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帶我去遠方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延伸閱讀

製作團隊

導演的話:幾乎每個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都是在講成長,在這部片裡我想描寫的是兩個擁有獨特性的小孩,他們在成長的路上如何彼此給予理解與安慰。

◎編劇、導演/傅天余
帶我去遠方》是傅天余做為電影導演的第一部長片作品。從小熱愛文學與電影,大學唸政大日文系,畢業後毛遂自薦在吳念真導演的電影中擔任場記,開始接觸電影實務,之後赴紐約大學就讀電影研究所,回國之後先嘗試文學寫作,曾獲得時報文學獎等多項重要獎項,曾出版散文集以及短篇小說集。之後展開影像工作,曾經為公共電視編導過《箱子》、《為什麼要對你掉眼淚》《自然捲》、《偵探物語》等電視電影,並《你在看我嗎》獲得金鐘獎最佳編劇。

對於當導演這件事的觀念受到恩師吳念真的影響,認為一個好導演首先必須是一個好編劇,不必急著找機會拍片,因此潛心磨練劇本功力,以兼具文學厚度及商業賣點的路線獨具風格。《帶我去遠方》劇本真摯動人,深獲吳導的喜愛,決定親自擔任監製推動拍攝計畫,企畫案獲得國片新人組輔導金,今年電影完成後已入圍香港電影節、捷克卡洛維瓦利影展、台北電影節競賽片。

導演的話
幾乎每個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都是在講成長,在這部片裡我想描寫的是兩個擁有獨特性的小孩,他們在成長的路上如何彼此給予理解與安慰。對我而言成長最大的意義在於辨認自己與其他人不同,然後找到方法接受自己這個獨特性。擁有這個獨特性令我們快樂,也令我們寂寞,因此想要一個能夠理解自己的人。

片名叫《帶我去遠方》,指的不僅是地理上的遠方,也是心理上的遠方。雖然故事是青少年,但這部片也與所有大人相關,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想要出走的遠方,年紀越大只是藏得比較好,或再也不敢說出來而已。這部電影希望透過主角阿桂的雙眼,看見生命的美麗以及遺憾,經歷過憂傷之後,還有往前出發的勇氣。

◎監製/吳念真
1982年與小野、陶德辰企劃《光陰的故事》一片催生「台灣新電影」運動,其後與新電影導演合作無間,許多重要作品劇本皆出自其手,如《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等,編劇作品高達七十多部,曾五度獲金馬獎最佳編劇。1994年首次執導筒拍攝《多桑》一片大獲票房與多項國際影展的肯定,96年拍攝《太平天國》後成立影視製作公司,開始拍攝廣告片與電視劇、電影。近年更將創作觸角擴及舞台劇,以『人間條件』系列作品大受台灣觀眾歡迎,為全方位的傑出創意大師。吳念真對於創作的信念始終如一,認為創作者的最大意義是要透過好看的故事與與觀眾溝通,這也成為他監製電影的方向。

◎攝影指導/周以文
在拍攝過多部人生劇展後,近年積極參與電影拍攝,作品包括《英勇戰士俏姑娘》(2006)、《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2007)、《囧男孩》 (2008) 、鈕釦人、《不能沒有你》(2009)等。

◎美術指導/黃文英
侯孝賢導演的御用美術指導,重要作品包括《好男好女》(1996年亞太影展最佳美術指導)、《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亞太影展最佳美術指導、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千禧曼波》等。導演傅天余非常激賞《海上花》裡的美術設計,以細膩的細節堆積出濃厚的生活感,認為是台灣電影有史以來最好的美術設計,因此非常希望能邀請到心中的偶像來助陣,又怯於資歷太淺而不敢開口,於是請監製傳達意願,沒想到黃文英一口答應跨刀幫忙。

導演傅天余是台中人的緣故,很喜歡明亮的陽光與色彩,她認為正因為主角是無法看見正常的顏色的色盲,反而希望她的生活環境色彩繽紛。在美術指導的巧思下,打造出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晦暗國片的色彩世界。

另一個美術巧思是以色盲檢查圖的彩色圓點組成作為主題,片中從演員身上的衣服到房間的道具陳設,總共暗藏了數十處色盲檢查圖的暗喻,等待眼尖的觀眾一一去尋找辨識。

◎音樂/陳建騏
作品跨足流行音樂、電影、劇場、廣告界的知名音樂人,有「最年輕的作曲大師」之稱。 曾為許多主流與非主流劇場演出擔任音樂設計,近年以改編自幾米的音樂舞台劇而擁有許多樂迷。影視配樂作品包括《艷光四射歌舞團》(入圍第41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十七歲的天空》、《美麗少年》、《紅孩兒決戰火焰山》等,去年以公視人生劇展《跳格子》獲得金鐘獎最佳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