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逐愛角落 Le Refuge

延伸閱讀

製作紀錄

我覺得觀察孕婦是一件很迷人的事。她的身體不斷改變,變得越來越圓潤、神祕、而且性感。

緣起
一年前,我的一位演員朋友告訴我她的懷孕喜訊。兩天後,我致電給她,提出拍攝以她的懷孕作為靈感的故事。她起初非常興奮,但過了一週後,她打了退堂鼓。這是她的第二胎,她擔心自己無法同時兼顧準媽媽和演員的身分。

我當時非常失望,以為這個計畫就要告吹,但我的選角導演告訴我巴黎還有3名懷孕的女演員,其中一位就是伊莎貝卡蕾,我立刻就恢復熱忱。伊莎貝散發一股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年輕氣息。我跟她見面,告訴她我的拍片構想。她考慮兩天後便答應參與拍攝。

我其實一直都想拍一部以懷孕女演員當主角的電影。我之前的作品就常納入「母性」的主題,卻從未真正拍攝過懷孕。很多時時候都只是用一個剪影帶過,或是用假肚子作道具,又或是直接跳過懷孕期,把故事時空設定於嬰兒出生後。

劇本
一開始我讓伊莎貝閱讀了一份3頁的故事大綱,內容清楚描寫了角色的經歷。之後我一邊與她開會,一邊完成劇本創作。當時她已經懷有6個月的身孕,我要求她跟我分享自己懷孕的心路歷程和感官變化。我雖寫出了故事大綱,仍需要知道一些確切的細節,例如在懷孕期間某些動作是否做得到、飲食習慣如何、下床的方式、作夢的情節等。因此這部片某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伊莎貝的懷孕紀錄片。雖然穆絲跟伊莎貝的個性有很大的差異,伊莎貝的個人經歷的確幫忙塑造了這個角色。

拍攝孕婦的欲望
我覺得觀察孕婦是一件很迷人的事。她的身體不斷改變,變得越來越圓潤、神祕、而且性感。我覺得自己好像片中穆絲在海邊遇到的女人,或是坐在咖啡店的男人一樣︰每一個人都想觸摸孕婦的身體。我一開始就這樣告訴伊莎貝︰「我想把你的身體、你的肚子拍得充滿性感魅力。那是需要清楚拍攝的,我會用鏡頭輕撫它。所有的故事都從這個肚子開始。」穆絲跟保羅的關係也是建立在這個肚子上,那是他們溝通的橋樑。

跟孕婦拍戲
在拍攝前的預備階段,伊莎貝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和角色分開。她對角色和對白都毫不畏懼。但當正式拍攝時,就變得有點困難了。她開始發現部分場次和對白和她個人的懷孕經驗非常不同。例如沒有拍攝時,她會時常觸摸自己的肚子,跟肚裡的孩子說話。但在電影裡,穆絲這個角色是意外懷孕的,她保留孩子只是想保留跟路易的聯繫。

伊莎貝是一名出色的演員,很清楚表演的藝術,但拍攝這部片的期間,她的生理變化讓她對很多事感到不確定,台詞也唸不清楚。她變得敏感而脆弱。拍攝沙灘的一場戲時,她被海風猛烈地吹、爬小山丘時她走了將近8公里、從座椅站起來的那個鏡頭也重覆拍攝,這些都令她非常疲累。她很快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似乎未必能負荷拍攝的艱辛。她開始擔心生理和心理上都不能再承受這部電影。但我很有信心,我知道她是一個專業的演員。對一個導演來說,能夠拍到自己的演員情緒失控其實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你能夠體會她的情緒變化,她試圖控制自己的脾氣,最終向情緒投降,然後把最私密的情感在鏡頭前展露出來。

母性
我們的社會把母性被神聖化了,經常給人一種正面的形象。我想闡述事情往往比表面複雜,母性不是必然的。穆絲不把懷孕視為創造,那只是她用來接受路易已死的方法,是她悼念他的工具。她選擇生下孩子,不是為了當母親,而是為了接受自己,以孕育生命來撫平痛楚和抗衡命運的不公平之處。她的身體只是一個暫借的空間,是她過渡的地方。

嘗試戒掉毒癮的人通常都很能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慾望。他們變得更敏感。穆絲很清楚自己的境況。她不會自我欺騙,到最後她選擇了對她個人來說最誠實的選擇–她寧願靜靜地離開,不強迫自己去承當母親這個角色。

穆絲
我把女主角命名為穆絲並沒有任何特別的原因,純粹是一種直覺。我喜歡這個名字的發音,聽起來很甜美,又有濕潤的感覺。我們對這個女孩的過去一無所知,不知道她從那裡來,不認識她的家人,但這個名字突顯了她的與眾不同。這名字不是傳統的法國名字。相反地,戲中的兩兄弟路易和保羅就是傳統的法國名字。

避難所
路易和穆絲的居所是他們與世隔絕的避難所。當路易去世後,穆絲受到很大打?,而路易母親要求她拿掉孩子更令她悲痛。她不得不再次面對真實的世界。最後她決定離開毒品這個他之前用來逃避現實的避難所。離開巴黎,找一個接近大自然和大海的地方作為她的新避難所。她仍然在生活中掙扎,但最終她會找到內心的和平。在這個地方,她放開心胸,容許自己顯露溫柔、平靜和沉著的一面,釋放以往被壓抑了的個性特質。

對我來說,《逐愛角落》是一部關於失去、關於療傷的電影。片中的主角意外失去了愛情、親人,那是一件猛烈又痛苦的事,但我拍得非常溫柔。

保羅和穆絲都是在尋找自我、活在生活邊緣的人,但這兩個角色的差異很大,他們的心路歷程可以相互對照。在電影前半段,穆絲的痛苦是外放的,但保羅的痛苦則是逐步顯露的。保羅起初看似是一個次要的角色,卻慢慢地表現出複雜的個性和願意承擔重要責任的擔當。原本不可能相遇的兩人,卻意外合得來,而且互相幫助扶持。電影的結尾,兩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自由。穆絲發現了選擇生活的方式和愛的能力,保羅則認識了自己的過去,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穆絲的信
如果保羅沒有走入穆絲的生命,她可能會留在孩子的身邊。她最終選擇離開孩子,對我來說,並不是一種遺棄而是一種過度。她沒有逃避,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去做好當母親的準備。穆絲把孩子留給保羅,其實是為了保護孩子。她深知保羅撫養孩子會比自己更稱職。

我曾思考過要不要拍攝穆絲把孩子交給保羅的畫面,好讓電影看來更流暢,但我覺得她以旁白讀出自己寫的信會更有效果。當她在火車站抬頭望向鏡頭,是她跟保羅、女兒和觀眾的直接對話,請他們一同見証。穆絲知道有一天她會回來。她對保羅有強烈的感覺,但他們永遠不會走在一起。她愛她的孩子,卻離開了她。我很愛這個觸不到卻緊密連結的矛盾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