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史帝夫賈伯斯 Steve Jobs

延伸閱讀

導演丹尼鮑伊Q&A

我們很感謝華特艾薩克森的《賈伯斯傳》,以及他為此所做的深入研究,但我們希望這部電影帶領觀眾展開不同的旅程。艾倫索金把電影稱為「印象派的肖像畫」,從現實生活中獲得靈感.

導演丹尼鮑伊Q&A

Q:當你讀完艾倫索金的劇本,腦子裡閃過什麼念頭?這部劇本有什麼吸引人之處,促使你拍攝這部電影?

A:我讀完這個劇本只覺得,不拍這部電影才是傻子。這是我從未嘗試過的題材。整個劇本可圈可點,用詞精準,令我無法抗拒。艾倫索金筆下的史帝夫賈伯斯,跟實際人物有重疊之處,也有出入的地方,這點相當吸引我。劇中的賈伯斯彷彿出自莎士比亞的劇作,充滿個人魅力,冷酷無情而幽默風趣,另有其他角色圍繞著中心人物旋轉。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人位於軌道的中心,其他人不得不繞著他打轉,因為他擁有一股特殊的引力,能夠激發別人的奉獻之心,但也有人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將其視為猛獸。

Q:你說這不是平鋪直述的傳記電影,但仍然忠實呈現賈伯斯的為人。這個故事究竟取捨了哪些元素?

A:我們很感謝華特艾薩克森的《賈伯斯傳》,以及他為此所做的深入研究,但我們希望這部電影帶領觀眾展開不同的旅程。艾倫索金把電影稱為「印象派的肖像畫」,從現實生活中獲得靈感,但終究要加以抽象化,綜合了真實和想像的事件。《史帝夫賈伯斯》分成三幕,主要鎖定1984年麥金塔、1988年NeXT、1998年iMac的產品發表會,六個角色輪番上陣,那當然不是真實人生,而是加強版的真實人生。索金的劇本不只談到賈伯斯的為人,畢竟賈伯斯改變了我們生活最重要的面向,也就是溝通的方式和互動的方式,但諷刺的是,他的人際關係慘不忍睹。這部電影也提到賈伯斯的團隊,他能夠激勵個人和團隊的創造力。我們劇中的賈伯斯也很機智幽默,對於激將法很有一套,總是設法改變周遭的人。

Q:你事前預留排練的時間,讓每幕戲按照時間順序排練和拍攝。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對電影和演員有什麼好處?

A:艾倫索金的文字富有節奏感,我很期待聽到演員親口說出來,但要把這些台詞念好並不容易。這部電影剛好是三場產品發表會,所以我們乾脆一次鎖定一場,個別完成排練和拍攝,一般電影很少按照時間順序拍攝,但我們顛覆業界的傳統作風,為演員表現和故事呈現增添力道。當演員全心投入某幕戲,就能夠專心詮釋角色當時的形象、聲音和氣質。三幕戲都沒有讓演員喘息的機會,畢竟這是三場產品發表會的後台,每個角色都在為發表會緊鑼密鼓做準備,這當然也隱含賈伯斯的人生哲學,他這個人總是邊走路邊說話,不習慣坐著乖乖開會,邊走邊說能夠保持做事的衝勁。

我們排練和拍攝的手法,正是想幫助演員放鬆肢體,我不規定演員站在什麼地方,而是讓他們盡情發揮。我不希望演員顧慮東顧慮西,例如該站在哪裡、該往哪裡走,所以從排練開始就讓演員隨意移動,還好我們採用Steadicam穩定器拍攝,很適合拍攝連續動作或追逐戲。Steadicam操作師喬夫海利,搭配專業燈光師艾文庫希勒,流暢呈現出演員於片場的盡情遊走。

Q:為什麼全片都在舊金山拍攝?

A:舊金山象徵著數位時代的伯利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我的家鄉在英國曼徹斯特,那裡孕育出200年前的工業革命,舊金山所蘊含的歷史和故事,不亞於我的家鄉曼徹斯特,所以二話不說就決定它了。我一直相信,只要尊重你的拍攝地點,你就會因為由衷瞭解它,而對整部電影有所幫助。我們也在當地見到三場產品發表會的真實人物。

Q:為什麼三幕戲在不同地點拍攝?

A:我讀完這個劇本就很煩惱,該如何串連這三場產品發表會,該如何呈現強烈的戲劇張力。後來我們決定在三個不同地點拍攝,每個地點都有特殊的氛圍,象徵不同的故事。

Q:為什麼會決定在弗林特中心,拍攝這部電影的第一幕麥金塔的發表會?

A:德安薩學院位於庫比提諾的中心,而弗林特中心就在德安薩學院裡面,正好是1984年麥金塔發表會的地點。史帝夫賈伯斯本人曾經站在那個舞台上,跟大家介紹新產品麥金塔,所以我們要追隨他的腳步。第一幕以16釐米底片拍攝,呈現出粗糙而簡樸的手做感。麥金塔發表會堪稱現代的創世神話,史帝夫賈伯斯從此召喚電腦時代的來臨,那是第一台真正的個人電腦,也是第一台人性化的電腦。正如史帝夫在劇中所說,好萊塢總是喜歡把電腦妖魔化,但他想讓電腦融入我們的生活,只不過時機未到,這個夢想還要等到後來才會實現。

Q:為什麼選擇在舊金山歌劇院,拍攝這部電影的第二幕?為什麼那裡適合NeXT電腦的發表會?

