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電影 ﹥魔球 Moneyball

延伸閱讀

幕後花絮-如何投出魔球

《魔球》本書不只是描述棒球運動而已...

2003年,前所羅門兄弟證券交易員麥可路易士成功的推出Liar’s Poker and The New New Thing兩本書後,出版了一本以棒球為主題的新書《魔球》。但這本書不只是描述棒球運動而已,它描述大聯盟內窮酸、不被看好的奧克蘭運動家隊,如何在外界一片不看好中打敗財大氣粗的球隊,最後成為大聯盟最有價值球隊的傳奇故事。

今年,麥可路易士的小說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魔球》,並由布萊德彼特擔任片中主角,奧克蘭運動家隊總經理比利比恩,若這支小球隊想在大聯盟競爭,他必須用不同的思考模式來研發出新的遊戲規則。「《魔球》是一個很經典的 C咖球隊翻身故事,這支球隊對抗體制,找到生存和競爭方法。就算奧克蘭運動家隊捧出王牌球員,這些人也可能被有錢的球隊挖角,因此奧克蘭運動家隊認為,如果硬和有錢的球隊對抗鐵定沒得比,他們必須重新審視尋找新的知識,找出生存正義法則。」身兼男主角和製片人的布萊德彼特說。

「當書改編成電影版後,就有兩種可能:一是拍攝團隊忠於原著,要不就是他們自己搞出一個新故事。以《魔球》為例,老實說我不知道電影會怎麼拍,因為我寫的書裡並不會看到電影裡會出現的旁白或戲劇成分,所以很難將它拍成電影,更別說把它拍好。我很驚訝導演班奈特米勒和編劇完成了這不可能的任務,我不只很喜歡這部電影,同時對於電影完整的呈現書中情節感到很震撼,電影寫實的呈現運動家隊總經理比恩和球隊所遭遇的故事,以及他們的成就和紀錄。」 麥可路易士說。

比恩的故事和布萊德彼特很類似,布萊德彼特曾接演過不同類型的角色,拍過許多讓人驚豔的作品。不過布萊德彼特卻沒演過像比恩這樣的角色,一個已婚充滿衝勁的中年男子、為了贏球拼了老命,最重要的是挑戰重新創造一個新的自己。為了將小說搬上大銀幕,身兼男主角和製片的他花費相當多精力籌拍,並找來處女作《柯波帝:冷血告白》就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導演班奈特米勒加入拍攝團隊。

「導演米勒解除了難題,因為《魔球》原著並不是個普通的故事,為了終於原著,米勒不希望拍出一部普通的電影。」布萊德彼特說。

「在拍片的過程中,證明了布萊德彼特不只是個好演員,他同時也是個好的協調者和製片。我們視《魔球》是一部經典的尋找智慧的故事,看到有人放棄遵循老舊傳統與信念相當震撼,特別是這是根據真人真事拍攝的電影,表面上是看到比恩試著要以小搏大,但實際上他想突破挑戰體制。」導演米勒說。

「比恩在很多方面都想挑戰傳統,但當你開始質疑時,你就會被視為是怪胎或是笨蛋。《魔球》的重點是我們如何去定義價值,我們如何定義彼此和自己的價值,以及我們如何用這些價值來定義誰是贏家。這部片質疑我們定義成功的觀念,電影歌頌低調、個人式的成功,而這些成功不是透過登上頭版或贏得獎杯來證明,對比恩而言,那是挑戰自己人生高峰的過程。每天我們都會希望自己所做得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事,而這就是比恩想追求的。」布萊德彼特說。

「我沒興趣拍一部純運動電影,我不希望片尾出現有人被球員舉起來歡呼,場上觀眾尖叫、香檳瓶蓋亂飛、放煙火這些場面,我傾向拍低調的勝利,雖然平淡但卻持久深層,這時你會看到勝利者內心的掙扎,接著會看到他們的改變。」導演米勒說。

「身為導演,米勒希望拍出故事較深層的主題和面向,運動電影可以對生命有很大的啟發,而米勒用當代的觀點來帶出運動家隊的影響和意義。」製片麥可迪路卡說。

本身就是棒球迷,導演米勒除了想透過不同的鏡頭拍出運動世界外,他同時也被比恩故事的深層含意給吸引。「我喜歡看到一個角色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理解自己才冒風險,不管比恩知不知道,他要的其實不只是想要贏球而已,他是想嘗試去做更有意義的事。」米勒說。

比恩面對的問題,其實是最終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你如何去比較每件事的價值?如何去比較每一個人,還有你生命中的決定?

居住在紐約的製片瑞秋哈洛維茲很早就看了《魔球》這本書,她被比恩的經歷給吸引,並看出這本書有拍成電影的潛力。哈洛維茲說:「比恩是個很棒的角色,他以自己做為挑戰,充滿勇氣去挑戰重新來過。」哈洛維茲和麥可迪路卡及布萊德彼特聯手組成製片團隊,迪路卡說:「這故事吸引我的是比恩在當時,是如何勇敢的挑戰傳統棒球體制。」

之後,史丹雀爾文找到故事的主軸,他將重點圍繞在比恩和他女兒、彼得布蘭和運動家隊三方面,故事高潮就結束在運動家隊締造20連勝的紀錄。電影編劇由艾倫索金和史提芬柴里恩負責操刀,柴里恩說:「試著要改變神聖的傳統都會產生猜疑、恐懼、害怕、唾棄、譴責的聲音,接著就會產生衝突,而這就是《魔球》電影的主題,這是任何世代、任何領域都會碰到的,當某個人提出一個新的想法,不論是在藝術、科學、工業、政治或運動領域,都得面對。」

艾倫索金補充說:「我不認為《魔球》只是一部講棒球統計學的電影,就好像《社群網戰》講的也不只是網站而已。比恩厭煩一直輸球和面臨缺乏資源的狀況,所以他利用創新的策略來尋找新機會。」
比恩和特助彼得布蘭並不是第一個利用分析數字來做棒球決策的人。球迷、分析家和數學家多年來早就想證明數字到底管不管用。棒球統計學的概念可追溯到棒球利史學家比爾詹姆斯,他創造出“棒球統計學”這個名詞,來分析預測棒球選手的未來價值。

麥可路易斯補充說:「棒球統計學不是新名詞,它已經存在20年了,它特別的是比恩利用統計數字來做決策,他推翻了舊有的體制。現在的棒壇反應了他提出的改變,而這不只影響了棒球,還包括其他運動管理。」