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3隻猴子 Three Monkeys

延伸閱讀

導演/努瑞貝其錫蘭

1959年出生於伊斯坦堡,擁有電子工程學位的努瑞貝其錫蘭,因於軍中服役時讀了羅曼波蘭斯基的自傳,而立下從影的決心。以攝影師身分踏入電影圈。

努瑞貝其錫蘭(Nuri Bilge Ceylan)可說是當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的作品經常以日常生活的繁瑣與人際間的微妙互動,呈現出現代特有的疏離冷漠。力行極簡主義的錫蘭,時常一人身兼影片的編導與攝影,甚至親自演出,抑或情商自己家人參與,也因此使他的電影充滿著極濃厚的生活感,以及那屬於錫蘭的獨特味道。

1959年出生於伊斯坦堡,擁有電子工程學位的努瑞貝其錫蘭,因於軍中服役時讀了羅曼波蘭斯基的自傳,而立下從影的決心。退伍後,錫蘭進入伊斯坦堡的Mimar Sinan University攻讀電影,卻於兩年後輟學,直接以攝影師的身分踏入了電影圈。「我認為實踐,比在課堂上學習更為重要…」錫蘭表示,而事實也證明如此。歷經多年紮實的基礎訓練後,努瑞貝其錫蘭於1995年所拍攝的短片《》(Cocoon),一鳴驚人地入選坎城影展的短片競賽;而在繼之的幾年裡,影展的榮耀─特別是坎城影展─似乎與錫蘭再也分不開。
1997年,錫蘭的首部劇情長片《小鎮》(The Small Town),榮獲柏林影展「青年導演論壇」最佳影片;99年的《五月雲》(Cloud Of May)則更進一步地入選為正式競賽片。2002年的《遠方》(Distant),是錫蘭首度叩關坎城影展的重要之作,並一舉奪下了評審團大獎與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2006年的《適合分手的天氣》(Climates)則獲得了坎城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而今年,錫蘭的新作《3隻猴子》則似乎以總結了他近年旺盛藝術創作力的氣勢,將他一舉推上了生涯的新高,奪下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殊榮。

努瑞貝其錫蘭在《3隻猴子》裡,以日本「三不猿」的意涵,暗喻了現今社會冷漠與汲汲近利的短視心態。錯綜的人物關係,以及充滿衝突的戲劇張力,彷如一把垂懸桌邊的利刃,教人看得膽顫心驚。電影以極簡的意涵,大膽犀利地揭露了性別待遇、階級貧富、道德考驗與偽善充斥等社會現象。而從震撼的劇情與絕美的影像相互輝映中,更可看出了努瑞貝其錫蘭對個人、乃至對社會最深沉的省思。

◎導演的話
打從年輕時,一直令我好奇、疑惑並且同時感到驚嚇的,就是人類那無法預期的心理活動。看到人們心裡同時存在著統治的慾望與寬恕的潛力;又同時崇尚最神聖的事物,並汲汲於陳腐無比的俗事;嚮往愛情的不可捉摸,卻又臣服於命運的不可動搖…;這一切的一切,總是令我感到震驚不已。因此,處理人們這無法被確切描述與理解的內心世界,就成了我拍攝《3隻猴子》的最根本動力。

這部電影企圖以圍繞在四個角色間、複雜又暴力的連串事件,來呈現我上述所提及的獨特情緒與心理狀態。我們試圖將那些佔據在腦海中抽象的想法、信仰以及觀念上的衝突,藉由角色的刻劃,來使它們更具戲劇性。其中最令我著迷的,是那些偏離了原途、不經意摧毀一切的「脫軌」--好比一位勇敢的人,突然恐懼地跪倒在地;抑或是一位膽小的懦夫,在頃刻間變得無比勇猛。我們試圖藉由這樣的意外偏差,來理解並且呈現屬於我們、以及人性上的奇妙特點。


    相關延伸閱讀
  • 演員介紹
  • ◎ 導演/努瑞貝其錫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