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17歲天才女導演處女作 《迢迢上學路》


一位17歲的伊朗少女能有多大的能耐?伊朗「馬克馬巴夫」最年輕的家族傳人漢娜‧馬可馬巴夫(Hana Makhmalbaf)在她17歲那年完成個人第一部長片《迢迢上學路》

一位17歲的伊朗少女能有多大的能耐?伊朗「馬克馬巴夫」最年輕的家族傳人漢娜‧馬可馬巴夫(Hana Makhmalbaf)在她17歲那年完成個人第一部長片《迢迢上學路》,結合社會寫實、政治批判與賺人熱淚的劇情,榮獲「柏林影展水晶熊獎」等17項國際大獎肯定,終於將在本週與台灣觀眾見面。

迢迢上學路》導演漢娜‧馬可馬巴夫從小在父親的片場長大,深厚的家學淵源、旺盛的天賦與敏銳的觀察力,七歲便參與電影演出,八歲的短片處女作便入圍盧卡諾影展,14歲時拍的紀錄片拿下威尼斯影展獎項,17歲時完成個人首部劇情長片作品《迢迢上學路》,一舉拿下包括柏林影展水晶熊獎最佳影片、柏林影展和平電影獎、羅馬國際電影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特別獎等17項國際大獎,當別人還在少年徬徨,她早已憑著作品中蘊含的動人力量與社會關懷,征服國際影壇。

問及漢娜為何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優異的表現,她表示生活在伊朗社會,必須承受許多來自意識形態、政治與社會的莫名壓力,父親穆森歷年來都像個吉普塞人,居無定所地從事電影拍攝,只為躲避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姐姐莎米拉曾在阿富汗拍攝時遭遇恐怖攻擊,差點喪命,無論在伊朗或阿富汗,「搞」電影絕不是份平凡簡單的工作,於是她養成以書寫來釋放壓力的習慣,電影的靈感也應運而生。

伊朗「馬克馬巴夫」家族是電影史上的異數,也是一頁未完的傳奇,這姓氏不但享譽伊朗,更揚名國際。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穆森‧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莫屬,他也正是漢娜的父親,穆森曾締造超過1000次國際影展參展紀錄,更是國際各大電影節常勝軍,他有感於伊朗電影教育貧乏,創辦「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Makhmalbaf Film House),從事電影教學工作,作育英才無數。

不只漢娜,穆森的大女兒莎米拉‧馬克馬巴夫(Samria Makhmalbaf)也是國際影壇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同樣是17歲便以個人第一部劇情長片《蘋果》《The Apple》入選坎城影展正式競賽,創下坎城影展史上最年輕的入圍導演紀錄。2000年,莎米拉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老師的黑板》(The Blackboard)再度入選坎城影展,最後抱回評審團大獎。隔年更被英國衛報(Guardian)評選為當代40位最佳導演之一。2007年,莎米拉前往阿富汗拍攝《背馬鞍的男孩》(Two-Legged Horse),在過程中慘遭恐怖攻擊,導致6人重傷,儘管如此,她在影片完成前都沒離開阿富汗,尖銳的議題果然撼動世界影壇。

迢迢上學路》故事描寫天真可愛的小女孩芭緹一心想上學,鄰居小孩跟她說,沒有筆記本跟鉛筆的小孩是不可以去學校的。不死心的芭緹費了好大勁,籌到買筆記本的錢,用媽媽的口紅當鉛筆,開心地踏上迢迢上學路!沒想到途中碰到一群男孩,玩起模仿塔利班恐怖份子的遊戲,用石頭丟她、挖個大窟窿想要活埋她、用槍射她,就像塔利班掃射美國人一樣…芭緹可以順利逃過這場「恐怖攻擊」,平安找到學校嗎?

(本新聞由前景娛樂有限公司提供)

本日焦點-200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