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怪怪箱 The Boxtrolls

延伸閱讀

關於電影

2014年的《怪怪箱》是萊卡的第三部長片,同樣以立體3D設計和拍攝。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是混合各種技術的最佳範例:定格動畫、手工繪製和電腦繪圖,不但向傳統手工技法致敬,也運用了業界最新技術。

怪怪箱》卡司陣容包括:班金斯利、伊薩克亨普斯特德懷特、艾兒芬妮、迪布萊德利貝克、史蒂夫布盧姆、東妮克莉蒂、傑瑞德哈里斯、尼克佛洛斯特、理查艾尤德、崔西摩根和賽門佩吉。服裝設計是黛博拉庫克,〈怪怪箱之歌〉作詞作曲是艾瑞克艾德爾,配樂是達利歐馬里安利,選角是瑪麗伊達戈,剪接是艾迪一岡,美術設計是保羅拉賽納,攝影是約翰艾希利普拉特,編劇是艾蓮娜布里努、亞當帕亞,原著是艾朗司諾的《Here Be Monsters》,製片是大衛布萊曼一岡、崔維斯奈特,導演是安東尼史塔奇、葛拉漢安納伯。

定格動畫的源起

在電影問世之時就有定格動畫這種藝術形式,它的製作過程一直以來都具有獨特魅力,是最神奇的媒介之一,能夠創造異想天開的世界。動畫師必須一格一格(電影每秒24格)煞費苦心的在工作檯上細微移動實際物體(人物角色、道具、布景等等)。每一格都會以電影攝影機拍攝下來,如果是3D攝影機就會拍兩次,就像萊卡製作的動畫片。數千格拍好的畫面依照順序經過剪接和放映之後,裡面的角色和場景就會像活起來一樣。這樣的電影魔法是由手工打造出來的。

怪怪箱》製片兼首席動畫師崔維斯奈特表示:「定格動畫是非常初階的過程。你只需要移動一個物品然後拍照,很簡單。但和多數簡單的東西一樣,其實也是最難做好的事。」定格動畫片和真人電影相同的地方是它們都需要搭建和布置實際場景,演員也需要好好梳妝打扮和打光,並給予適當指導。最早在戲院上映的定格動畫是1898年的短片《The Humpty Dumpty Circus》由亞伯特史密斯和詹姆斯史都華布萊克頓使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讓一個有動物有雜耍的玩具馬戲團活了起來。歐洲動畫師最先以木偶和其他物體來敘說前後連貫的故事,但是這個技術經過了加州的威利斯哈洛歐布萊恩數十年的琢磨改良,才得以用比較藝術性的形式呈現。

歐布萊恩的作品囊括短片、1925年的長片《失落的世界》,以及1933年和雕塑家馬歇爾戴加多合作的原版《金剛》。後者所創造出來的球窩金屬骨架成為了一個範本,至今仍被使用。歐布萊恩也因1949年的作品《巨猩喬揚》而獲得奧斯卡獎殊榮。歐布萊恩製作《巨猩喬揚》時的其中一個學徒是雷哈利豪森,他師承歐布萊恩的技術,發展出「動態動畫技術」(dynamation),深深影響後世的動畫師。哈利豪森以精湛技術將真人演出和定格動畫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人類和怪物互動的畫面,像是奇幻電影《原子怪獸》(1953)、《金星怪獸》(1957)、《辛巴達七航妖島》(1958)以及《傑遜王子戰群妖》(1963)。

匈牙利動畫師喬治帕爾於1940年代初期來到好萊塢,為派拉蒙影業製作了一系列的「木偶卡通」(puppetoons)短片。帕爾和歐布萊恩以及哈利豪森使用的技術不一樣,他的團隊運用逐格換臉(replacement animation),需要多達九千個手工打造的木偶或零件,每一個都有細微不同,並一格一格進行拍攝,營造出移動的錯覺。喬治帕爾有好幾部短片都入圍了奧斯卡獎,他個人也在1944年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這位導演兼製片後續也運用木偶動畫技術製作長片,像是《天降橫財》(1950)、《拇指仙童》(1958)和《奇妙世界》(1962)。無數大人和兒童都很熟悉小亞瑟蘭金和朱爾斯巴斯的作品。他們以所謂的「動畫魔法」(Animagic)定格木偶技術製作膾炙人口的經典節日電視劇,像是《紅鼻子馴鹿魯道夫》(1964)和《聖誕老人進城囉》(1970)。朱爾斯巴斯執導的長片《夢想家》(1966)和《怪獸大聚會》(1967)也運用了同樣手法。

幾年後,彼得羅德與大衛史波克斯頓在英國成立阿德曼動畫公司,接著尼克帕克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他們以定格動畫/「黏土動畫」(claymation)製作短片,建立起新標準,包括贏得奧斯卡獎的《動物物語》和酷狗寶貝系列《剃刀邊緣》和《引鵝入室》,接著也拍攝長片,一樣相當成功。他們最近一部作品是入圍奧斯卡獎的《海賊天團》。到了1982年,迪士尼的概念藝術家提姆波頓和迪士尼動畫師瑞克亨利共同製作了短片《文森》。這部定格動畫片以表現主義的黑白色調拍攝,並由文森普萊斯旁白。十年後,提姆波頓精心挑選一批藝術家和動畫師,打造出劃時代的定格動畫音樂劇《聖誕夜驚魂》。這個原創故事由波頓親自執筆,他和他在加州藝術學院的同學兼迪士尼同事亨利謝利克共同執導這部動畫長片。

萊卡在21世紀成立,集結了動畫娛樂領域獲獎無數的製作人、設計師和動畫師,員工數目有550人,以精湛的敘事與角色建構技巧,在2D、電腦繪圖與定格動畫領域皆大獲好評。萊卡位於奧瑞岡州波特蘭近郊,致力於打造大膽、出眾、具娛樂性又歷久不衰的作品。提姆波頓和麥克強森在英國執導的定格動畫長片《地獄新娘》(2005)入圍奧斯卡獎,萊卡也出了一份力,但後來回到奧瑞岡的工作室才真正製作出具開創性的作品《第十四道門》(2009)。這部片由亨利謝利克執導,是第一部以立體3D設計和拍攝的定格動畫,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體驗。

第十四道門》讓定格動畫捲土重來,站上新高峰,也入圍奧斯卡獎、金球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和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動畫長片。美國電影學會將它列為當年十大最佳電影,並獲得素有「動畫界奧斯卡獎」美稱的安妮獎三項肯定。萊卡的第二部長片《派拉諾曼:靈動小子》也同樣以立體3D設計和拍攝,由山姆菲爾和克里斯巴特勒執導。這部動畫被影評團體選為2012年最佳動畫片的次數是最多的,亦入圍奧斯卡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和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動畫長片;入圍GLAAD同性戀反歧視聯盟的最佳影片媒體獎;贏得兩座安妮獎。

傳統定格動畫技術仍是萊卡的基石,但它也持續不斷融入新的技術,特別是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和電腦繪圖。2014年的《怪怪箱》是萊卡的第三部長片,同樣以立體3D設計和拍攝。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是混合各種技術的最佳範例:定格動畫、手工繪製和電腦繪圖,不但向傳統手工技法致敬,也運用了業界最新技術。這部片一樣打破了經典藝術形式的限制,往外探索並延伸出去。崔維斯奈特表示:「我們從來不缺有趣的角色和精彩故事;眼前所見處處是靈感。」

    相關延伸閱讀
  • ◎ 關於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