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史帝夫賈伯斯 Steve Jobs

延伸閱讀

編劇艾倫索金Q&A

《賈伯斯傳》主要是長篇報導文學,出自世界級的記者之手,華特曾任CNN執行長和《時代》雜誌總編輯,他把客觀擺在第一位,但我必須盡可能主觀,因為我是藝術家。

Q:你如何改編華特艾薩克森的《賈伯斯傳》?你覺得這部電影的賈伯斯,跟現實生活中的賈伯斯有多貼近?

A:《賈伯斯傳》主要是長篇報導文學,出自世界級的記者之手,華特曾任CNN執行長和《時代》雜誌總編輯,他把客觀擺在第一位,但我必須盡可能主觀,因為我是藝術家。這部電影是我個人對賈伯斯的詮釋,劇組人員再加入各自的主觀詮釋。我和導演丹尼鮑伊都認為,這部電影不是賈伯斯、沃茲尼克或約翰史考利的紀錄片。《史帝夫賈伯斯》開宗明義就說了,這是肖像畫而非照片。片中只有麥金塔發表會回到了真實地點拍攝,其他兩場產品發表會確有其事,但都不是發生在片中的地點。

此外,穿插於三場發表會的大小事,完全都是我對人生衝突的演繹,我挑出賈伯斯最有代表性的人生片段,濃縮在每段40分鐘的劇情中。我希望觀眾看完會覺得,賈伯斯是複雜而聰明的人,縱然他的個性充滿缺陷,卻懷抱著遠大的夢想,懂得激發別人的潛力,要不是他覺得好人和天才是互斥的,也不會活得如此痛苦。

Q:這個劇本有什麼特殊的結構?你們的排戲如何影響敘事?

A:以三個職業生涯的分水嶺,來觀察這位偉大的人物,我倒覺得挺有趣的,於是跟製片公司提案,他們舉雙手贊成。我一邊閱讀華特艾薩克森的《賈伯斯傳》,一邊訪問史帝夫沃茲尼克、喬安娜霍夫曼、約翰史考利、安迪赫茲菲爾德、麗莎賈伯斯和克莉絲安布瑞南,進而找出史帝夫人生中的五大人際衝突,並且透過三場產品發表會呈現出來。我的部分靈感來自華特的書,其餘來自我訪問賈伯斯的同事家人。

最後寫出182頁的劇本,充斥著無數的對話,這可能嚇跑大多數的導演,但丹尼鮑伊倒是勇敢接受這項挑戰,以目不暇給的畫面烘托這些文字。我們按照時間順序個別拍攝每幕戲。第一幕拍攝前預留三個禮拜的排戲期,第二、三幕戲開拍前也有兩週排戲期,這讓演員有時間熟悉台詞,並且內化劇中角色的語言。

Q:劇中賈伯斯為達目的不惜訴諸恐懼和哄騙,他本人真的是如此嗎?

A:史蒂夫確實相信這樣能激發員工的潛能。他會退回你第一次的成品,說「你可以做得更好,重做一次」,接著你拿出第二次的成品,他仍然會說「你可以做得更好,重做一次」,無論你重做幾次都一樣,反正他不管這是第幾次,他只認為人沒有極限。這種行為很討人厭,但也是了不起的天賦,讓別人有機會挑戰自我。他對激將法很有一套,但這種討人厭的行為,應該不是想激發別人的潛能,而是他的個性使然。

Q:沃茲尼克在劇中有一段台詞:「你的產品都比你好」,賈伯斯回說:「那就是我想要的」,為什麼要加入這段對話?

A:藝術家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貫注於作品,任何藝術創作者都在追求不存在的完美,那也是賈伯斯對產品的堅持。賈伯斯一直很氣沃茲尼克說:「電腦不是藝術品」,他想用創作來彌補自己人格的缺陷,終其一生都在爭取掌控權,極度厭惡自己出生就任人擺布,經歷了迂迴曲折的養子人生,所以畢生都在維護自己的掌控權。

Q:這部電影如何看待夢想的力量,以及美國人的創業家精神?

A:史帝夫賈伯斯堪稱美國偉大的發明家,他試圖打造大家認為不可能的東西,他會找工程師來幫忙,指定好尺寸和功能,但工程師可能覺得尺寸不對,但賈伯斯第一個的反應總是:「你不懂藝術,你搞不清楚狀況,我找別人來做。」工程師受到刺激後,就會做出賈伯斯想要的成品。賈伯斯在劇中經常被質疑:「你到底做了什麼?」他不會寫程式,也不是工程師,更不是電腦專家。換言之,賈伯斯不會演奏任何樂器,卻是可圈可點的指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