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華麗年代 Nine

延伸閱讀

電影幕後花絮

費里尼知道丹尼爾戴路易斯在《華麗年代》中飾演古多,他一定會覺得很有面子,因為片中這個角色就代表費里尼,我可以想像菲德利哥說,「很優秀的演員,如此俊俏…又纖細。」

「七歲的時候,爸媽帶我去看馬戲團,我有種強烈的感覺,我覺得他們在等我。」

費里尼知道丹尼爾戴路易斯在《華麗年代》中飾演古多,他一定會覺得很有面子,因為片中這個角色就代表費里尼,我可以想像菲德利哥說,「很優秀的演員,如此俊俏…又纖細。」

八又二分之一》與《華麗年代》的古多的靈感都來自費里尼,但是並非如出一轍。真實生活的費里尼相當害羞、怯懦。在他的想像中,他可以成為古多。透過當年的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i)到現在的丹尼爾戴路易斯,費里尼彷彿身歷其境地成為自己想像中的角色,卻又不必驚動自己與愛妻茱麗葉塔瑪西娜(Giulietta Masina)平靜的私人生活。「就算不是她最棒的丈夫,我也是她最棒的導演,」他告訴我。

至於這些得以飾演古多生命中重要女子的演員,費里尼一定也會很欣賞,她們包括妮可基嫚、凱特韓德森、潘妮洛普克魯茲、瑪莉詠柯蒂亞、茱蒂丹契。費里尼自己到處造謠,然而他本人根本不是傳說中的大情聖。「我的內心很想搞七捻三,」他告訴我。「在我的心裡,實踐性幻想從不讓我覺得疲累。然而在真實人生中,這些綺想可能會干擾我的工作。」

費里尼知道蘇菲亞羅蘭飾演他的母親,一定開心又覺得有趣。他本來要找她拍攝《與安妮塔共遊》(譯註:英文片名是《騙子.情人》),後來他沒拍,最後由另一個導演拍攝,女主角則是《華麗年代》女主角之一凱特韓德森的母親歌蒂韓(Goldie Hawn)。

費里尼從未看過百老匯的【華麗年代】(因為他痛恨搭飛機),但是他很開心自己的作品歷久彌新,兩部電影《八又二分之一》與《卡比莉亞之夜》都成為音樂劇的故事題材。費里尼從小就喜歡好萊塢的音樂劇,尤其是金姐羅傑絲(Ginger Rogers)與佛雷亞斯坦(Fred Astaire),也因此有了拍攝《舞國》的靈感。我相信菲德利哥一定會很開心《華麗年代》承襲好萊塢歌舞劇的傳統,卻又不是一昧抄襲。音樂在費里尼的電影中向來佔有一席之地,他也會很高興這部作品由勞勃馬歇爾執導,因為他的執導風格不強橫,卻又能掌控全局。

勞勃馬歇爾向費里尼致上最高敬意,他承續這位義大利大導演的精神,卻不是模仿、複製。《華麗年代》尤其會讓費里尼感到開心的一點,就是這部電影並非重拍《八又二分之一》,而是以獨樹一格的作品對大導表示出真正的敬意。我無法代替菲德利哥發言,但是我能聽到他說,就像他生前常說的那句話,「你說呢,夏洛特?」

我差點就有機會與菲德利哥共同欣賞《八又二分之一》。某次我去羅馬,費里尼說有個小電影院正在播映這部電影,當時離首次上映已經有許多年了。我們立刻趕到那裡,卻只看到一個破舊電影院、殘缺的海報、老舊的投影機與可怕的音效。除了某個正在打呼的男人與似乎看得津津有味的小狗之外,電影院裡空無一人。

費里尼慌張地衝出戲院,回頭對我大叫,「你想留下也無所謂。」我跟著他跑出去,奔到咖啡館,喝咖啡吃糕點,淹沒我們的悲傷。

就我對費里尼的了解,他肯定會進電影院,坐得超低地欣賞《華麗年代》,而且絕對不會中途離席。他小時候只要在里米尼的富國戲院看到喜歡的電影,而且不希望被母親拖回家,就會滑進座位中,坐低一點。

我真希望費里尼可以自己發表對《華麗年代》的感言,我知道你們也有此希望。

我深信菲德利哥一定會推崇這部電影,也會說這部片有「費里尼式的」風格。

費里尼的人生甚至超越他的夢想。他曾告訴我,「人生就是結合了戲法與義大利麵,」因此他肯定會建議,觀眾看完充滿魅力的《華麗年代》之後,好好享用一道美味的義大利麵。


「拿出義大利人的精神,把今天當成人生最後一天地過。」──《華麗年代》的曲目「Be Italian」

激情、綺想、慾望、愛情、藝術、品味、錯覺、夢境-對1960年代的世界知名導演古多康提尼(丹尼爾戴路易斯 DANIEL DAY-LEWIS飾)而言,人生就如同一場馬戲團表演…然而這次推出第九部音樂劇,他卻再也無法置身事外。

