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我在故宮修文物》作家張大春與導演蕭寒對談


《我在故宮修文物》將在10/6正式上映,蕭寒導演日前也與知名作家張大春進行了一場精彩對談,導演分享他在拍攝過程中最受到衝擊的一句話,就是修復師徐徐吐出的「不能煩」三個字,認為對容易煩躁的現代人來說,是最精闢卻又最難做到的良言。

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即將在10/6正式上映,內容細膩描述故宮裡文物修復師們不為人所知的匠人生活,首映會昨日(3日)盛大登場,包括甫榮獲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的資深擬音師胡定一、台灣修復界最知名的油畫修復師郭江宋、台灣首位進入大英博物館擔任修復師的范定甫等,均出席支持。

在新竹籌拍新片、特別赴台北宣傳電影的導演蕭寒,也出席了首映會,全場觀眾反應十分熱烈,映後對談中熱情提問不斷,導演也對有這麼多人關注這些平時低調的文化守護者表示感動。

六零年代就進入中影、見證台灣電影發展變遷歷史的胡定一師傅,因描寫他幕後工作的電影《擬音》而聲名大噪,而今也獲得金馬獎的肯定。胡師傅說,同樣身為一個幕後工作者,看完電影感觸很深,認為這些在故宮宅院裡埋首於工作的文物保存師傅,從學徒一直到出師,要花的心力與耐性超乎常人想像,也對電影中修復師之間如同家人般的溫暖情誼感到印象深刻。

蕭寒導演日前也與知名作家張大春進行了一場精彩對談,導演分享他在拍攝過程中最受到衝擊的一句話,就是修復師徐徐吐出的「不能煩」三個字,認為對容易煩躁的現代人來說,是最精闢卻又最難做到的良言。

電影中許多修復師在故宮一待就是幾十年,對於這份在現代已經難能可貴的職業堅持,蕭寒也笑著拋出「相親好還是自由戀愛好」的比喻,認為故宮裡有些修復師一開始是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入行,但日復一日的工作裡卻發展出對文物修復的深刻喜愛,而對已習慣快速轉職的現代年輕人來說,這份工作的使命感卻反倒極為難尋。

電影讓故宮文物獲得更多關注,但蕭寒卻說,其實需要關注的,是那些資源不多卻默默堅持的小博物館及美術館,呼籲各界若是對電影有所感,可以更進一步關心這些團體,也讓台灣的文化有更多傳承力量。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