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碧娜鮑許 Pina

延伸閱讀

《碧娜鮑許》導演

溫德斯的電影總是藉由踽踽獨行的流浪者,靜靜地觀察我們身處的冷酷世界,進而觸碰我們敏感易碎的心靈。

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

溫德斯與荷索、法斯賓達並稱為德國新電影三傑,但不同於後兩者的桀傲不遜,溫德斯的電影總是藉由踽踽獨行的流浪者,靜靜地觀察我們身處的冷酷世界,進而觸碰我們敏感易碎的心靈。溫德斯年輕時便是個大影迷,常常一天看五部電影,之後進入大學攻讀電影,並在著名電影雜誌撰寫影評。

溫德斯以《愛麗絲漫遊》《歧路 1975》《公路之王》三部片成名,在這著名的「公路三部曲」中,溫德斯藉由影片中的主人公探尋、見證了德國社會的衰退以及德國人心靈的空虛。八○年代溫德斯以《巴黎,德州》《慾望之翼 1987》兩片將其一貫的主題臻至巔峰,並在當年坎城影展大放異彩。除了劇情長片外,溫德斯所拍攝的記錄片也相當有名,其中包括了關於日本電影名導小津安二郎的《尋找小津》、日本知名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的《城市服裝速記》、古巴國寶樂手的《樂士浮生錄》等等。

導演的話

Pina她不只是主角,她是這部片誕生的原因。我們計畫2009年秋季開始拍攝,前置作業時期,舞者與拍攝團隊於伍珀塔爾即將進行第一次3D試拍時,我們得知Pina Bausch突然的病逝消息,我們馬上停止所有動作,覺得當下拍這部電影就變得沒有意義。畢竟這部電影是為她寫的、為她拍的,我和Pina作了二十年的夢,渴望拍這部片!我們本來要看的是她彩排的過程、跟隨著她以及她的舞團去巡迴演出,而Pina也會介紹她自己和她的秘密王國基地給我們。

80年代中期,我很隨意地向Pina建議說我們應該合作拍一部電影,Pina問說:「不如我們現在來拍?」我說:「我還是不知道怎麼拍啊!」Pina Bausch的Tanztheater自由無束、充滿生命力,我研究過許多舞蹈影片,但是還是不知道該怎麼拍。直到2007年,我第一次看到新的數位3D技術,我馬上從電影院打給Pina說:「Pina,我知道怎麼拍了。」

Pina過世後幾週,原本我和Pina一起選出來要餐與拍攝的舞者們即將按既定行程,開始彩排,且他們說:「在接下來數月我們會表演所有你們想拍的舞,你們不能放棄!你必須要拍!」因此,我們重拾這項計畫,目標是在十月我們可以完成3D記錄"Cafe Muller", "Le Sacre du Printemps" 和 "Vollmond"三支舞;整個概念從頭到尾都調整過,從一個原本計畫合導的作品,轉換成一個完全不同的東西。我們終於在2010年的四月和六月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拍攝中,找到這部片的感覺和定調。

經過第一次試拍後,我們發現現有的技術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進步,所有在2D下的錯誤在3D鏡頭下,瞬間被放大,顯得更加倍明顯。因為Pina已經不在了,我更有責任要讓這部3D電影拍得像我答應她說得那樣精彩。自然的記錄和舞台空間的感受是一定要有的,讓觀眾可以身歷其境的體會到。

我重複看了幾遍《阿凡達》,發現雖然這些電腦動畫製作出來的阿凡達動起來優雅,就像我想要我們的舞者呈現出來的一樣;但在阿凡達旁跑來跑去的其他的真實人物,畫面看起來就有些不流暢。 我們想要拍攝百分之百的真實畫面,沒有任何電腦合成的影像輔助。於是,我們得盡量避免鏡頭更換,以及使用兩種焦距來拍攝此片;像是我們自然的視角一樣,廣角的、且最貼近人類的視覺感知。

2009年10月,我們在戲院正中間佔了一半的觀眾席,設置了一支可以承載攝影設備的「電子懸臂」,穿過舞台升抬至高處。 靠緊的兩支鏡頭,模擬視覺的空間感受 。現在的技術還沒有發展到一台攝影機上有兩種鏡頭,所以需要有兩台攝影機,以及五個人來操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