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塔可夫斯基之鄉愁 Nostalghia (1983)

延伸閱讀

《鄉愁》導演

本片導演塔可夫斯基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導演之一,在影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關於導演

一生抑鬱寡歡,但從不怠惰對人類心靈的深探–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年生於俄羅斯札弗洛塞鎮,是詩人阿爾謝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1961年畢業於蘇聯電影學院。首部劇情長片《伊凡的童年》於1962年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其遺作《犧牲》榮獲一九八六年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同年十二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於巴黎,享年五十四歲。

塔可夫斯基曾說:「作者所信守的原則之一,便是要仔細地重新構築每一個場景,彷彿他曾親眼見過他們一樣。」身為獨立製片,這也是他至今最令人懷念與敬佩的原因。電影界任何獎項都難以概括他的電影成就,因為他的成就已經超出世間一切的評價。在他的電影世界裡,意境豐沛幽邈,內容深邃內斂,無論從美學形式或藝術內涵來看塔可夫斯基,都令人如癡如醉,甚至可以說是人類至今存留下來珍貴的遺產。然而,他終其一生從未被他深愛的祖國─蘇聯所理解和支持,最後帶著自己的一份執著離開了蘇聯而客死異鄉。他將童年、信仰、真愛、母恩、犧牲、救贖、希望幻化為一部部動人的作品,向人類展示了人性思考的最高境界以及電影藝術的最高成就。

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曾經讚譽他:"初看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宛如一個奇蹟。驀然間,我感到自己佇立於房門前,卻從未獲得開門的鑰匙。那是我一直渴望進入的房間,而他卻能在其中自由漫步。我感到鼓舞和激勵:終於有人展現了我長久以來想要表達卻不知如何體現的境界。對我來說,塔可夫斯基是最偉大的,他創造了嶄新的、忠實於電影本性的語言,捕捉生命如同鏡像、如同夢境。"

導演的話

“爭取創作權利的惟一條件便是要對自己的工作有信心,有服務的意志,並且拒絕妥協。除此之外,藝術最重要的功能便是溝通,因為互相了解是整合人類的的一股力量,而且,共享互惠的精神更是藝術活動的主要層面之一。”

“偉大的作品是現實的審判,完整、圓融,而且富有現實的完全意涵;它的價值在於對人類性格與心靈的互動做了充分的表達。”

“無限的概念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甚至形容;但是透過藝術它可以被了解,藝術使得無限具體化。惟有透過信仰以及創造活動,“絕對”才能實現。“

“電影是一種純藝術,……我覺得藝術的目的在讓人心能觸及一切純美善良的素質。在藝術電影的衝擊下,靈魂會舒展開來,……我的目的是拍出能幫人活下去的電影,縱使這種電影有時會讓人不快樂──我指的不快樂不是像《克拉瑪對克拉瑪》中的那種淚水,……藝術能觸及靈魂最深處,讓人對美好的事物卸下一切心防。”

“藝術品越完美,我們越是清楚察覺其所引發的聯想的闕如,或者也許它能夠引發無限多的聯想??而他們最終所指卻都是同一件事情。”

塔可夫斯基 作品年表

1986 犧牲 Offret
1983 鄉愁 Nostaghia
1979 潛行者 Stalker
1975 鏡子 Zrekalo
1972 索拉里斯 Solaris
1969 安德烈·盧布耶夫
Andrei Rublyov
1962 伊凡的童年 Ivanovo Detst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