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春日光景 Quelques Heures de Printemps

延伸閱讀

導演訪談

當生命走到終點,你選擇如何告別?

春日光景》導演史蒂芬布塞 (Stéphane Brizé)

當生命走到終點,你選擇如何告別?法國電影《春日光景》描述一位寡居的年邁母親,因病魔摧殘肉體,時日不多,於是隱瞞獨子在生命終站前,選擇前往瑞士安樂死。爭議劇情媲美《愛‧慕》,入圍法國凱薩獎四項大獎,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盛讚「每顆鏡頭都像慢火燉洋蔥,起初令人濕了眼眶,最後卻是餘韻無窮。」《春日光景》將於2014年1月10日在台上映。

春日光景》導演史蒂芬布塞 (Stephane Brize)特別接受電影公司專訪,暢談關於這部電影的創作歷程。

請問本片的靈感來源?

我看了紀錄片《約翰的選擇》(Le choix de Jean),影片記錄了患有不治之症的男子,決定安樂死之後的最後時光。這部片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變成《春日光景》的發想點,安樂死也成為整部片最重要的轉捩點。我徵求《約翰的選擇》導演同意,在《春日光景》中重現他片中安樂死的過程。我也和瑞士安樂死機構裡的人聯絡,知道了更多實際狀況。

電影中所有安樂死過程都符合現實嗎?

片中簽署的協議都是真的,在瑞士當地就如同大家在電影中看到的。但那其實不是安樂死 (euthanasia),而是協助自殺 (assisted suicide)。我並不是在玩文字遊戲,而是要釐清兩者之間根本的差別。瑞士和法國一樣,由醫師執行或監控之下,終結絕症病人的生命,稱為「安樂死」,這是被禁止的;但只有在瑞士,一個想結束生命的人,經過有關單位審核和協助,可以合法結束生命,這便是「協助自殺」,相關機構應運而生。

這部片會不會因此有點沉重?

我不會在片中說教。在安樂死議題上,我沒有資格表達任何意見,真的是因人而異。這樣的決定其實非常私人,是片中人物(亞蘭媽媽)做出這樣的決定。

對她來說是很輕易的選擇嗎?

亞蘭媽媽其實已經考慮很久,她下定決心,不去顧慮結果好壞,她就是做了一個決定,需要去執行它。電影中她和兒子解釋:她並不是出於一時衝動,而是經過反覆考慮,她甚至還說:「這會是我做的最後一個決定。」這些細節都可窺見亞蘭媽媽的內心糾葛。

兒子對於媽媽的決定有甚麼意見嗎?

當亞蘭發現時,他當然感到驚訝難過。但他倔強的個性很難直接和媽媽溝通,無法說出心裡真正的感受。亞蘭和媽媽的關係其實非常緊繃,他們都試著溝通,卻始終很難平心靜氣地討論。雙方都拉不下臉,這正是整部電影最揪心的部分。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段很難熬的過程。

是的,這部電影真正要探討的,其實是母子之間的愛,亞蘭和媽媽都苦於無法傾訴自己的情感,無法開口說愛。

這是您第二度和文森林頓合作,有甚麼特別感覺嗎?

我找不到其他人可以勝任這個角色了,文森充滿特殊氣質,深深打動了我。在他的表演裡我看見自己也有的特質,我能接收到他傳達的訊息,強而有力、令人折服。他在拍片現場是個天才,肢體豐富、爆發力十足、誠實直接、高度要求所有事情,總是想辦法找到最佳解決之道。我真的很高興能和這樣的演員合作。

您如何找到演媽媽的海倫文森呢?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海倫存疑,她私下的形象和亞蘭母親相去甚遠。我給她劇本,她準備一段時間後重回我面前,我簡直嚇壞了,她完全就是我劇本裡寫的那個媽媽角色,我看到她的過去與現在,我也能想像,這樣的女人如何陷在一段難解的母子關係,令人哀傷也令人同情,我深深被她打動且完全信服。

談談艾曼紐塞尼耶吧。

艾曼紐賦予角色全新的生命。我在寫劇本時,其實沒想到要找她演,但是突然間我就想到她,和文森也相當登對。她是個超棒的演員,讓你無法將鏡頭從她身上移開,只想捕捉她每一刻的風采。她將故事帶進角色裡,既剛強又溫柔,她讓整個角色更立體。

在你的電影中,靜默是很重要的。

生命是由話語、靜默和遲疑組成。即使在日常生活,我也常用無聊的話避免冷場。但拍電影必須誠實,我想捕捉真實的瞬間。我無法避免靜默,我只是不想做作,那會讓觀眾覺得無聊。



    相關延伸閱讀
  • ◎ 導演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