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抹大拉的馬利亞 Mary Magdalene

延伸閱讀

布景和場地

設計戲服時,我認為重點在於為電影的世界建立一些規則。我們為此參考了猶太服裝的歷史、巴勒斯坦衣著的歷史,以及所謂的聖經服飾。

除了製片伊恩肯寧和埃米爾謝爾曼,葛斯戴維斯也找來了一個幕後團隊,其中包含老手和新人:攝影指導葛瑞格佛雷瑟、由費歐娜克隆比領軍的美術設計團隊以及負責剪輯的亞歷山大德法蘭切斯基。

這三人都在《漫漫回家路》和/或《謎湖之巔》跟葛斯戴維斯合作過。第一次與葛斯戴維斯共事的則有服裝設計師賈桂琳杜倫和髮妝設計師瑪瑞絲蘭根。製片伊恩肯寧表示,蒙提派森電影《萬世魔星》是意想不到的創意靈感來源:「很明顯的,它是一部喜劇片,但拍得非常好。戲服和美術設計都沒話說。像《抹大拉的馬利亞》這樣的電影,我們和各部門討論的第一件事就是該如何讓它看起來跟之前的耶穌基督故事都不一樣。在戲服方面,我們使用特定細節和類型的布料。

在美術設計方面,我們盡量簡化、有層次。試圖避免落入某些窠臼,希望能從歷史的角度出發,而非基於大眾心裡的印象。」服裝設計師賈桂琳杜倫為了這部電影做了很多歷史研究。

「設計戲服時,我認為重點在於為電影的世界建立一些規則。我們為此參考了猶太服裝的歷史、巴勒斯坦衣著的歷史,以及所謂的聖經服飾。我們的目標是盡量減少到最基本的元素,然後再開始塑造我們的世界;會包含一部分事實、一部分想像和一部分新嘗試,但我們一直對之前的文化抱持尊重的態度,那些文字和生活方式至今仍帶來深遠的影響。」在研究的過程中,賈桂琳杜倫和她的團隊遇到了最棒的合作對象。

「我們在創造以及再創造時盡量使用手織棉、麻和羊毛,搭配一些亞麻。所有裝飾品都是手工製成。我們極其幸運的找到一家社會企業SEP,他們和約旦傑拉什的巴勒斯坦女性刺繡師傅合作,依據古代圖案為我們生產美到不行的刺繡。」SEP是社會企業,團隊有超過300名藝術家,他們的使命是幫助數千名難民脫離貧窮線。這些刺繡師傅被要求不要使用引導畫布,直接用手繡出圖案,重現真正聖經刺繡的感覺。

賈桂琳杜倫繼續說:「所有戲服都有同樣元素:束腰外衣、內衣、腰帶和涼鞋。演員透過排演和角色研究選擇他們要怎麼穿戲服。藉由把每一件戲服設計得簡單又真實,我們希望為這個大家過於熟知甚至陳腐的世界重新帶來一些活力和現實。」

八個星期的製作過程完全在義大利南部拍攝,地點包括馬泰拉古城和普利亞鄉村,當作是迦拿和耶路撒冷,而加利利則是在西西里島取景。團隊一開始在以色列尋找地點,遊遍主要歷史遺跡並諮詢當地專家。伊恩肯寧說:「我們看的不只是建築和風險;我們積極瞭解那個年代的社會動態,像是吃什麼食物、用什麼廚具、房屋型態以及可用資源。我們不能在以色列拍攝,但到了義大利的馬泰拉,它擁有跟耶路撒冷一模一樣的氣息,相似度高得驚人。我們希望幫助觀眾沉浸在那段歷史中,而非試圖在現代的耶路撒冷重現它的樣貌,因為它現在跟耶穌的時代已經全然不同。那些義大利和西西里島的地點提供不同的地貌,讓我們可以從加利利湖一路拍到耶路撒冷。」

美術設計師費歐娜克隆比和服裝設計師賈桂琳杜倫緊密合作,確保他們在顏色和調性方面可以同步。「在動工前,我們一起選了布料並討論色調,」費歐娜克隆比表示。「我們都強烈認為電影開頭應該以單一顏色為主,而西西里島的自然景觀是偏灰、溫暖的大地色,非常搭配。馬利亞離開抹大拉之後,路程會經過不同景色。隨著故事發展,我們半故意、半直覺的決定用不同色調凸顯每個篇章。因此我們從單色的抹大拉移到迦拿,它的建築和環境很有特色,所以戲服可以看到很多黑色、紫色和暗色系。至於門徒們穿的是大地色,在不同景觀當中特別顯眼,就像逆流而行的小蛇。」費歐娜克隆比從葛斯戴維斯身上得到很明確的解說,也從他的藝術背景獲得大量資訊。