A:史帝夫賈伯斯推出NeXT電腦,是不是真的想報復蘋果電腦呢?大家對此並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NeXT作業系統讓賈伯斯成功重返蘋果。當蘋果需要新的作業系統,他順勢把NeXT賣給蘋果。我們希望第二幕的拍攝地點,能夠反映出這種歌劇般的復仇戲碼,有著天鵝絨幕和鍍金的舊金山歌劇院,自然成為我們的首選。第二幕帶給人放縱和浪漫的感覺,以35釐米底片拍攝,猶如絲綢般華麗而滑順。所有元素都要襯托復仇的劇碼,讓觀眾隨著史帝夫的復仇計畫倒數,史帝夫和約翰史考利的對手戲堪稱劇情的高潮。

Q:第三幕是iMac電腦發表會,有什麼攝影和美術設計考量?

A:第三幕跟未來比較有關,iMac把網路帶進我們的生活。我們選擇在前衛的舊金山戴維斯交響樂廳,以ALEXA攝影機拍攝而成, 這可是無限像素和解析素的現代數位攝影機,象徵著永無止盡的可能性,包括賈伯斯重返蘋果並推出iMac電腦。

Q:說說看你和麥克法斯賓達的合作經驗,你為什麼覺得他可以勝任這個角色?

A:我沒看過如此投入的演員。他的台詞難度很高,但從來沒有忘詞過。他內化劇本的方法不是死記硬背,所以沒有背不起來的問題。他對劇本瞭若指掌,彷彿這是他自己親手寫的,這讓他的表演游刃有餘,總有辦法妙手生花。我一直覺得麥克有賈伯斯的個性,他是追求完美的演員,但也有機智幽默的一面,他懂得發掘劇本的趣味。我很榮幸能夠擁有艾倫索金的劇本,以及如此敬業優秀的演員。

Q:凱特溫絲蕾飾演喬安娜霍夫曼,也需要歷經自我改造的過程。說說看她如何詮釋這個角色?

A:我們找來麥克法斯賓達,那最好也找個旗鼓相當的女主角,沒想到還真的如願以償。凱特溫絲蕾相當優秀,她很有戲劇天份,對於任何拍攝要求來者不拒,甚至還充當臨演的統籌。這跟劇中角色喬安娜霍夫曼有異曲同工之妙,她總是在旁邊克制和安慰超人賈伯斯,凱特溫絲蕾無論在片場或劇中,都能夠充分掌握這個角色。凱特溫絲蕾內化台詞的功力,跟麥克法斯賓達不相上下,何況這是艾倫索金的劇本,簡直是如虎添翼,我們彷彿聆聽偉大的音樂家演奏,只要給他們莫札特的神作,他們都能成功演繹。

艾倫索金親自跟喬安娜霍夫曼聊過,進而把她寫成關鍵角色,但其實在華特的原著《賈伯斯傳》,喬安娜只有簡短幾頁帶過。然而我們的故事賦予喬安娜很多戲份,她最後還很自責沒有強迫賈伯斯修補父女關係。

Q:說說看塞斯羅根如何詮釋史帝夫沃茲尼克?
A:我們很榮幸能在排練的時候,請到史帝夫沃茲尼克本人蒞臨現場,跟我們暢談他跟賈伯斯相處的經驗,還有他在蘋果工作的感想。我初次見到塞斯羅根,就覺得他有沃茲尼克的氣息。他也確實演出了這個角色的本質。史帝夫沃茲尼克相信好人和天才並不互斥,這個信念貫穿了整部電影,沃茲尼克一直要求賈伯斯頌揚過去,把過去看成跟創新一樣重要,但賈伯斯只在乎創新,也就是他追求的「未來」 。

沃茲尼克並非認為未來不重要,而是堅信任何創造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連賈伯斯也不例外,只可惜他最好的朋友,那個跟他一起實現夢想的賈伯斯,遲遲不願承認前人的努力,這導致他們兩人的激烈衝突。塞斯羅根把這份友誼的理想和憤怒詮釋得相當到位。

Q:配樂如何烘托這部電影的三幕劇?說說看編曲丹尼爾潘伯頓的表現手法?

A:這部電影的觀眾大多是數位世代,根本不記得數位革命之前是什麼樣子,這讓我覺得很有趣,於是丹尼爾就用了一些懷舊旋律。第二幕先是輕歌劇,後來逐漸加重力道,中間穿插史考利和賈伯斯的對手戲。第三幕的配樂不多卻很高雅,一如賈伯斯的產品,簡約而時尚。

Q:賈伯斯在劇中把自己比喻成指揮家,就算他不是樂手,也不會彈奏樂器,但他的工作不是彈奏樂器,而是指揮整個管弦樂團,你可以解釋這段話的用意嗎?

A:賈伯斯不是工程師或程式設計師。他這方面的知識很粗淺,卻有統合這些專業的能力。這就跟導演的工作很像,我對攝影或燈光的瞭解,絕對不如那些專家,我當然不會設計服裝,但我確實有統御這些專家的能力。

Q:你希望觀眾從這部電影學到什麼?

A:我希望觀眾看完這部電影會明白,賈伯斯付出了多少決心、心思、投入和熱情,才有辦法改變這個世界,卻也讓他的人生付出代價。雖然他是富有遠見的天才,但深究他的為人和個性,其實暗藏不少缺陷。我無法要求觀眾怎麼看待我們的電影,正如賈伯斯無法要求你在iPad寫什麼。我身為講故事的人,總希望說出精彩的故事,但觀眾能否體會故事的美妙,就要看個人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