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台灣紀錄片雙年展各國群起響應


「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將於今年10/27-11/5將分別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市文化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三個地點熱鬧舉行。今年的紀錄片雙年展報名競賽的件數突破性的創下超過700件的驚人數量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國立台灣美術館承辦,台中市政府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承辦的「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將於今年10/27-11/5將分別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市文化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三個地點熱鬧舉行。今年的紀錄片雙年展報名競賽的件數突破性的創下超過700件的驚人數量,而報名參賽的國家,除了以往熟悉的亞洲、北美洲、紐澳、歐洲地區之外,更有來自中南美洲以及非洲的紀錄片作品,讓台灣的紀錄片工作者以及觀眾,有機會可接觸到更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影片,最新訊息請密切注意紀錄片雙年展官方網站 http://www.tidf.org.tw。

今年的報名參賽作品,共有來自世界各地51個國家、700多部的長短影片激烈角逐,所有入選競賽片的作品均為亞洲首映影片,以加強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在亞洲區的重要性。經過縝密的評選工作,終於確定有32部長、短片作品入選競賽項目,長片首獎1名,獎金美金1萬元、優等獎2名,獎金美金6000元;短片首獎1名,獎金美金5000元、優等獎2名,獎金美金2500元。
獲選參加國際競賽長片單元的台灣電影《綠的海平線》及《醫生》,前者是女導演郭亮吟耗費四年完成,拍攝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徵召台灣少年志願兵前往「造飛機」的故事。《醫生》則是任職於邁阿密兒童醫院的溫醫生,在小病童Sebastian和兒子Felix與自己看似錯置的人生,曾榮獲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獎項。

國際競賽短片單元則有三部台灣電影入選,黃庭輔拍攝檳榔西施的《黃屋手記》,使得在狹小空間又充滿情慾流動的女孩們,得以訴說日常生活中的凡間瑣事;賀照緹的《炸神明》則是描述台東炸寒單爺的特殊習俗以及參與儀式的成員戲劇化的人生;吳米森的《九命人》從老師、學生和家長等各個不同角度,探討體罰這個爭議性極高的議題,影像風格強烈,聲音處理相當純熟有創意。

台灣入圍國際競賽單元的影片中,相較於過去幾屆進入國際競賽單元的影片,無論在數量與品質上都有相對而鮮明的提升,也充分顯示紀錄片雙年展的舉辦對於台灣紀錄片導演的刺激與鼓勵,在台灣紀錄片導演與國際的接軌和交流下的成長。

此外,其他確定獲選進入國際競賽單元的影片,共有來自西班牙、美國、德國、瑞士、荷蘭、法國、以色列、拉脫維亞、英國、葡萄牙、厄瓜多、波蘭、日本、俄羅斯、澳洲、芬蘭等16個國家,分別探討了世界上不同角落的不同人生、社會、與政治議題。

競賽單元長片部份包括《睜眼看‧豎耳聽》是紀錄片版本的《金甲部隊》,美國海軍陸戰隊去人性化的嚴苛訓練在片中有真實呈現;《南美監獄風雲》則是紀錄片版的《監獄風雲》,描繪一所在厄瓜多監獄中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充滿緊張危險氣氛的生態。《患難與共》則是紀錄片導演拿起攝影機拍攝先生因中風而導致兩人生活驟變,以及自己如何面對的心情日記;《黑色的太陽》同樣是紀錄因故眼盲的法國畫家,如何在意外發生後面對自己的生活,以及積極的創造另種藝術人生,相當具有激勵作用。

來自西班牙《奶奶的老屋》,描繪祖孫兩代互相依賴又在新舊交替的過程中的衝突抉擇;《媽媽總管-完結篇》是德國導演長達30年來對一個貧困家庭、勇猛媽媽的紀錄,完結篇意味著母親的因病過世,仰賴她的一家人又該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墨斯卡恰的日子》以畫布般的風景片色彩紀錄莫斯科郊區小鎮上,居民看似靜止的短瞬間生活變貌。

《車臣和平鴿》以一位來自哈薩克的勇敢婦女Zainap持續10多年來對車臣真實生活的紀錄,要揭露俄國屠殺車臣人民的真相;《戰火餘生》從3位西非獅子國的前女青年戰士,控訴在普遍社會尤其軍隊當中受到的性別歧視與性侵害問題,這不僅是她們的故事,也是存在於非洲其他40多個國家的現象;《凝視歷史》當中以檔案資料照片和影像,試圖重新檢視1926至1974年之間長達48年的葡萄牙獨裁政權;《奧德薩…奧德薩!》導演蜜雪勒‧伯嘉寧以詩意緩調的手法,拍攝流放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對於返家的渴求;《大出賣》則是揭露所謂資本主義私有化及全球化之下,人們生活所受到的實際影響,以及關於全球化聲稱可達到目標的驚世大謊言。

當然,在這次的競賽長片當中也不乏輕鬆有趣的作品,《大家都來疊羅漢》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奇怪傳統:疊羅漢,他們甚至可以動用400個人堆出高聳的人體金字塔,這一季比賽最後的勝利卻緊繫在一個5歲小男孩身上;此外,住在俄羅斯草原上的《潛水艇先生》是個夢想家,以開起重機賺取微薄薪水的他,要如何完成搭造一艘潛水艇的夢想呢;《叢林魯迪傳奇》拍攝身為荷蘭銀行家之子魯迪楚飛諾,拋棄大好前景在叢林起開創他的傳奇生涯的故事。

此外,來自各國的短片作品也不乏知名導演的作品,例如曾任上一屆紀錄片雙年展評審的導演河瀨直美和傑羅森布萊特,分別以《新生與衰老》和《手足魅影》共同角逐,也可見本屆競賽片素質之高。河瀨直美的作品直視自己從懷孕到產子的過程,以及當中對生命本質的疑問;傑羅森布萊特的《手足魅影》則回視9歲那年失去弟弟的陰霾,兩部電影恰巧成為新生與死亡的對立觀照。

今天特地撥冗出席的文建會代表以及紀錄片雙年展承辦單位,對紀錄片雙年展舉辦至第五屆已有如此的成長均表示肯定,也特別恭喜所有獲選競賽項目的台灣導演,這些台灣紀錄片工作者在面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持續不斷的對這塊土地以及人民所付出的關懷以及努力,今日能夠與來自世界各地國際級的影片共同角逐,著實已經是相當的肯定,也希望全台灣的民眾能夠踴躍的來參與為期十天的影展活動,紀錄片唯有在廣泛的被觀賞以及多面向的討論之下,才能發揮影片本身最大的意義以及效用。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0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