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單車天使 Cycling Angels

延伸閱讀

關於電影

「孩子從來的第一天就知道自己要回家」––育幼院前院長吳文輝

「我可以回家嗎?」電話的這頭,提問的僅僅是個年幼的孩子。一個看似理所當然的請求,卻是許多孩子難以達成的夢想。雲林縣私立信義育幼院收容無家可歸的孩子,這裡不是孤兒院,也不是收容所,前院長吳文輝堅信,孩子總有一天能回家。

孩子的父母,有的吸毒、家暴、患有精神疾病,失去照顧孩子的能力,才送到育幼院來。原生家庭的影響,讓他們不同於一般同齡小孩,個性好強、防禦心重、甚至自我放棄,懷疑自己生在世界上的價值。

吳文輝認為,育幼院不能一輩子保護孩子,他們終將要離開。育幼院能做的,是讓孩子的腳步更加自信。他們爬玉山,2007年開始每年利用暑假騎單車環島,在未破曉前醒來,日落時暫歇,自己洗衣服、擦拭車子,學會珍惜,學著面對失敗,再重新爬起。這些孩子不能決定出生在哪個家庭,但至少可以決定未來的命運。

環島中,雖然大家的路徑一致,孩子卻各懷心事。經過嘉義,有的孩子惦念著母親;路過南投,有的孩子還故意脫隊,想直接騎回家。就算摔倒了,也堅決不上接送車,因為人生的起步已經比別人晚,這一次再不跟上,就要被「當掉」了??。

「這裡的孩子甚至比大人還像大人」––監製李怡潔
拍攝緣起僅是無心插柳。團隊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信義育幼院,跟他們一起踏上環島旅途。驚訝地發現,孩子因為這場冒險,個性起了明顯的變化,讓團隊深受感動。原本預設是短片的篇幅,因為孩子的勇敢及啟發,加上群眾募資獲得了46萬元、115人的支持響應,讓他們決定將這富有教育意義的題材演變成長片。

李怡潔坦言,剛開始接觸孩子時,自己預設了很多立場,導致跟他們互動起來綁手綁腳,怕一不小心造成二次傷害。反而是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他們主動吐露自己的故事。但這些故事絕不是美好的童話,有時太過真實殘酷,甚至讓人不知道如何回應,她卻發現孩子一片坦然。當孩子願意正視自己的過去,最需要的,僅是被當成一般人對待。他們需要保護,但是不是像動物一樣被關起來。讓團隊漸漸放下預設的擔心,自在地與孩子相處。

李怡潔回憶起,在育幼院有一個很調皮的男孩,以捉弄、挑釁人為樂。環島的拍攝期間,由於團隊運氣不好,狀況連連,承受很大壓力。某一個晚上,男孩看她心情不好,收起平時嘻笑的臉色,主動關心她,還安慰道:「事情都會過去的,沒關係。」男孩默默陪在她身邊的那個晚上,李怡潔覺得孩子比她還成熟。

「我還跟小朋友學怎麼洗衣服!」––導演周抱樸
除了心理上的成熟,讓導演周抱樸最驚訝的就是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最小的孩子才八歲,跟著大家環島騎單車,每一哩路都自己出力往前。晚上睡在教室的桌上、在禮堂打地鋪,甚至連衣服都用手洗。導演笑說,他從小就是被寵壞的孩子,當看到小朋友六歲就用手洗衣服是一件不可置信的事,還去跟小朋友學洗衣服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