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飢餓遊戲:星火燎原 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

延伸閱讀

嶄新IMAX攝影與視覺特效

從創新的IMAX攝影,到相片擬真的(photorealistic)數位效果,這部電影的每個視覺面向也都追求一種新鮮的發現感。

首先是找來比利時籍的攝影指導喬威廉斯(《網交陷阱》),他使攝影機採取凱妮絲愈加挑釁的觀點,同時融入開創性的IMAX攝影作業。強基里克談到喬威廉斯的意象時表示:「喬跟法蘭斯密切合作,以達成這部電影的驚人規模和視野,他對於IMAX攝影機的創意運用會直接帶領觀眾進入競技場的體驗,無論是垂直的樹木或蒼翠繁茂的葉群,不只顯得美麗,也令人感到生動強烈又有臨場感。」

法蘭斯羅倫斯非常興奮看到IMAX攝影機能夠捕捉到的影像,尤其在凱妮絲最初進入意想不到的競技場之際,他表示:「當我們從凱妮絲的眼睛首度見識到一個壯觀又危險的新世界時,IMAX攝影創造出最不凡的時刻,我們都會跟著她驚奇不已。」

為了監督這種特殊攝影機,製作群找來IMAX技術專員道格拉凡德(Doug Lavender),他解釋這部電影以創新的方式使用這種攝影機:「隨著角色在這種高風險的大型遊戲中競賽,我們使用有線、升降和手提作業,讓IMAX攝影機飛過森林,許多鏡頭都相當獨特。我們很少看到有導演會用手提的IMAX攝影機,所以這幾乎是前所未見。當你以特寫鏡頭看到人物在這種廣大世界經歷高低起伏的情緒,實在是極具衝擊力。」

法蘭斯羅倫斯承認,這種出了名笨重的攝影機使這部電影更增添挑戰,但他認為這絕對值回票價:「大家不斷警告我,說這種攝影機又大型又笨重,手提非常不便,但我們仍想盡方法達成我們想要的拍法。儘管經過幾天的汗流浹背,被蚊子叮,使勁拉著沉重設備穿過叢林,再耐心等待安裝攝影機,當我們看到毛片的影像有多麼驚人時,一切就心滿意足了。」

視效方面,在視效監督詹尼克薩斯(Janek Sirrs)的帶領下組成了一支傑出的技術團隊,他們的前作包括《復仇者聯盟》、《鋼鐵人2》及跟法蘭斯羅倫斯合作的《我是傳奇》。詹尼克薩斯要負責約1000個特效鏡頭,而他謹記在心一個清楚原則,就是要天衣無縫地結合效果和故事,他解釋:「法蘭斯傾向於呈現自然主義的風格,所以很重要的是,效果不能引起無謂的注意,目標就是視效場面與一般場面不能產生差異,要創出一個完全可信的真實世界。如果你想要觀眾相信這種現實,那你絕不該讓他們發現環境有異狀,只要觀眾不質疑視效的運用,那我們就明白我們成功了。」

詹尼克薩斯跟法蘭斯羅倫斯最初是討論競技場內部的感覺,他說明:「針對叢林該有的感覺,我們有很明確的概念,就是要令人難以忍受地又濕又熱。於是我們根據全世界各地的叢林照片展開研究,尤其是哥斯大黎加。在拍攝空檔,我們會持續給演員噴水,並在現場注入煙霧,創造出空氣中有濕氣和霧氣的幻覺,以增添寫實感。」

無論是在夏威夷拍攝的真實叢林,或是電腦繪圖製作的數位叢林,兩者皆極具挑戰性。詹尼克薩斯表示:「扛著笨重設備穿過茂密的矮樹叢令人筋疲力盡,尤其是遇到驟雨時,地面就變成沼澤,還有一堆蟲子。事後看來,只可惜我沒有買防蚊液公司的股份呢(笑)。」

