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鋼的琴 The Piano in a Factory

延伸閱讀

《鋼的琴》幕後

對於導演張猛來說,小人物與大英雄並無兩樣,為兄弟情義瘋狂完成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同樣值得尊重與敬佩。

【導演的話】
藉由電影回到過去
作為電影的導演和編劇,張猛表示自己是東北人,因此一直對後工業時代有著特殊的情愫,他認為現實社會發展太快,很想借由電影回到過去那種有條不紊的時代。所以他一直在構思《鋼的琴》這樣一個劇本,去紀念自己曾經難以忘懷的年代。雖然在製作過程中,費用曾經幾度緊張,但是他都不肯放棄,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為的就是完成自己心中的一個心願。

本片由張猛導演兼編劇,東京影帝王千源與金馬影后秦海璐連袂主演,韓國女星張申英友情擔綱女二號,是一部講述小人物為尊嚴完成大事件的生活喜劇。四十項國際電影節參賽的殊榮與剛剛摘得的上海電影節四項傳媒大獎,早已讓《鋼的琴》未映先火,而在內地電影節中先矚為快的觀眾也將對電影的喜愛真誠的表達出來,使影片在上映前就已收穫了良好的口碑。

鋼的琴》講述了一群小人物為友情和尊嚴而奮鬥,最終造出一部“鋼的琴”的故事。故事緣起于陳桂林移情別戀的前妻來爭奪女兒,於是,誰能送一架鋼琴成為獲得撫養權的關鍵。對於經營小樂隊為生的陳桂林,鋼琴無疑過於昂貴,在借錢借不到,偷琴反被抓的無奈下,他萌生了“造架真鋼琴”的衝動,手捧前蘇聯文獻《鋼琴製造工藝》一書,他開始了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造鋼琴”吹響了集結號,將退役小偷、全職混混、江湖大哥、豬肉王子等一群落魄兄弟重又聚齊一處,“大家在一塊做點事多好”,陳桂林如是說。沒有技術、不懂鋼琴、沒有材料、沒有報酬,這些困難在他們“敢想敢幹”的樸素信念下不攻自破。從零開始的造琴過程,集中展現了陳桂林與他的兄弟們面對艱辛與卑微生活的樂觀積極,生活中的樂趣風采不減,幽默裡都透著追求尊嚴的氣勢。

對於導演張猛來說,小人物與大英雄並無兩樣,為兄弟情義瘋狂完成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同樣值得尊重與敬佩。

自2010年9月至今,《鋼的琴》陸續收到40餘個國際國內電影節的邀請,在國外放映時,影片高品質的喜劇風格大獲讚賞,連續奪得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最佳男演員獎”,第三屆悉尼中國電影節“評委會特別推薦獎”;第28屆邁阿密國際電影節“最佳國際電影獎”等多項國際電影節大獎。它的獲獎並不同於以往在國際上揚名的中國影片,征服評委的獨特優點並非對異類文化的故事講述,而是以影片特有的喜劇風格笑倒評委,被譽為“具有獨特喜劇風格的中國影片”。

電影《鋼的琴》令秦海璐首奪內地影后,更讓王千源接連斬獲兩項A類國際電影節(含子單元)影帝,幾乎成2011年最強演技之作。兩位實力派演員雖是首次合作,但演起戀人來“遍地是火花”,這段最終“私奔”的愛情百轉千回,在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烘托下,更令人動容。在片方最新發佈的終極海報上,這對情侶所表達的真實幽默的情感讓人感覺到生活的真實和美好,而其他演員看似“瘋狂”的混搭,喚起了人們對親情、愛情、友情的回憶與共鳴。

鋼的琴》全片笑點密集,看點頗多。導演張猛著力通過攝影機的運動配合精彩臺詞,而非簡單的小品式的對白設置笑點,而影片對親情、愛情、友情的動人刻畫,最終營造了笑到感動,感動到笑的觀影樂趣。再加上東歐音樂的狂歡情懷與東北文化大俗若雅的完美結合,使觀眾可以欣賞到一部直擊心靈的優秀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