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愛在波蘭戰火時 Katyn

延伸閱讀

導演與金獎幕後人員

《愛在波蘭戰火時》由坎城金獎導演華依達執導,融合了波蘭作家小說與他自身的經驗,並請到《戰地琴人》金獎攝影包威爾艾德曼,與俄國當代作曲家潘德瑞茨基一同製作。

◎坎城金獎導演華依達
安德烈華依達(Andrzej Wajda)堪稱波蘭當今聲望最崇高的導演,也是影響深遠的波蘭電影學派最重要代表人物。歷經二戰乃至波蘭共產政權解體,華依達的作品向來關注歷史背景下的人物,以及政治壓迫對他們生活的影響。

愛在波蘭戰火時》是華依達根據波蘭作家亞當姆拉傑原著小說【逝去之後】再加上自我經驗(他父親即為「卡廷事件」受害者)揉合而成的最新力作,即便講述的是爭議性極高的「卡廷事件」,但華依達卻不以批判的觀點,來表述他的看法;對他而言,事件的真實性已隨著歷史的洪流遠去,唯一能做的,僅是呈現它對個人、家庭,乃至於整個社會的影響,並成為波蘭歷史記憶裡,永遠無法抹滅的一塊傷口。

華依達於1926年出生於波蘭,父親是波蘭步兵團的上尉,在「卡廷事件」中遭到屠殺;母親則是烏克蘭中學的教師。華依達形容自己的童年,在二次大戰之前過的是快樂的鄉村生活。二戰時,華依達與哥哥、母親在納粹佔領區幸運的存活下來。

1946年,華依達進入了皇家美術學院學習繪畫,主修印象派及後印象派,特別喜好塞尚(Paul Cezanne)的作品。1950年至1954年,華依達在亞歷山大福特(Aleksander Ford)的門下,開始學習電影導演學。

他表示自己在看到法國前衛派導演費南雷傑(Fernand Leger)的《機械芭蕾》(Ballet Mecanique)後眼界大開,受到很大的影響。
1955年起,華依達拍攝出著名的「抵抗三部曲」─《世代》(Pokolenie)、《下水道》(Kanal)以及《灰燼與鑽石》(Popiol idiament),總結了二戰時期波蘭反納粹、反蘇聯的血淚歷史。後兩者並分別為他奪下了「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以及「威尼斯影展國際費比西影評人獎」。

即便身處在波蘭共產極權統治的壓力下,華依達向來都自詡為超越紛爭衝突的藝術家。他試圖呈現波蘭共產黨與民兵游擊隊之間、因政治意識形態差異而導致的內戰,即便兩股勢力都是起因於反抗納粹的壓迫背景。

1975年,華依達獲得奧斯卡提名的《約束的土地》(Land of Promise),是一部多層次象徵的寓言電影。他對19世紀波蘭資本主義的描寫,事實上巧妙地暗寓了當時的共產政權。影片最後屠殺工人的一場戲,直接指涉了1962年,蘇聯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政府對工人的暴力鎮壓事件。
1989至1991年,華依達被選舉為波蘭共和國的國會議員,並於1992年出任國家文化協會委員。華依達也曾擔任波蘭電影協會的主席,並於2000年榮獲奧斯卡終生成就獎,以及2006年的柏林影展榮譽金熊獎。

「我從沒想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蘇聯垮台,並見證波蘭成為一個自由的國家。」華依達說。

即便卡廷事件對自己造成了深刻的影響,華依達卻並不希望《愛在波蘭戰火時》變成一部政治性濃厚的歷史紀錄片;相反地,他更關注受害者家屬於此事件中所展現的強韌生命力,以及對大時代謊言的抵抗。《愛在波蘭戰火時》不但讓華依達再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也讓當今影壇再一次見證了這位電影大師歷久彌新的精湛才華。

◎《戰地琴人》金獎攝影 包威爾艾德曼
包威爾艾德曼(Pawel Edelman)於1958年6月26日生於波蘭的羅茲(Rodz),畢業於羅茲大學,主修電影研究;而後進入羅茲影視高等學校進修攝影。包威爾艾德曼是波蘭知名的電影攝影師,曾先後與澤西史杜蘭(Jerzy Stuhr)、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以及華伊達多次共事。2003年,他為羅曼波蘭斯基掌鏡的《戰地琴人》(The Pianist),不僅讓他的知名度大開,也使他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的提名。

◎「波蘭貝多芬」潘德瑞茨基
潘德瑞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被喻為是繼俄國音樂大師史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後,最偉大的當代作曲家。他的作品,以「音堆」概念創作而成的《廣島受難者輓歌》,被許多作曲系學生奉為當代經典。於1933年出生於波蘭德貝卡(Debica)的潘德瑞茨基,作品具有獨特且縝密的藝術性,他多變又靈活的音樂風格,讓他具有「樂界變色龍」的稱號。潘德瑞茨基曾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獎」、「義大利獎」,「偉大藝術獎」以及「西貝流士金牌獎」多項榮耀,並多次受世界各大交響樂團邀約表演,包括今年五月來台與國家交響樂團(NSO)的合力演出。

潘德瑞茨基音韻悠揚又風格獨具的音樂,多次成為經典電影裡的重要配樂,諸如雷奈(Alain Resnais)的《我愛你,我愛你》(Je t'aime, je t'aime)、威廉佛瑞金(William Friedkin)的《大法師》(The Exorcist)、史坦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鬼店》(The Shining)以及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內陸帝國》(Inland Empire),都運用了潘德瑞茨基的作品來為影片增添更豐富的質感。而他此次受華伊達之邀參與的《愛在波蘭戰火時》音樂創作,更令他一舉奪下了波蘭電影獎的最佳音樂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