同時,為了創造豐饒角,詹尼克薩斯的團隊打造出一種全數位、相片擬真的叢林,並帶有水池。他解釋:「觀眾看到的每片葉子,像是所有的棕櫚樹、榕樹、較矮的灌木叢等,都完全以3D模型呈現,這樣個別葉子在風中飄揚時,就能增添栩栩如生的動作感。我們有好多片電腦繪圖葉子,多到不可能全部儲存起來,所以我們採用更有效率的數位方式,呈現每個鏡頭時都『重新種植』。」

另外400多個數位鏡頭由Double Negative視效公司(《黑暗騎士:黎明昇起》、《007:空降危機》、《決戰終點線》)及視效監督亞卓安迪威特(Adrian de Wet)監督,他們打造出的鏡頭包括貢品在大道上遊行的壯觀場面,當中的道路、旗幟、大樓、噴泉、總統包廂及整個都城的佈局都要經過構思、製成模型、組織結構、打光再呈現。Double Negative公司也創造出在史諾總統派對上凱妮絲和比德服裝的火焰效果。此外,他們的作品也結合競技場環境,包括大浪、毒霧和攻擊的八卦鳥等危害。

亞卓安迪威特指出毒霧效果特別複雜:「我們前前後後討論很多該如何呈現毒霧的動作,簡單來說就是要看起來像勢不可當的波浪穿越叢林,其中一大挑戰就是這個場面拍攝時完全沒霧,然後我們配合連戲的速度和方向加入霧,使霧氣能跟叢林的植物互動,而且全部要達成IMAX的解析度。」

最令人振奮的視效任務之一,就是重現書中的猴子攻擊場面,會有幾十隻色彩鮮明的猴子突然冒出,然後開始危及比德。這項任務落在WETA數位公司的蓋威廉斯(Guy Williams)身上,這間公司的著名作品包括《阿凡達》、《X戰警:第一戰》及曾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復仇者聯盟》。猴子場面包含80個特效鏡頭,不過蓋威廉斯知道法蘭斯羅倫斯有更大的野心。

蓋威廉斯表示:「法蘭斯想要這場戲感覺很真實,凱妮絲、比德和芬尼克面對極大威脅要努力求生存。他的場景概念是,首先讓觀眾受到猴子吸引,然後感覺愈來愈不安,直到後來牠們明顯變得具危險性。從一開始,法蘭斯就編排了很出色的場面,而且從我們第一次對話,他就感性地以導演語言來說明,使這個挑戰更饒富趣味。」

蓋威廉斯及其團隊很快就投入打造這場「猴戲」,沉浸在靈長類動物的世界,學習猴子的舉動和行動,尤其是根據兩種類似狒狒的種類,一種是鬼狒(Drill),是瀕臨絕種的非洲森林動物,以魁梧的身形和可怕的尖牙著稱;另一種是山魈(Mandrill),是世上最大型的猴子種類,以色彩鮮艷著稱,臉部甚至像是塗了顏料。喬威廉斯解釋:「基本上我們結合鬼狒的兇猛體型,以及山魈的炫目體色,不過一切都是以真實猴子為依據。我們的動畫監督丹尼爾巴瑞特(Daniel Barrett)很厲害,他在動物園搜集了大量的參考線索,所以我們有豐富的動作資料庫,然後再從中找到適當又微妙的特定動作。」

蓋威廉斯繼續表示:「接著就比較偏向技術部分,要永不滿足並逐漸推向絕對自然主義的動作表現。我們很幸運有詹尼克不斷推我們一把,他就是有辦法使人挺身面對挑戰,努力做得愈來愈好。」

在拍片現場,為了幫助演員感覺有猴子的存在,視效團隊使用裁剪的紙板圖樣並動用特技演員充當猴子,詹尼克薩斯笑著表示:「我相信一定有一些漏網鏡頭是我把猴子模仿地維妙維肖!」

還有林林總總的技術問題令視效團隊傷透腦筋,尤其因為猴子會在水裡跳來跳去,更增添了複雜度,像是濕淋淋的皮毛就要使用數位混合的方式完成。不過整體而言,蓋威廉斯認為最後的成果使他的團隊備受鼓舞,他總結地表示:「當你成功打造出感覺如此真實的影像,那種充實感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