「葛斯戴維斯給我的重要提點之一,就是不要害怕過於簡約,什麼都不要做得太過火,不要過分裝扮,以簡單為主,」她解釋。「他的藝術背景讓他對構圖極其敏銳。我盡量避免永無止盡的替他們裝扮,保持簡單的風格,把重點放在人身上。」馬泰拉位於義大利南部的巴西利卡塔大區,因為石灰岩山坡的洞穴石窟而有「地下城市」的稱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老且有人居住的城鎮之一,自舊石器時代便有人居住。做為迦拿和耶路撒冷場景,它鮮明的景物對費歐娜克隆比來說是巨大的靈感來源。「馬泰拉擁有非凡又十分一致的色調;石頭的樣貌很珍貴,型態非常有趣。道路蜿蜒在岩石景觀之間,緩緩顯露出全貌。石窟看起來相當超脫世俗。」

「在電影中,耶路撒冷是個人口眾多的貿易大城,」費歐娜克隆比繼續說。「它和電影開頭蔥翠美麗又獨特的加利利形成對比。在那裡我們希望傳達出這座城鎮幾乎是手工打造成的概念,家家戶戶靠自己的力量一磚一瓦建造房屋。」葛斯戴維斯熱愛環境,他很積極的為這部電影注入一股自然世界的氛圍。「葛斯戴維斯問我們,觀眾會不會感到馬利亞總是被屋子的牆所圍繞,藉此提點我們,」費歐娜克隆比說。「我們要營造靜止和沉默感,並且讓環境融入到室內。電影中的另一個元素是黑暗與光明的主題。你一次又一次的從黑暗中走進光明。抹大拉的房屋室內很黑暗,但外面非常明亮。葛斯戴維斯對於這種黑暗室內和明亮室外的強烈對比相當有興趣。」

其中一個重要地點是耶路撒冷聖殿山的第二聖殿,電影中的其中一個高潮便在此發生,耶穌把商人和貨幣兌換人趕出去,聲稱自己是神的兒子,預言大災難即將發生。在過去的電影版本中,第二聖殿經常被描繪成是一個小市場,不過現實中它是個廣闊的巨大建築,如葛斯戴維斯所說,「大概有16個足球場那麼大」。「我很堅持要正確呈現出耶穌在那座聖殿中央的場景,捕捉實際規模,」他說。耶穌來到聖殿的場景於那不勒斯拍攝,劇組發現那不勒斯中部的普雷比席特廣場擁有那種宏偉和規模,劇組還可以從每一個方向拍攝。葛斯戴維斯也希望盡量原汁原味的重現逾越節的慶祝畫面。「那些慶祝活動是一場美麗的混亂,」他說。「禱告、歌曲、鼓聲,各種東西。我們請來了約400名臨時演員,幾乎都在街上,其中很多人是音樂家,我們創造出慶祝活動。幾乎像是南美洲的嘉年華會。進行拍攝時,我們沒有一直去移動臨時演員;而是創造出那個世界,把重要演員放入其中,感覺就像把過去帶到現代。」

幾乎每個參與這部片製作的人都從地點中獲得靈感。魯妮瑪拉解釋:「我有幸在拍攝前造訪以色列,看到了許多實際事件發生的地方,而義大利的地點真的都很美,具有充沛活力又讓人覺得真實。」製片群希望《抹大拉的馬利亞》可以讓所有觀眾看到它傳遞的信息。「我真心希望大家看完這部電影可以稍微放慢腳步,傾聽自我的聲音,因為這是重要信息之一,」葛斯戴維斯表示。「上帝在靜默之中。別再因意識形態而爭論不休;讓自己處在愛之中,用心傾聽。」

導演相信基督教和非基督教的觀眾都能回應那樣的信息。「對非基督教和其他擁有不同信仰的觀眾而言,我希望這部電影的主題能觸動大家的心,像是家庭、從悲劇中再度站起來、團體的社會動態以及今日我們如何生活。如果這部電影只吸引基督教觀眾,那就不是成功的電影;我們希望把這個美妙的故事帶給所有人。」

奇維托艾吉佛和魯妮瑪拉都同意。「這部電影在想要改變現狀的政治欲望脈絡中呈現出引人入勝的敘事,」奇維托艾吉佛說。「它以這些試圖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人做為典範,顯露他們面對的議題。不管你有沒有信仰都沒關係。這是個非凡的故事,述說一小群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

「我很早就跟葛斯戴維斯說過,我不想拍宗教片,」魯妮瑪拉表示。「而他也沒興趣拍宗教片;他想拍的是靈性電影。我希望這部電影能觸及宗教以外的觀眾,就像彼得和馬利亞對於耶穌的教導有非常不一樣的解讀。我希望兩種觀眾都能從電影中得到不同收穫。如果大家可以跟我一樣,先把自己對宗教的既定觀念擺在一邊,就會發現耶穌話語的美妙之處,不要把他看成是宗教人物,而是一個人、一名醫治者,就像甘地或馬丁路德金恩那樣的人。」

根據聖經,耶穌被釘死和埋葬時,抹大拉的馬利亞皆在場,她被認為是耶穌復活的首名見證人。在西元591年,教宗額我略聲稱抹大拉的馬利亞是妓女,誤解延續至今。直到2016年,梵蒂岡正式稱抹大拉的馬利亞為「使徒中的使徒」,以及傳揚耶穌復活的消息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