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永遠的莫札特 For Ever Mozart
永遠的莫札特 For Ever Mozart
  • 片長:80分


劇情簡介
1996威尼斯國際影展正式競賽

90年代的歐洲上演不斷爆發的內戰、種族和宗教衝突,甚至是滅族屠殺的集體罪行。《永遠的莫札特》是一首為薩拉耶佛譜寫的奏鳴曲,也可視作「永遠的戰爭」的隱喻。本片被法國的【電影筆記】譽為高達晚期的傑作之一,也廣受報章媒體好評。

本片以古典奏鳴曲形式為架構,序曲為貧窮、失業問題與演員試鏡,結尾是莫札特的音樂演奏,主樂章則述說年輕理想的Camille(法國作家卡謬的孫女)與夥伴計畫開著祖父遇害的汽車,前往薩拉耶佛搬演一齣法國詩人謬塞的喜劇《愛不可兒戲》(One Mustn't Play at Love),還未到達卻捲入戰亂之中,被塞爾維亞士兵綁架而遇難;同時,Camille年邁的導演父親,帶著劇組人員在薩拉耶佛進行一部企圖挑戰好萊塢的電影大製作,《宿命的波麗路》(The Fatal Bolero)。兩條敘事線平行發展,不論是戲劇或是電影都未能如預期地完成,懷抱理想的年輕人淪為戰爭犧牲品,電影製作人捲款潛逃,勉強上映的影片不受觀眾青睞,紛紛改看好萊塢商業片。影片最終以一場莫札特的音樂演奏會,一頁翻動的樂譜畫面作結,引人沉思。

片中多處無比優美的室內景一再呼應十七或十八世紀的西方繪畫,不同於前作,高達這次以詩意瑰麗的意象取代艱澀的語句,試圖呈現他對西方文化以及電影創作過程的省思。大提琴低沉樂聲的片段,時而清晰時而斷裂的對話人聲,讓全片始終籠罩在陰鬱不安的氣氛中。片中清楚觸及薩拉耶佛慘烈內戰的社會問題,然而高達真正的關切是哲學命題,他借片中人物之口提問:「過多的罪惡比缺席的良善更糟嗎?」他也再次巧妙地將古典藝術文本(如卡謬、謬塞、莫札特…等) 以及通俗文化的指涉(如約翰福特、《魔鬼終結者》)結合,打破藝術的「純粹性」。戰爭中砲彈四射、屍體橫臥的場景,與電影中的電影《宿命的波麗路》拍片現場的交叉剪接,將影片中心象徵─「戰爭有如一場古典音樂」的嘲諷之意表達無遺。

本片的劇情讓人聯想起美國文化評論家Susan Sontag於1993年前往圍城中的薩拉耶佛執導荒謬劇《等待果陀》,期望能藉戲劇之力提醒世人正在發生的不義侵略。高達對戰爭的野蠻殘酷的回應,不是拍出廉價的奇觀式新聞影片,而是依序以編舞、默劇和舞蹈形式,將戰爭受害者改觀,賦予他們的身體一種詩意的自由。人物在火山上舞蹈,以從容優雅之姿面對死亡的威脅。高達在本片將身體與自然的關係視覺化,提出對身體作為文化抗拒新型態的關注,之後在《歌頌愛情》有更深入的探究。

  • IMDb
  • 台北票房: 0-
  • 美國票房: 0-
  • 影片年份:1996
  • 出  品  國:France | Switzerland
  • 出  品:Avventura Films
  • 發  行  商:
  • 語  言:French
  • 色  彩:Color
  • 音  效:

更新時間:2024/04/24 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