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魔愛 A Love Bewitched

延伸閱讀

關於導演


導演的話:
早在我正式拍攝「佛朗明哥三部曲」之前,就曾有人請我拍「血婚」的電影版,我想了很久,還是拒絕了。因為羅卡的「血婚」是一齣美麗的舞台劇劇本,如果這已是它最好的表現形式,為什麼要拍成電影呢?這也是我拒絕改編任何文學或戲劇的原因。因為我覺得那像是背叛,某種程度上,一種方便行事。顯然安東尼奧加德也遇過同樣的問題,但卻解決得非常好,就用他最擅長的語言:舞蹈。身為導演,我確信他在改編上做得很棒。而身為舞者,大家都知道他的感性和大師般的技巧。當我看到安東尼奧加德編導的佛朗明哥舞「血婚」的彩排時,不禁深深地著迷。製片Emiliano看我有這麼大的興趣,就問我這次要不要把它拍成電影,我同意了,而且我想拍出當初我看著那些舞步時,難以言喻的魔力。因此,電影《血婚》想要做的是忠實記錄創造的過程。我希望跟隨這些舞者的移動,而讓觀眾看到他們的努力,他們詮釋的能力,他們的能耐與完美。

至於《卡門》,當我還是個孩子時,這個名字就對我有著特殊的涵意,她意味著黑髮,厚唇,而眼睛像是鹿般深邃黝黑的安達魯西亞美女。既代表了一種獨立的女性形象,也是一個令男性趨之若鶩的謎團。讓她廣被世人所知,則是梅里美(Prosper Merimee) 與比才(Georges Bizet)的功勞,他們如同她的父親,一個創造、一個養育了她。但我的電影《卡門》卻是另一個合作的成果,它和《血婚》不同,因為在拍《血婚》時,我到最後還是得被充滿細節、架構精密的劇作所限制。在這裡,我們從零開始。首先,我問自己要怎麼拍「我們」的卡門,而什麼又是最好的方法。想要從歷史理出頭緒是徒勞無功的,卡門的故事,就是個著魔的故事、被熱情吞噬的故事,是愛與嫉妒的永恆爭鬥。我認為我們找到了最好的呈現方法,不論就舞蹈、音樂、還是卡門的故事而言。

從攝影師到導演,也許因為我是個具有特權的觀眾,可以隨意的遊走於幕前幕後,而舞者就在我身旁表演,我幾乎能夠碰到他們,也因此能夠注意到他們的力量、汗水、疲倦、喘息...,而這些東西幾乎無法在最終的舞台表演中被察覺。因為觀眾與舞台是有距離的。所以,我想在三部曲中嘗試的是將那些在排練中使我深深迷戀的東西放進來。而且我會試著用鏡頭接觸這些舞者,就像是用我自己的手。


導演介紹:
卡洛斯索拉Carlos Saura
卡洛斯索拉是在布紐爾之後、阿莫多瓦之前,西班牙最重要的電影導演。1932年出生於烏艾斯卡,青少年時期就精於攝影,19歲舉辦個展,1953年進入電影研究實驗中心就讀,之後成為「西班牙新電影」的健將。早期作品深受義大利新寫實主義與法國新浪潮影響,60年代後期與女演員裘拉汀卓別林開始事業與個人的關係,電影也轉往心理的細膩刻劃,並融合柏格曼與超現實主義的影響。80年代與「佛朗明哥之王」安東尼奧加德合作《血婚】、《卡門】、《魔愛】三部曲,再掀高潮。他曾多次獲得坎城、柏林等國際影展的獎項肯定,並多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作品風格之豐富,也成為檢視西班牙近半世紀政治、歷史與社會變化的重要註腳。

重要作品年表
1960 小流氓(The Delinquents)
1964 強盜輓歌(Weeping for a Bandit)
1966 狩獵(The Hunt)
1967 薄荷冷飲(Peppermint Frapp?)
1968 三角關係(Stress Is Three)
1969 蜂巢(Honeycomb)。
1970 歡樂花園(The Garden of Delights)
1973 安娜與狼(Anna and the Wolves)
1974 安潔莉卡表妹(Cousin Angelica)
1976 飼養烏鴉(Cria!)
1977 艾麗莎,我的愛(Elisa, My Love)
1978 蒙上眼睛(Blindfolded Eyes)
1979 媽媽一百歲(Mama Turns 100)
1981 趕快,趕快(Fast, Fast)
1981 血婚(Blood Wedding)
1982 甜蜜時光(Sweet Hours)
1982 安東妮葉塔(Antonieta)
1983 卡門(Carmen)
1986 魔愛(El Amor Brujo)
1988 黃金國(El Dorado)
1989 黑夜(The Dark Night)
1990 卡蜜拉萬歲(Ay! Carmela)
1993 驚世殺機(Outrage)
1998 情慾飛舞(Tango8)
1999 哥雅的最後歲月(Goya)
2001 布紐爾、羅卡與達利(Bunuel and King Solo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