf Jam

延伸閱讀

關於美國手語詩

美國手語詩的特徵與文學詩詞有雷同之處;這項戲劇力十足的視覺藝術形式,經由詩人使用的肢體語言、節奏和動作,來創造出和口語詩一樣的電影效果。

手語詩做為自我表達工具的視覺力量,能引起聽人詩人和聽障詩人的共鳴。美國現在有許多學校,將手語列為外語修習的選擇。如同英文成為全球商業、溝通和其他領域的強勢語言一樣,美國手語也成為全球手語的首要選擇,(譬如和華納唱片簽約的芬蘭饒舌聽障歌手尚.馬克(SignMark),他所有的歌曲都使用美國手語創作,以便能打進更多聽眾心裡。請見http://signmark.biz/site/en/bio對他的介紹。)

整體來說,世人對於手語的興趣也在提升。聾詩被形容成是「在空間裡的一種寫作…一種動作中的語言,而且和口語詩一樣,無法與其在表演中的實踐分離。」(愛德華.克萊瑪、烏蘇拉.貝魯吉《沒有聲音的詩》 "Poetry Without Sound”,1983。)美國手語詩的特徵也與文學詩詞有雷同之處;這項戲劇力十足的視覺藝術形式,經由詩人使用的肢體語言、節奏和動作,來創造出和口語詩一樣的電影效果。

90%的聽障兒童出生在聽人家庭。許多聽障兒童在不使用手語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以至於使用手語這項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也因此被剝奪。

手語尬詩計畫推廣這項瀕臨絕種的藝術形式,鼓勵美國與世界各地的聽障人士,接觸美國手語詩,並加強聽障青年能力。計畫目標是要培養年輕的美國手語詩人,和聽人同儕做連結,共同加入日益盛行的口語運動。此計畫用意,在於啟發聽障青年使用美國手語詩來做為溝通的表達媒介,並提供聽障青年這項工具,激起聽障學生參與尬詩競賽,以求增進口語表達力,這國際化的趨勢。如今在許多國家都舉辦尬詩競賽,譬如加拿大、德國、瑞典、法國、奧地利、以色列、瑞士、尼泊爾、荷蘭、英國、澳洲、紐西蘭、新加坡、捷克、塞拉耶佛、波士尼亞、丹麥、印度和希臘。(請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Poetry_s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