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上帝在我家 Henry Poole Is Here

延伸閱讀

關於製作

導演馬克培林頓第一次讀到《上帝在我家》的劇本時,他立刻深受這個關於「希望」的主題所吸引。

他表示:「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喪失信仰的男人發現了信仰,同時失去希望的他也找回希望。我覺得這樣的故事十分特殊、有趣,而且充滿人性。」

這種鼓舞人心的諷刺喜劇算是馬克培林頓的一大突破。他之前的作品類型包括驚悚片如《無懈可擊》,及最近的音樂片《U2震撼國度3D立體演唱會》。然而,這個溫馨幽默的原著劇本觸動了馬克培林頓的想像力,於是他著手與編劇亞伯特托瑞斯花了兩年的時間,合力改編成最後的劇本。 他表示:「這個故事很美麗,也富有原創性,尤其主題更是吸引人。改編的過程也是一個美妙的經驗。」

馬克培林頓第一次讀到劇本是2003年的秋末。之後,2004年的夏天,他的妻子不幸過世,這個悲劇他形容是「黑洞」。 他表示:「這種創傷會永遠改變你,你對任何事會產生質疑,不過你走出來黑暗前一定要先走進去。我重新檢視我的發展,並思考我想成為哪種藝術家,我產生完全不同的人生態度,因為我經歷過一遭,我找到了希望和治療方法。

馬克培林頓表示:「當初,知名喜劇演員金凱瑞表示有興趣飾演男主角亨利。金凱瑞很喜歡這個故事,並提出一些自己的構想,像是亨利跟女人和那面牆的關係,他的點子讓我們的故事提升到更完美的境界。」然而很不湊巧地,最後金凱瑞的檔期無法配合,不過此時Lakeshore公司加入,為這個計劃注入一股新動力。製作人之一的李察萊特表示:「這個劇本就像一部文學作品。通常我們看劇本只是把它視為電影的藍圖,但這個劇本真的很強、很美,不拍成電影太可惜了。」

之前,李察萊特跟馬克培林頓已合作過四部電影。他表示:「基本上,馬克培林頓從開拍的早上就打開攝影機,收工時才關掉。這種方式對所有演員而言都是非常不同的表演經驗,因為他們習慣導演喊『開麥拉』才開始演。克培林頓給多演員很大的發揮空間,讓他們在現場中不受干擾地自由演出。馬克培林頓也表示他執導電影時總是投注許多感情在故事本身和指導演員方面。

馬克培林頓總是用心傾聽每個演員和工作人員的意見。編劇亞伯特托瑞斯表示:「馬克培林頓是我遇過最寬厚、最具創造力的人才之一,他把身邊的每個人當成家人,聆聽大家的想法,使這個故事的發展更完美,增加進步的空間。」此外,馬克培林頓導戲時習慣編劇待在現場,隨時詢問編劇的意見,這在好萊塢也是與眾不同的拍片特色,因為通常編劇交出劇本後就不再過問任何電影的事。至於編劇亞伯特托瑞斯也很樂在其中這種不斷激發靈感的作業方式。

馬克培林頓形容這次的製作是「精簡的三十天拍攝」(a lean 30-day shoot),不過他倒是很適應這種快速的工作步伐 ,因為他自己就是喜歡這種有趣且機動性高的快速拍片方式,跟攝影指導艾瑞克席密特之間的配合也默契十足。

談到對電影的看法,馬克培林頓認為是拍片就像猜謎一樣,必須把各個元素拼湊起來。他表示:「導演一定要勤勉用心,對自己的視野負責。我不是因為拍電影而拍電影,這部電影必須是一部好電影,我比任何人都注重這點。因此,我不在乎重拍或任何麻煩,我的主要考量是藝術意圖,這並非指每部電影都該是藝術電影,但是影片中的文字、影像和敘事方式都是導演必須精心掌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