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送報伕 Paperboy

延伸閱讀

原著作家:楊逵

楊逵,本名楊貴,筆名有楊逵、楊建文等;代表作《送報伕》曾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為台灣作家進軍日本中央文壇之始。

楊逵,本名楊貴,筆名有楊逵、楊建文等,一九○六年出生於台南新化。一九一五年,因親睹?吧哖事件中日軍的屠殺,民族意識萌發。一九二四年東渡日本攻讀文學,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甚深。

一九二七年返台,加入「台灣農民組合」,從事農民運動。代表作《送報伕》曾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為台灣作家進軍日本中央文壇之始。一九三五年落居台中,並創辦《台灣新文學》。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歸農,開設「首陽農場」。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後,積極投入台灣社會重建與文學參與,創辦《台灣文學叢刊》。

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後被捕,初判死刑,後因「非軍人改由司法審判」的行政命令,改判徒刑。一九四九年,復因連署「和平宣言」,遭國民黨政府判刑十二年。一九六一年刑滿出獄,蟄居台中東海花園,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日逝世於台中,享年八十歲。其作品結集出版者有《鵝鳥的嫁人》(日文)、《新聞配達夫》(中日文)、《鵝媽媽出嫁》、《羊頭集》、《壓不扁的玫瑰》、《綠島家書》等,中研院文史所出版《楊逵全集》計十四冊。


作者自序:楊逵孫女/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系-楊翠女士


送報伕》的故事底本,是楊逵以自己的生命經驗為基底所寫成,更是日治時期台灣殖民地人民的共同心聲。

送報伕》既是作者楊逵的人生寫照,也是一則具有普世性意義的寓言。小說所訴說的,是弱勢者被壓迫、被剝削,而又團結奮起,爭取自身權益的故事。即使已經進入21世紀,然而,弱勢者在暗黑角落中掙扎,只為了爭取最起碼的生存權的事件,在現實台灣、在世界各地,都還持續發生。

因此,《送報伕》以電影的形式問世,具有歷史的、現實的、藝術的多重意意義。《送報伕》的電影演繹,既是一個跨媒介的藝術對話,同時,也開啟了弱勢者跨時空對話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