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酷兒同玩派 Another Gay Movie

延伸閱讀

同志名詞大解析:

同志:本為革命用語,1991年香港人林奕華首先使用,成為同性戀的代稱。

Queer(酷兒):本有貶意的一詞。但自90年代起,Queer為一群對抗主流學者的人士所拿來自稱,意在顛覆主流價值對此詞語的負面解釋。在台灣酷兒則是一個完全非污名化的詞語,現在的同志理論通稱為〈酷兒理論〉。

Gay:通常用來指男同性戀。在網路上會以G ( g )或是%的符號表示。現在也有人拿來泛指所有的同性戀。

熊/猴:胖胖的、肉肉、健壯的男同志被稱為「熊」;外形偏瘦的同志則被稱為「猴」。

CC gay:指氣質陰柔的男同志。(CC)衍生自英文的Sissy一詞,從早期好萊塢的影片中,就可聽到這種描述方式,有時也用單一英文字母C來代稱;現在則用「娘」來形容,譬如我們說:你好C,或是,那個GAY長得有點娘。

扮裝皇后:指喜歡誇張地男扮女裝者。但扮裝皇后不一定是同性戀。

金剛芭比:外貌陽剛、身型健壯,但喜歡作女性化裝扮的男同志。

Top:一號,指肛交時以陽具插入對方肛門者。

Bottom:零號,指肛交時被插入者,簡寫為btm。

Lesbian(蕾絲邊):女同性戀者,又稱拉子或拉拉(Lez,Lesbian的縮寫)。最早出現在邱妙津的《鱷魚手記》。

T(Butch): Tomboy的簡稱,指裝扮、行為、氣質較陽剛的女同志。

婆(Femme):裝扮、行為、氣質陰柔的女同志。台灣女同志文化中的T/婆之分,相當於西方的Butch/Femme。

歐蕾(O-Le):是老蕾絲邊(Old Lesbian)的簡稱,泛指年過30 歲的女同志。也有女同志戲稱:會叫歐蕾是因為過了這個年紀,就該用歐蕾保養了。

Homosexual(同性戀):同性戀的正式用詞,又稱homo。

Straight(直人):指異性戀或非同性戀者。通常在網路上以s來表示。

Bisexual(雙性戀):簡稱Bi。愛戀對象有可能是同性、也有可能是異性。

出櫃(Come Out):與In the Closet相反。指對社會表明自己的同志身分。

石牆事件:1969年6月27日,紐約警察如同往常在一家名為《石牆》的同性戀酒吧,逮捕幾名未帶身分證的同志,並驅離顧客。但這次同志們開始反抗,以示威抗議要求自己的權利,史稱《石牆事件》。《石牆事件》為同性戀平權運動的發源,往後每到此時,同志們便會在紐約舉行大規模遊行,要求同性戀的法律地位。

同志驕傲日:1970年6月在紐約舉行的石牆週年紀念同志大遊行,將6月27、28日,定為《同志驕傲日》。之後,更將6月定為《同志驕傲月》。

彩虹旗:紅、橙、黃、綠、藍、紫,象徵生命、復原、太陽、自然與寧靜、和諧、靈魂的旗幟。同志平權運動常使用的符號,代表同志社群多彩多姿。
    相關延伸閱讀
  • ◎ 同志名詞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