古多是才華洋溢的導演,即將開始製作眾人引頸期盼的第九部電影《Italia》,但是他卻突然靈感枯竭,愛情生活也一團混亂,遭到雙重打擊。

古多的人生有許多奇女子,包括美得惹火的卡拉(潘妮洛普克魯茲 PEN?LOPE CRUZ飾)、深情的妻子露易莎(瑪莉詠柯蒂亞 MARION COTILLARD飾)、他的繆思女神克勞蒂亞(妮可基嫚 NICOLE KIDMAN飾)、服裝設計師兼密友莉雅(茱蒂丹契 JUDI DENCH飾)、賣弄風情的Vogue雜誌記者史戴芬妮(凱特韓德森 KATE HUDSON飾演)、少年時期幫助他開竅的妓女莎拉吉娜(「黑眼豆豆」主唱菲姬 STACY FERGUSON飾)以及他深愛的母親(蘇菲亞羅蘭 SOPHIA LOREN飾)。古多在幻想與現實當中尋找救贖與靈感。

歷史悠久的義大利辛奈西塔電影城(Cinecitta Studios)的五號攝影棚因此充斥著古多的情慾綺想、回憶與夢境,也因此轉化成活潑的音樂劇,然而第九部電影必須趕緊開拍,大導演古多得克服恐懼,喊下「開麥拉!」

華麗年代》改編自獲獎無數的百老匯音樂劇,而這齣音樂劇當年也由電影獲得靈感,此次等於繞了一圈又改回電影,故事主要敘述某個知名導演的中年危機。本片交由翻拍《芝加哥》電影版大獲好評的導演勞勃馬歇爾(Rob Marshall)執導。

本片改編自東尼獎音樂劇《華麗年代》,以亞瑟柯皮特(Arthur L. Kopit)的小說改編。音樂與歌詞由摩利葉斯頓(Maury Yeston)操刀,劇本則由麥克托金(Michael Tolkin)與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改編自義大利劇作家馬利歐弗萊帝(Mario Fratti)的作品。《華麗年代》的製片是馬克普拉特(Marc Platt)、哈威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約翰狄盧卡(John DeLuca)與勞勃馬歇爾。

不尋常的經歷:《華麗年代》如何從電影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又改編回電影

鮮少有百老匯音樂劇如同【華麗年代】,有如此深厚的電影基礎或如此火辣辣的的劇情;這齣音樂劇講述唯有電影才會出現的藝術、夢想、愛情、激昂的情感與靈感。如今這部作品繞了一圈,再度回到大銀幕,由知名導演勞勃馬歇爾執導。馬歇爾以自己的獨到電影語言,敘述某個知名導演古多康提尼的中年危機,以及激發古多得到創作靈感的眾女子的故事。

這一切要從知名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說起。榮獲金像獎的1963年作品《八又二分之一》說的就是導演碰上創作危機,電影如夢似幻,虛幻與現實交錯,後來也成為最常被拿來解析,又影響甚鉅的大作。片中充滿各種熱鬧畫面,融合了主角的記憶、夢境、想像、懷舊之情與心魔。對許多人而言,說到揭露現代人窩居瘋狂又奇妙的內心世界的真正感受,《八又二分之一》就是最早期的電影之一。此外費里尼還有許多電影,也激發世界各角落的人們期盼活在義大利電影的感官世界。

此後有許多知名當代導演,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八又二分之一》致敬。鮑伯佛西(Bob Fosse)就把自己的故事寫成超現實的《爵士春秋》,敘述有自毀傾向的出色編舞家如何接受自己的過去,在許多女子之間如何疲於奔命。伍迪艾倫則採用完全相反的方法,編導出《星塵往事》,他在片中飾演理想破滅的導演,在他探索自己的作品與往日愛情回憶之際,飽受幻覺之苦。

如今則有勞勃馬歇爾加入這個堅強陣容,他要以自己結合戲劇、電影與音樂劇的獨特方法,將《八又二分之一》拍攝成《華麗年代》。

百老匯音樂劇【華麗年代】是改編自亞瑟柯皮特的小說,音樂與歌詞則出自摩利葉斯頓,這部音樂劇也是另一個崇拜費里尼的年輕影人的作品。葉斯頓在青少年時期欣賞過《八又二分之一》便瘋狂迷上這部電影,1970年代,他在耶魯大學教授音樂,將這部畫面豐富的電影改編成音樂劇,後來還到羅馬演出,接受費里尼的指教與祝福。

