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昨日的記憶 When Yesterday Comes

延伸閱讀

導演簡介/導演的話

如果有一天我們孜孜追求的事情都將遺忘了,那現在的我們該追求什麼?

迷路》姜秀瓊 導演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入圍當屆金馬獎女配角獎,之後參與楊德昌導演的《獨立時代》《一一》,侯孝賢導演的《海上花》《千禧曼波》等片的幕後工作。2008年編劇導演的劇情短片《跳格子》,囊括台灣重要影展的多項大獎,並入圍法國國際影展;新近作品《乘著光影旅行》,獲得2010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獎,以及2010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競賽獎優等獎、觀眾票選獎。

導演的話
如果有一天我們孜孜追求的事情都將遺忘了,那現在的我們該追求什麼?

我長期為我的小孩記錄成長日記,我總不時想像孩子長大後閱讀這本日記時的表情。一日,看到小孩交給學校的一篇日記作業,對於同一天發生的同一件事,我們敘述的情景竟然完全不同,這才讓我驚愕的了解,這日記不是為了他而寫,是為我。裡面記錄的是經過我的判斷後才下筆的內容,也是我詮釋過的幽默,我看世界的角度,更是我想偷偷傳達對孩子的濃情蜜意並灌輸我自以為是的人生觀,這日記對我自身的意義大於對孩子的。

於是,我開始反思到底幫孩子寫日記的意義和心態是什麼?才發覺真正眷戀一去不復返的時光的人是自己,然而生命每個時刻都在不停向前走,孩子何須駐足回首自己的成長腳步?終究是大人想不開吧,活在當下珍惜當下人人會說,但時刻清醒貫徹執行的又有幾人?

劇中的震生獨自照顧撫養他長大的失智爺爺,對他來說,這是逃脫不了的責任,直到一天夜裡,爺爺不見了,遍尋不著,卻在這時,遇到他以前的女友小艾,小艾已婚帶著她四歲的兒子球球,震生像個鬼魂般掩飾不了的落魄,引起小艾的關切…

比起記憶已成碎片的爺爺,震生難道真的活得比較飽滿嗎?舊情意外重逢,卻不是感嘆人事已非,適時地將陷入困頓的對方拉起一把,這段情誼夫復何求?

在漫漫的生活中,甚至是令人不知所措的瑣事中,如同震生一般與失智症患者長期相處的照顧者,更需要找回生活重心及生命價值。

阿霞的掛鐘》陳芯宜 導演
從事紀錄片及電影創作多年,作品風格流暢明快,其所拍攝的議題大多與人文、藝術文化相關,2007電影《流浪神狗人》一完成,即入選柏林影展青年論壇單元,並獲德國最大報提供之每日鏡報最佳影片,同時亦獲金馬獎三項提名,更受邀韓國釜山影展新潮流競賽等三十多個影展邀約。除此之外,也經常與其他獨立製片工作者相互支援,同時也替許多影片以及劇場製作配樂,也因此影像作品中總是充滿節奏感,有豐富的音樂性。這次找來顧寶明跟譚艾珍合作是最大亮點,導演從小看他們的戲長大,甚至連劇本都可以說是為了他們而寫,兩位實力派演員果然將角色詮釋得很好,讓觀眾得到很多驚喜與共鳴。

導演的話
在發展這個故事之前,對於失智症僅是一知半解,但隨著寫劇本而研讀資料的同時,我不但越來越清楚失智症的徵兆,同時也發現,原來我外婆身上諸多奇怪的行徑,就是失智症。

另外,因為舊社區更新,外婆早在幾年前,就搬離了原本住了一輩子的家,也是我小時候長大的地方。加上台北這幾年關於土地與居住上的不當政策,讓很多原本留有濃濃人情味的舊社區、古蹟、歷史建築等,被摧殘破壞,而漸漸成為一個沒有記憶的城市。也讓我雖然就住在這裡,但卻擁有濃濃的鄉愁。

這兩者讓我開始思考,失智症患者對於「現在的記憶」正在消失,僅存留「年代久遠的記憶」,但那些「年代久遠的記憶」的場景,在現實中,卻更無情地被摧毀。所以在發展故事時,我便將兩個議題做結合,彼此互為表裡,既象徵失智症消失的記憶猶如城市的廢墟,也提出問題:我們都會變老,年長者(不論有沒有罹患失智症)需要的是怎樣的居住空間?是歲月、病痛催人喪失記憶?抑或這個城市空間,原本就不讓人們「記得」?

我愛恰恰》何蔚庭導演
何蔚庭,於美國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系畢業。首部長片《台北星期天》讓何蔚庭獲得第47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該片也在羅馬尼亞國際影展獲得喜劇類最佳影片,台北電影節獲特別評審推薦獎、電影產業最佳劇情片獎。

何蔚庭的短片《呼吸》在2005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獲兩個獎,成為第一部在坎城獲獎的台灣短片,更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國際奇幻影展獲「最佳奇幻短片」及在台北電影節獲特別評審獎。另一部短片《夏午》,入圍2008年坎城影展導演雙週,為唯一入圍坎城的亞洲短片。

何蔚庭今年受邀?於由金馬影展發起之《10+10=100》電影聯合創作計畫中其中一部短片《100》,並於金馬影展開幕並世界首映。也參與紀錄片及廣告製作,包括為發現科學頻道(Discovery Channel) 拍攝《台灣人物誌之劉金標》紀錄片,2007年為故宮拍攝《無牆博物館:數位典藏工程》紀錄片。

導演的話
我喜歡挑戰我不熟悉的題材。剛開始這個計劃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阿茲海默症是什?;身邊也沒有失智症病患。我對這陌生的題材故意保持距離。心裡總覺得,阿茲海默症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漸漸瞭解之後,我感到恐懼。原來人生沒有比失去記憶更嚴重;沒有比忘記你身邊的愛人或家人更悲慘。若真的發生在我或家人身上時,我該怎?辦?

我嘗試用病患者的眼光看他身處的世界,感受他的心情。我希望用正面樂觀的角度來詮釋這題材,就像我需要用正面樂觀的角度來面對這無法預期,讓人百般驚喜的人生。

通電》沈可尚 導演
沈可尚為台灣少數能夠?跨劇情片、紀錄片、實驗電影、以及商業廣告等多領域的影像創作者。知名作品《賽鴿風雲》,是首部由國家地理頻道監製,在全球160個國家播映的台灣紀錄片,並獲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野球孩子》除獲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入圍瑞士尼恩真實影展國際正式競賽單元、金馬獎最佳紀錄片。2010年執導的電影《茱麗葉》獲得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的獎項。

導演的話
『面對難處不退縮,用一己力量扛下所有應盡之責。』是很容易被視為一種美德的。也因為這樣,我們總在反覆練習承擔重量的能耐,練習消化責任背光的黑洞,但有時候,當巨塔愈疊愈高,我們卻忘記它其實正搖搖晃晃,隨時有會崩塌的危險…

『通電』的故事,獻給正在練習承受重量,消化重量的每一個疲憊的人。選擇饒了自己,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有時候,這非關美德,而是關乎愛能供給彼此用新的角色一起往下走的學習,和相信這種學習是如常功課的力氣。每一位敬愛的演員及工作團隊,無私地一起參與了這個功課。我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