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探訪 The Visit(2015)

延伸閱讀

回到老本行:《探訪》的緣起

本片採取第一人稱的紀錄片手法,這是寫劇本時難以達到的真實性,《鬼入鏡》或《厄夜叢林》等電影透過隨機捕捉影像,給人逼真的感覺。

1999年電影觀眾和奈沙馬蘭初相識,他的作品《靈異第六感》風靡全球,後來陸續推出《靈異象限》、《驚心動魄》等賣座大片,但始終掛念他的老本行「獨立小電影」,這呼應他最初的渴望:看電影嚇破膽。同時身為編劇和導演的他,最喜歡《大法師》、《大白鯊》、《驚魂記》、《異形》等慢節奏驚悚片,畢竟拍電影是由內而外的過程,電影情節必須以角色個性為基礎,所以他很欣賞以角色為起點的劇情,只偏重戲劇性的驚悚片不值得一拍,而他偏好驚悚片,主要因為驚悚片很適合說故事,懸疑必須發自內心且帶有惡作劇性質。

最近沙馬蘭懷念起小電影的私密感,他著手撰寫一部劇本,描述家人翻臉後試圖破鏡重圓的故事。他說:「我會從角色本身、角色的行為和關係,來考慮整個故事安排。」沙馬蘭全神貫注於劇情安排和角色設定上,他說:「有一天,我下定決心:『從此以後只拍小電影。』電影的構想和意義有其出現的時機,大製作通常耗時三年拍攝,對我而言太漫長了。我心目中理想的編劇、製作和拍攝流程,必須跟著劇情對我的意義走。」

沙馬蘭構思貝卡和泰勒的故事,這對姐弟因為父母離異,從此沒了父親。聰明而熱情的貝卡是業餘攝影師,弟弟泰勒是志氣高的饒舌樂手,這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外公外婆,貝卡打算拍下整個過程,母親把他們送到火車站,他們就自行前往賓州,去彌補他們這些年所缺乏的體驗:祖父母無條件的愛。他們總算能夠明白,什麼是被祖父母寵溺的滋味,也順便調查為什麼母親一直阻止祖孫見面。這個家庭一邊哀悼過去,一邊往前走。

沙馬蘭很堅持拍攝手法必須忠實反映整個旅程,他說:「本片採取第一人稱的紀錄片手法,這是寫劇本時難以達到的真實性,《鬼入鏡》或《厄夜叢林》等電影透過隨機捕捉影像,給人逼真的感覺。」沙馬蘭的靈感正是來自製片傑森布倫的《鬼入鏡》,他說:「拍攝手法必須讓一切看起來都是隨機發生,這很困難,《探訪》兩個主角都有攝影機,我們還要區隔他們的拍攝手法。」《探訪》拍攝並剪輯完成後,沙馬蘭聯繫傑森布倫,這位大牌製片經手過《凶兆》、《陰兒房》、《國定殺戮日》和《鬼入鏡》。

沙馬蘭和布倫一直有連絡,傑森布倫早就想跟沙馬蘭合作,沙馬蘭也覺得布倫能夠針對他這部自編自導的電影提供衷心的建議。傑森布倫立刻愛上這部電影的戲劇性、幽默感和恐懼感,他覺得《探訪》很適合參與他和環球影業的長期發行合約,他說:「十年來,我幾乎看過所有的恐怖片,所以想嚇我沒那麼簡單,但我就是覺得《探訪》很可怕,而且不只可怕,還很有趣,這是少見的拍攝手法,也是驚悚片難得的佳作。

好萊塢總是以為:『如果這部片賣座,我們就來複製。』我倒有相反的看法,沙馬蘭拍出這部仿紀錄片的電影,每個鏡頭經過精心組合後,帶給我猶如《鬼店》和《驚魂記》等好片的感覺。我很榮幸可以跟沙馬蘭合作,他直覺認為恐懼藏在看不見的角落,《探訪》成功挑起恐懼神經的祕訣很簡單,不外乎先營造安全感,告訴觀眾這對姐弟要拜訪失聯已久的祖父母,接著再製造原創的恐怖橋段。」

馬克比安斯托克是資歷長達20年的驚悚片製片,首度和沙馬蘭還有布倫合作,他提到《探訪》的拍攝手法很出色:「我們聊到小製作的優勢,一來有自由,二來有利合作。沙馬蘭清楚自己要什麼,但心胸開放,而且我們按照時序拍攝整部電影,這也不是業界常態。」沙馬蘭期待這部電影登上大螢幕,他已經好久沒有如此躍躍欲試:「《探訪》有別於其他電影,刺激而危機四伏,主角是15歲的影像製作者,她相信影片的力量,我彷彿再度回到童年,相信拍影片猶如魔法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