葉斯頓認為,加上歌舞元素,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便會成為【華麗年代】。

這部音樂劇首次在1982年5月2日推出之後,立刻一炮而紅。這部歌舞音樂劇由湯米圖恩(Tommy Tune)執導,由一名男主角搭配二十四個女演員,每人分別代表女性的力量、堅強與美。【華麗年代】成為必看音樂劇,在該年度就拿下五座東尼獎。

然而【華麗年代】注定要再脫胎換骨,重新搬回大銀幕。當初勞勃馬歇爾與哈威溫斯坦合作《芝加哥》,並以該片奪得六座小金人,2006年底便宣佈兩人將攜手拍攝《華麗年代》。

當年費里尼慷慨允許葉斯頓以《八又二分之一》汲取靈感,如今葉斯頓也欣然答應馬歇爾將這部音樂劇搬上大銀幕。

葉斯頓說,「聽到哈威溫斯坦要拍《華麗年代》,我很高興,後來得知勞勃馬歇爾要執導更是欣喜若狂。我認為,電影就是導演的作品,也希望馬歇爾可以自由改編我的舞台音樂劇,再加上電影的不同媒介與可能性,加以發揚光大。我是這麼告訴馬歇爾:『就當我不在人世了,你必須自由發揮,全心投入。』大家都知道,拍電影不是用攝影機對著舞台就拍得出來。導演在各方面都得重新詮釋《華麗年代》,馬歇爾的確也這麼做。」

他繼續說:「我始終覺得費里尼有恩於我,因為他大方地允許我改編他的傑作,信任我會發揚光大,也會加以尊重。如今馬歇爾拍出這部傑作,無異於送了一份大禮給我與費里尼。」

馬歇爾與溫斯坦找了兩名傑出編劇,將音樂劇《華麗年代》改編成歌舞音樂電影。兩人分別是入圍奧斯卡的編導麥克托金(《超級大玩家》)以及已故的金獎編導安東尼明格拉(《英倫情人》、《天才雷普利》)。他們的寫作靈感不只來自於費里尼、柯皮特與葉斯頓,還發揮個人的電影拍攝經驗、想像力,並汲取自己的人生經驗,畢竟他們同時也是備受壓力的導演。(明格拉在《華麗年代》拍攝階段便過世,因此本片便成了他最後一部遺作。)

馬歇爾決定拍攝本片之後,便立刻開始找好萊塢所有一線女演員試鏡,因為他認為劇本應該為演員量身打造,而非由演員揣摩劇中角色。劇本尚未完成,馬歇爾與約翰狄盧卡(John DeLuca)就找來所有知名女演員參加歌舞試鏡。

葉斯頓曾告訴馬歇爾,「需要我就打給我。」他們初次會面的三週後,他便接到電話,葉斯頓旋即與馬歇爾、狄盧卡在鋼琴旁會面,著手加入三首全新歌曲。

這個點子讓葉斯頓很開心。「我們談到舞台劇中有幾首關於現實的歌曲必須重新編寫,才能符合電影的概念:歌曲就是男主角古多腦中的幻想,因此電影需要新歌。我剛好趁機重新構思自己對這部電影能有何貢獻,」他說,「能為不同藝術媒介的優秀演員寫新歌,實在太令我開心,也感到心滿意足。」

儘管電影與舞台劇初登場之時已經相隔幾十年,因為電影版的卡司精采,更令他覺得劇中角色仍舊活靈活現。他以飾演古多摯愛的母親蘇菲亞羅蘭為靈感,寫出安眠曲「Guarde La Luna」(凝視月娘),「在舞台劇版本中,古多母親的主題曲是女高音歌曲,然而蘇菲亞羅蘭並非女高音,因此這首曲子會出現不同效果,」他解釋。「我的目標就是為蘇菲亞另外寫首歌,雖然歌詞一樣,但是更適合她的音域,而且還要能配襯這名女演員,畢竟她也是義大利電影的精華。我改編舞台劇版本的『Waltz from ‘華麗年代’』,寫出這首歌曲。」

葉斯頓也為飾演古多妻子的瑪莉詠柯蒂亞寫新歌,就是力道十足的「Take It All」。這首曲子原本要寫給柯蒂亞、妮可基嫚與潘妮洛普克魯茲三人,但是因為不符合故事,葉斯頓便有了全新的點子。「馬歇爾與約翰先想出曲子的緣由,也因此幫我打開了全新的世界,」葉斯頓說。「天資聰穎的瑪莉詠柯蒂亞便能藉此機會,在片中表演這首揪心的曲目。」

