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馬友友與絲路音樂會 The Music of Strangers: Yo-Yo Ma and the Silk Road Ensemble

延伸閱讀

關於絲路合奏團

參與過絲路合奏團的成員大約有60人,來自24個不同國籍而組成。

絲路合奏團曾在26個國家多達100個演出場地表演,包括好萊塢碗型劇場、上海大劇院、千、皇家大會堂(阿姆斯特丹)、甘迺迪藝術中心(華盛頓)、香港文化中心、卡內基廳(紐約)、東京的三多利廳…等。

絲路合奏團重要的演出場合包括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頒獎典禮、瑞士的硫森藝術節、2005年名古屋的世界博覽會…等。2016年11月馬友友也將率領絲路合奏團來台演奏。

吳蠻(Wu Man)
吳蠻出生於杭州的藝術家庭,9歲學音樂,10歲開始接受專業訓練,1981 年進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 1987 年吳蠻成為該院第一位琵琶演奏碩士。1990年移居美國,九零年代中期之後,吳蠻更投入音樂劇、爵士樂、電子音樂等領域,並與各國音樂家合作。美國《洛杉磯時報》曾評論吳蠻是「將琵琶介紹給西方的重要音樂家」。2013年獲得《美國音樂》所頒的「全每年度演奏家」,成為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世界傳統器樂演奏家。曾五度獲得葛萊美獎提名及入圍金曲獎「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身為「絲路計畫」重要創始成員,致力於在東西方音樂合作中尋找音樂的共同根源,精緻而精彩的跨界演出被國際音樂界視為「絲路計畫」的寶貴資產。

凱漢卡勒(Kayhan Kalhor)
享譽國際的伊朗音樂大師,精通多種樂器,主要彈奏樂器為波斯卡曼賈琴,同時也是知名作曲家、庫德族傳統音樂以及伊朗傳統音樂大師。13歲即成為伊朗廣播電視國家交響樂團成員。四處旅行並師事各大師的人生,讓他的音樂富有獨一無二的特色,他曾前往伊朗北邊的呼羅珊省學習當地受到庫德族、土耳其及波斯文化影響的傳統音樂;也曾在羅馬及加拿大渥太華學習歐洲古典樂。伊朗革命暴發後,知識份子備受政府監管,凱漢.卡勒不得不離開母國,和家人分離,2015年六月原定睽違六年回到伊朗演奏,卻在六天前被政府當局以「基於安全考量」取消,凱漢因此公開表示「在藝術和文化自由前,將不再回伊朗演出」。現居美國,曾獲四次葛萊美獎提名,音樂曾被收錄在法蘭西斯柯波拉的《第三朵玫瑰》電影原聲帶。

基南亞梅(Kinan Azmeh)
生於敘利亞大馬士革,現居於美國紐約。大學時期於大馬士革音樂院主修單簧管,同時他亦取得大馬士革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學位。在美國紐約期間,先後取得茱麗亞音樂學院的碩士以及紐約市立大學音樂博士,師事查爾斯.奈笛希(Charles Neidich)。《紐約時報》曾報導他的演奏是“用專精的技巧展現極致的心靈共鳴”;《紐約客》則評論他「吹奏出非常具有個人特色的豐富音質,跨越了樂器的限制」。1997年獲得莫斯科魯賓斯坦國際音樂競賽首獎,是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阿拉伯人。基南.亞梅所做的樂曲相當多元,涵蓋獨奏曲、交響曲、室內樂、電影配樂、電子音樂以及與視覺藝術結合的實驗音樂。他同時身兼大馬士革藝術節室內樂團藝術總監,並和此樂團發行了一張現代敘利亞室內樂原創專輯。

克莉絲汀娜派朵(Cristina Pato)
1980年出生於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自治區,是加利西亞的代表人物,被紐約時報譽為「一名能量爆發的名家」,華爾街日報則盛讚「當代風笛大師」。克莉絲汀娜.派朵是國際知名風笛家、鋼琴家、以及作曲家,非常享受推廣風笛演奏、古典音樂、爵士樂的活耀人生志業。她是首名出版風笛獨奏專輯的女性風笛家,合作夥伴包括馬友友、芝加哥交響樂團、世界交響樂團…等,並在歐洲各地、美國、印度、非洲、中國等地演出。在祖國西班牙是流行明星的克莉絲汀娜.派朵,熱衷於教育事業以及文化交流,並曾榮獲葛萊美獎最佳古典混合音樂專輯。她擁有羅格斯大學的鋼琴合作藝術博士學位,並在致力推廣加利西亞的巴里德拉馬薩(Barrie dela Maza)基金會的資金下進行研究。她創辦和指導的「加利西亞連結」藝術節,是加利西亞的年度世界音樂論壇,將加利西亞和全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