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英雄教育 Before the Fall

延伸閱讀

瘋狂年代裡的純淨心靈 聞天祥

藉由希特勒所倚重的軍校教育,來達到間接批判的目的,也因此多了一些肅殺以外屬於青春叛逆的氣息,這方面它毋寧更接近彼得威爾 1989年的名片《春風化雨》。

德國這一年來重省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有如雨後春筍,但在題材與觀點上卻又有所區別。譬如《帝國毀滅》聚焦在希特勒而予以不同以往的詮釋,《蘇菲索爾的最後時光》則以堅定反納粹的白玫瑰黨人強調德國並非全是納粹同謀,兩者恰似南轅北轍。相較之下,丹尼斯甘索( Dennis Gansel ) 導演的 《英雄教育》 則以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進入體制後的震撼與覺醒,不那麼直接地談納粹和戰爭,卻藉由希特勒所倚重的軍校教育,來達到間接批判的目的,也因此多了一些肅殺以外屬於青春叛逆的氣息,這方面它毋寧更接近彼得威爾 1989年的名片《春風化雨》。

英雄教育》 的原名《 Nopola》指的就是希特勒 所創立的一所軍事學校,專門召募 18歲以下優秀的日耳曼青年入學,授以嚴格的體能與知識訓練,在當時被視為躋身最高統治階級的敲門磚,換句話說也是納粹的未來打手機器,因此本片有個副題「 Elite fur den Fuhrer 」,名曰「元首的精英」。本片的男主角 菲德烈出身貧苦工人家庭,還必須四處打工補貼家計,理論上和這種名校絕緣,卻因為拳擊方面的天份而被 Nopola 的教練網羅,破例邀他進入這個專門培訓將門高官之子的貴族學校。

雖然父母強力反對,但菲德烈知道這是改變他人生的大好機會,於是趁夜離去,直奔這所神秘基地。嚴苛的軍事訓練以及某些同儕的囂張熾焰都難不倒他,加上傑出表現完全符合日耳曼傳統,他很快就獲得大部分人的認同,尤其和出身顯赫但敏感斯文的高官之子艾伯特之間的友誼,不但跨越了階級之間的鴻溝,更開啟了他在追求榮譽之外,另一種看待事物的方式,進而改變了他的理念 …。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本片在題材上雖然與 《帝國毀滅》、《蘇菲索爾的最後時光》唱和,精神內涵其實更接近《春風化雨》的原因。

青春雖然衝動,但那股充滿理想性與純潔性的執著,卻往往是映照出成人世界藏污納垢的力量。 《英雄教育》 就是透過兩個年輕主角的情誼與醒悟,對照出納粹的極致瘋狂,其外顯就是這所學校的教育,而他們在校方眼中懦弱不智的行為,其實才是最嚴正的抗議。導演把他們最後的行徑拍得極為感人:表面上都是很肉體的,無論是將純潔軀體沈入冰湖裡的艾伯特,或是忍受拳如雨下也不反擊的 菲德烈 ,但身體所承載的冰冷與痛苦,其實都是內在力量的堅決和反撲,這一點導演表現得可圈可點。

去年我在捷克卡羅維法利影展首次看到這部片,流暢的手法、與時推進的煽情力量、加上年輕演員超水準的表現,讓本片成為當屆唯一在試映場獲得嚴苛的國際媒體、影評與選片人熱烈掌聲的競賽片。雖然最後有點委屈地在評審結果中僅得到最佳男主角,但得獎的 馬可斯尼麥特( Max Riemelt )今年再被柏林影展選為年度閃亮新星( shooting star ),證實了他的表現深受各方肯定。不過這時候我又想替表現不遑多讓卻與獎無緣的第二男主角 湯姆希林( Tom Schilling )抱屈。這兩個年輕男演員的銀幕火花非常驚人,湯姆希林的角色多愁善感卻又在關鍵時刻充滿爆發力,尤其當他心意已決,瘦弱臉龐上的炯炯眼神,讓人印象深刻;而影帝 馬可斯尼麥特雖有一張娃娃臉,但賁張的肌肉和質樸的氣質,讓他飾演的拳擊手兼具陽剛與純真,內心轉折也詮釋得層次分明。兩個充滿對比卻各擅勝場的演員,顯然是本片編導以外,最重要的靈魂所在。

雖然這是關於上個世紀的陳年舊事了,但透過電影,我們彷彿又再看到那個瘋狂年代裡的純淨心靈。青春,是不應該有時空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