最後一首新曲子則是為時髦的雜誌記者凱特韓德森打造,「Cinema Italiano」是歌頌義大利電影對通俗文化的影響。「凱特的嗓子很棒,舞藝又精湛,因此我們希望幫她寫首節奏輕快,可歌可舞的曲子,」他說。「後來我們才發現這首曲子還有其他妙用。剛好藉由這種幽默、又有娛樂性的方法向觀眾介紹,在1965年時,義大利電影是新浪潮,也是電影成就的巔峰。順便揭露義大利電影不只創造出嶄新的電影風格,也帶領最新流行,使得全球的人都打起細領帶,渴望買義大利跑車。凱特集結我們所有的期望,擊出強棒。」

除了三首新歌之外,葉斯頓調整所有曲子的歌詞與旋律,「這些曲子必須符合馬歇爾眼中的角色,為演員量身打造。」

為了增加電影的流暢性,原音樂劇中有幾首曲子被刪除,然而葉斯頓並不覺得可惜。「所有曲子都還在,因為它們仍舊存在於舞台劇中。而且,我的創作還被改編成另一種版本,」他解釋,「打從我愛上《八又二分之一》以來,《華麗年代》就成了我的終生志業。我喜歡這個題材,也認為故事永遠沒有完結。到頭來,我的作品只是一種理論。新版本並不會推翻舊版本,也不會阻斷往後其他新詮釋的路,這才是最令人開心之處。」

他又補充:「與勞勃馬歇爾、約翰狄盧卡合作拍攝《華麗年代》,是我創作生涯中最令人鼓舞、振奮又期待的經驗。他們細心謹慎,才華洋溢,改得好上加好。」

葉斯頓也有機會聽到他的曲目,由《芝加哥》音樂總監保馬歇爾格夫(Paul Bogaev)指揮50人管絃樂團演奏。「這些音樂原本由小型百老匯樂團演奏,聽到大型管絃樂團演出真是令人開心,」葉斯頓坦承。「音樂的處理更豐富、更圓滿、更廣泛。聽到我創作的曲子用這種方法被演奏,實在是難能可貴的經驗,我非常感激。」

哈威溫斯坦也說,「《華麗年代》是超越時空的鉅作。靈感來自費里尼,他又是電影史上最勇於表現自我的導演,如今更由托金與明格拉的戲劇編寫,勞勃馬歇爾與約翰狄魯卡的精心安排而得到新生命。只有馬歇爾有辦法排出如此性感、令人激賞的歌舞劇,加上卡司陣容堅強,他拍出前所未見的作品,沒有導演比他更適合把這齣音樂劇搬上大銀幕了。」

富麗秀(FOLLIES BERGERE):勞勃馬歇爾開始拍攝《華麗年代

「電影版的《華麗年代》是徹頭徹尾的重新創作。這部電影完全呈現勞勃馬歇爾的獨特觀點,因此也有自己的創作過程,」跨足電影、百老匯的製片馬克普拉特(Marc Platt)說。「這部電影雖然承襲音樂劇版本的精髓,電影版卻可說是獨樹一格。電影不忘音樂劇的菁華,也就是我們大家都欣賞的精神與音樂,然而羅伯還加入自己的元素。他的《華麗年代》是美妙的綺想,有許多創意,而且情感豐富。」

勞勃馬歇爾並非初次在百老匯音樂劇中灌溉電影精神,他所拍攝的《芝加哥》就是一例。他以《酒店》、《蜘蛛女之吻》六次入圍東尼獎,舞台劇才華眾所皆知,然而他也是知名導演,最近才將亞瑟高登的同名暢銷小說,拍成電影《藝伎回憶錄》,並入圍奧斯卡多項獎項。

普拉特補充說明,「這個故事由馬歇爾拍來更特別,因為他本來就是舞台劇的舞者與編舞老師,後來跨足電影界成為導演。而《華麗年代》說的正是導演的故事,敘述電影,敘述創作,馬歇爾就是創作者,因此這部電影對他而言更有切身的關係。他了解電影,了解電影歷史、理論,以及執導電影的技術、美感層面。他也有音樂劇的背景,他從小就在那個世界長大,明白音樂如何推動故事。馬歇爾知道如何天衣無縫地結合音樂、歌舞、敘事與美術設計。所以《華麗年代》一片的題材與導演人選是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