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氣》演員到位,支線飽滿,主題虛浮
整體來說,《志氣》稱得上是誠意之作,同時,導演張柏瑞不浮誇的敘事語調,我相信也是台灣電影目前非常需要的方向。

在走進影廳以前,我十分擔心《志氣》會背著許多包袱。第一個包袱是郭書瑤那種賣萌的形象,是否能有足夠的說服力去演出一個粗勇的拔河隊體保生;第二個包袱是本片選擇「台灣之光」式的運動題材,令人懷疑會不會過度地賣弄熱血,反而使人冷感;第三個包袱則是會不會跟者台灣這幾年電影的風向,故意賣本土、賣笑料。這些包袱,身為新銳導演的張柏瑞不能說完全丟掉了,但是也沒有完全背上身,讓電影的腳步走得雖然不夠輕盈,但是還算是穩健。

關於拔河的部分,《志氣》碰到了跟其他台灣電影同樣的問題,就是編導對於題材本身的功課不夠充足,片中大半對「拔河」的描寫非常的虛浮。誠然,電影本身不是教學錄影帶,沒有必要著墨在太專業的細節,然而像不像三分樣。比方說若要拍個籃球故事,教練在暫停時間先講兩句感覺比較專業的戰術術語,再開始講感人的台詞,氣氛就比起場邊永遠只會精神喊話、激勵士氣的劇本神似多了。(當然,湘北隊的安西教練除外)


整體來說,《志氣》稱得上是誠意之作,同時,導演張柏瑞不浮誇的敘事語調,我相信也是台灣電影目前非常需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